葛淑珍是大字不識幾個的道地農村婦女,在他一無所有時嫁給了他,在他功成名就時又被抛棄。
趙本山每次談起前妻時,内心都是充滿愧疚,甚至自我戲谑為陳世美他二哥。
然而這個沒文化的葛淑珍,在被抛棄後,不光沒有沉淪,反而煥發起了自我的鬥志,通過自己勤勞樸實的雙手和性格,愣是帶着兒女闖出一片天地。
從窮的一無所有,到身家百萬,完成了個人的升華與蛻變。
因為家境的貧窮,沒上幾年學就辍學回家,跟着哥哥姐姐來到田間地頭幹起了農活。
是以趙本山在當地還算小有名氣,葛淑珍聽過他的名字,甚至還見過這個人。
但她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有一天會跟這個人綁在一起。
葛淑珍剛出生沒多久父母就相繼亡故,年幼的她隻得跟着哥哥姐姐慢慢長大。
艱苦的生活磨練了她堅強的心志,也養成了勤勞樸實的性格。
等到哥哥姐姐相繼成婚,十幾歲的她便開始了獨立的生活。
等到19歲時,到了成家的年齡。哥哥姐姐也一直給自己的妹妹張羅對象。
不過由于當時家境太差,加上常年的艱苦勞作,把一個本該如花似玉的姑娘摧殘成了道地的農村婦女。
怎麼看都不是一朵令人嬌憐的花兒,别說找一個好家庭了,連找一個普通的農村小夥都遙不可及。
這讓家人一時犯了難。
于是找到媒人說:“俺姑娘不求别的,隻要有個身體健康能養家糊口的就行”,
這時候一個來自同鄉蓮花村的窮小夥映入了眼簾,這個小夥子有着與葛淑珍相似的命運。
很小母親便離他而去,父親帶着兄弟姐妹背井離鄉謀生,唯獨把他抛在農村跟着爺爺過活,爺爺去世後,無家可歸的他,被自己二叔收斂。
同樣命運坎坷,同樣也是一無所有,22歲想結婚,但連個像樣的婚房都找不出來。
這個悲慘的小夥子名叫趙本山。就是那個後來在山海關外呼風喚雨的趙本山。
葛淑珍遇上了趙本山,兩個人都不太說話,樸實本分的葛淑珍自然沒有什麼條件和要求,對于她來講,嫁出去不讓自己的哥哥姐姐操心,也算是自己的報答了。
可是當時的趙本山卻好像不太情願,他覺得眼前這個女人“不好看”,心裡有些抗拒。
而且沒有文化的葛淑珍,說話又直又生硬,讓“耍嘴皮子”為生的趙本山經常吃癟。
聽到趙本山的抱怨後,他二叔對着他劈頭蓋臉一通罵,“你還嫌棄人家,看看咱是什麼條件,十裡八鄉有模有樣的姑娘倒是多的是,但哪個能看上你呢”。
趙本山一下被罵回了現實,想想也是,年輕的小夥子,對婚姻對未來的媳婦有點想象是正常的,但往往會脫離實際。
想明白了的趙本山最終接受了這位樸實的姑娘,當時的他或許還沒想到,也就是這個姑娘,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自己的發展。
1979年兩人簡單操辦了婚禮,沒有婚房,就租一間北向的火炕作為臨時的家。沒有被褥,就東拼西湊重新縫制了一套。
就這樣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婚禮,将兩個苦命的年輕人連接配接在了一起。婚後生活雖然平平淡淡,但也算和諧有序。
勤勞樸實的葛淑珍,很快就把家裡操持的井井有條。同年的年底,葛淑珍生下了大女兒趙玉芳。
看着健康俊俏的姑娘,兩人都無比開心,這給了他們奮鬥的動力和信心。有着表演天賦的趙本山,繼續他的走街串巷的表演生涯。
1982 小兒子出生了,很不幸的是,兒子天生殘疾,是個聾啞人。這讓兩人都無比心疼,想着一定要給兒子治好病。
自此兩個人完全把精力放在生活奮鬥上,葛淑珍攬下家裡的所有輕活重活,多苦多累都能忍受,一直都是任勞任怨,讓丈夫把所有精力都用來專心發展二人轉事業。
很快沒有後顧之憂的趙本山,憑着天賦将演藝事業推向了第一個高潮,他成為了當地的紅人。并且成為鐵嶺縣劇團的團長。
所表演的《瞎子觀燈》、《一加一等于幾》、《摔三弦》等作品,讓他在東北名聲大噪。并引起了當時文藝圈大佬姜昆的注意。
