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面子,他的言談舉止、習慣動作,處處透露着一個家庭的教養,也微妙地反映着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每個人都覺得他的父母肯定也是知書達理、誠懇樸實;一個撒潑耍賴,甚至在餐廳随地小便的孩子,誰都不相信他的父母會是有教養的人。
01元旦假期裡,帶着孩子和外婆去逛街,中午就在超市旁的餡餅快餐店湊活一頓。坐在我們旁邊的,是一對夫妻和一雙兒女。外婆很羨慕地說:一兒一女,湊了個“好”呀!可是外婆剛說完,鬧騰的事就開始了。這一家四口是推着進來的,就那麼擋在了過道裡,令大家很不友善。服務員小姑娘見狀,過去陪着笑臉提醒了幾句。那位媽媽暫時放下手中的,不耐煩地說:“我們這一車子東西,你讓我放哪裡?我們吃完就走,你忙你的去吧!”過了一會,爸爸點餐回來了。倆孩子一看菜,估計是沒有想吃的,就開始哼哼唧唧鬧騰,一會摔筷子,一會扔勺子,還為了搶一個蛋撻打起來。
可是這對夫妻就跟看不見似得,一邊吃飯一邊玩手機,偶爾回頭喊一聲:“你倆老實點,不吃快滾!”小男孩見沒人理他,就氣呼呼地站到了座位上,脫下褲子對着過道就撒尿,都濺到了旁邊的人鞋上。大家一臉嫌棄地看着這一家四口。男孩的媽媽估計也感覺有點丢人,打了孩子屁股一巴掌,轉臉對着爸爸吼:“你再玩我就給你摔了,看着點你兒子行不行!就知道玩!我還想玩呢!别吃了,走!”于是這一家四口一邊吵着一邊鬧着,離開了餐廳。服務員小姑娘無奈着拿來拖把,清理着滿地的尿……
其實,我已經不是第一次遇見這樣的情況了。無論在車站、醫院,還是餐廳,總能碰見惹人發毛的鬧騰孩子。而這些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對互相指責、互相抱怨的父母。孩子從來不會獨自長大,他們的成長是個“有樣學樣”的過程。父母之間的關系,是孩子最早接觸的人際關系,也就是說,父母之間如何對待彼此,孩子就學着如何跟别人相處。
02父母恩愛,孩子性格開朗父母恩愛、相敬如賓,傳達給孩子的最直覺感受就是:爸爸愛媽媽,他們都愛我!在這種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内心具有很強的安全感,因為他們從不擔心父母會離開、家庭會破裂。
内心具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但非常自信,而且性格更積極樂觀。父母之間那種互敬互愛的交往方式,會深深影響着孩子,讓孩子在與小夥伴的交往中,懂得關心、體貼他人,因而更容易融入群體中。另外,父母恩愛,也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康的婚姻家庭觀念,對另一半更包容、更負責。是以,如果将來要見親家,一定注意觀察一下親家兩口子的關系。如果他們兩口子親密無間,他們的孩子也不會差。
03虎媽貓爸,男孩懦弱自卑,女孩霸道任性著名的心理咨詢師範葳老師(家長必讀課堂特聘講師),曾說過:一個強勢的母親,是男孩的災難。一個的家庭,有着大體上明确的“性别分工”:父親是家裡的精神支柱和經濟支柱,表現出更多陽剛、堅強的氣息;母親是家裡的後勤部長,傳達給孩子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一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有“同性認同”的觀念,逐漸找到自己的性别角色,也就是說:男孩在行為、性格上,會更多地模仿父親;女孩則會更多地模仿母親。
但是在一些家庭裡,會出現性别角色的失衡:母親非常強勢,說一不二,掌管、監視一切;父親則相對懦弱,經常遭受母親的指責。這樣最終的結果,就是男孩越來越變得跟父親一樣懦弱、自卑;而女兒則會繼承母親的強勢、霸道,經常跟母親頂嘴。當然,我們在這裡并不是強調“男尊女卑”,隻是提醒一下大家:如果你是父母,就要堅強、積極起來,努力奮鬥,不要一天到晚哼哼唧唧、怨天尤人;如果你是母親,可以在職場上強勢,但也不要忽略了母愛該有的溫柔。
04父母互相指責,孩子叛逆、愛撒謊有些父母吵架的時候,總想把孩子拉到自己的“陣營裡”,于是就當着孩子的面互相“拆台”:“你看看你媽媽那樣,邋遢娘們兒,整天就知道打麻将,飯也不做碗也不洗,娶她有什麼用?“你看看你爸爸那慫包,瞎忙一年掙不了幾個臭錢,還一身的臭毛病,嫁給他我真是瞎了眼!”……
然而這樣的後果,就是讓孩子漸漸明白:他倆都不是好人!嚴重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最終,孩子對哪一方都變得不尊重、不敬畏,經常跟父母頂嘴。是以這裡提醒一下各位:如果你發現孩子開始叛逆、頂嘴了,有可能是你們夫妻之間的某次争吵,降低了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使得孩子敢于挑戰你。
05父母吵架動手,孩子脾氣暴躁,性格冷漠夫妻在一起生活,想完全沒沖突是不可能的,生活瑣事那麼多,誰都有個“勺子碰鍋沿兒”的時候。但是優媽一直覺得,吵架不動手,是夫妻相處的底線:沒動手前是沖突,一動手就成