紅紅火火的生活讓葛淑珍漸漸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情景,兒女雙全,丈夫事業有成,這讓她在家所有的苦和累都可以忍受。
然而現實并沒有如她所想,生活會變人也會變,唯一不變的是殘酷的現實。
她不知道的是,丈夫事業的紅火,帶來的也是感情的偏離。
常年在外演出的趙本山,見多識廣,人氣飙升,對于家裡那個當初就不太看得上的糟糠之妻,早已心無所屬。
1990年趙本山受到姜昆的推薦,走向了春晚的舞台,表演了獨幕喜劇《相親》。
獨特的表演形式,還有笑點滿滿的東北方言,讓趙本山一舉成名。
而在家操持家務拉扯孩子的葛淑珍,依然還是那個地道地道的農村婦女。
兩個人的身份地位差距越來越大,本來就感情淡薄的兩個人,婚姻來到了臨界點。
慢慢的趙本山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話也說不到一塊去,說話又直又硬的葛淑珍,經常沒兩句話就跟趙本山吵起來。
趙本山主語不耐煩,找了個機會向她提出了離婚,葛淑珍驚呆在原地。
她為這個家可以說是默默付出了數十年,從一無所有到現在名利雙收。她實在想不到這個男人會抛棄自己。
離婚她是不同意,也是不敢相信的。她以為是自己說的話太重了,丈夫在外面勞心勞力,回到家還要吃自己的氣。
她想着以後可以改改這個脾氣。
但趙本山仿佛鐵了心一般,沒有與她開玩笑。多次鄭重向她以及她的哥哥提出要離婚。
看着情盡的丈夫,葛淑珍心裡極為難過,大哭起來。
但眼淚并不能挽回趙本山堅定的心意。1991年,見挽留無望,葛淑珍終于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她明白,自己多年的背後付出一文不值。
沒有錢沒有能力,就沒有人會把你當回事,親如丈夫也一樣。
她找到趙本山平靜的跟他說:“離開就離開吧”。
但心有不甘的她向趙本山提出“離婚可以,得有賠償”。
趙本山心懷愧疚,表示自己會淨身出戶。
他一次性給了葛淑珍25萬的各種費用,外加一台夏利車和一套三室的大房子。
1991年5月7号,兩人平靜的走向民政局,結束了12年的婚姻生涯。
葛淑珍可以說陪趙本山走過了人生最艱苦的歲月。
後來的趙本山每次被問到自己當年的前妻時,都是心無怨言。
離婚後的葛淑珍因為打擊太重,連續兩年遲遲無法傷痛中走出來。
生活的磨砺讓她變得堅強,這次心靈的痛苦,讓她更有韌性。
葛淑珍雖然沒文化,但并不是沒腦子,她并不是隻會任勞任怨的種田幹家務活。
雖然離婚給了她不少财富,但她知道坐吃山必空,她決定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動這筆錢。
或者在她心裡,一直想着自己的兩個孩子,獨自帶着兩個孩子的她,不知道将來自己的孩子會在哪用到這筆錢。
更何況自己的小兒子還是個聾啞人,身體一直不好。
沒有文化又什麼也不會的她隻能去幹體力活,輾轉多日去了家火鍋店做洗碗工。
她一邊工作一邊細心觀察别人是怎麼經營的。
每個月有150塊的收入,雖然微薄但心裡踏實。
原以為新生活就這樣開始,可是命運卻未打算放棄對她的考驗。
1994年天生殘疾的兒子因為心髒病去世。
經曆悲苦童年的葛淑珍傷心欲絕,哭的死去活來。
自己能受的罪都受了,為什麼自己的兒子,也會遭此厄運。
兒子的不幸去世,讓趙本山和葛淑珍二人都悲痛不已,趙本山是以放棄了當年的春晚排練,葛淑珍更是無法走出喪子之痛。
不過生活依然沒能擊倒他,命運越是不公她就越是要強,鄉裡鄉親都過來安慰她勸她趁年輕又有點家業,可以再嫁免得老無所依。
葛淑珍聽到後隻是笑笑,不再說話,她心裡有自己的打算。此時的女兒已經長大,不需要自己過問太多。
于是她辭别故土來到城市,想做點屬于自己的事業。
以前成就别人,現在她要成就自己。
她先是在鬧市擺地攤,但沒做過生意的她,不懂得吆喝攬客,忙活一天也隻賺幾塊錢。
後來生意逐漸有了起色,卻迎來了城管。
小生意做不成就還是去飯店打工。
好在自己的女兒争氣,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也知道陪伴照顧自己的媽媽。
1999年趙玉芳考入大連外國語學院,開心至極的葛淑珍,陪着女兒一起來到大連。
自己繼續在餐飲行業打工賺錢,陪着女兒上學。
四年後,女兒畢業并成功進入大連市警察局工作,見着女兒人生逐漸妥當的她逐漸也放下心來。開始想着投資幹點事業。
這時候她想到了自己的25萬存款,由于有心的一直在飯館工作,她早已對餐飲行業的發展和經營了然于胸。
這時候在自己和女兒居住的小區,看到一家因虧損而面臨倒閉的飯店,她多方打聽後了解到這家飯店之是以經營不善,完全就是因為老闆不實在,喜歡偷工減料。
葛淑珍知道後立馬拿出兩萬塊盤下這個店面。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創業。
她吸取教訓,先是以近乎虧本的方式,指令後廚加大菜量,不吝啬佐料,把飯店的品質提上去。
漸漸地她的飯店因口味好,分量足而吸引了不少顧客,在當地逐漸有了名氣。
顧客越來越多,人手也變得捉襟見肘。
她就擴充飯店規模,增加後廚人手,還招募了兩個迎賓小姐。生意越做越大,收入也逐漸增加。看着自己的飯店,看着自己賺的比離婚時丈夫給的還多的錢。
葛淑珍激動而又滿足,此時的她早已脫胎換骨,不再是那個隻會鋤地,圍着鍋台轉的農村女人。
她相貌平平,卻自信穩重,俨然一副女強人的模樣。
與此同時,趙本山的事業也早已達到巅峰,一句話“出了山海關,有事找本山”完美彰顯了他的地位。說是在東北呼風喚雨毫不為過。
但即便如此,葛淑萍從未向任何人提起過自己這位叱咤風雲的前夫。
她也從未因為本山的發達而去糾纏過他,對于葛淑珍來說,趙本山已是過去。
自己現在就是自己,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價值,我不需要任何人。
就像她自己說的:趙本山是趙本山,我是我,我不能砸他的招牌,同樣也不能砸我葛淑珍的招牌。
2004年趙本山在遼甯大學成立了遼甯大學本山藝術學院。他找到自己的女兒趙玉芳,想讓她投奔自己。
趙玉芳答應了,辭掉了在大連警察局的工作,去了本山藝術學院。
之後,趙玉芳又回大連找到葛淑珍,勸她說:
“媽,你那個飯店從早忙到晚,也賺不到多少錢,萬一賠本了怎麼辦,跟我回沈陽吧,我找爸爸去給你安排個工作,他肯定同意”。
葛淑珍婉拒了女兒的好意,她讓女兒好好安排自己的事,不要管她。
對她來說飯店規模雖然不大,但每一分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随着經濟的發展,餐飲服務行業迎來紅利,葛淑珍的飯店收入頗豐,身家很快就超過了百萬。
從一個道地的農民苦丫頭,到身家百萬的女富婆,她的蛻變之大,令人驚歎。
不過葛淑珍并沒有因為财富的增長而改變自己的本色,她不是一個得意忘形的人。
在她的心裡,家人、感情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2011年趙玉芳成家,并生下孩子。
看着女兒人生大事都已經有了着落,她也徹底放下心來,辭掉飯店的工作。來到女兒家,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幫他們照顧孩子,收拾家務,生活幸福美滿。
人生兜兜轉轉,她又回歸了竈台,給家人做飯洗衣,一切好似從前,又不似從前。戰勝了命運,又好像回歸了命運。可能這就是生活吧。
回歸了命運。可能這就是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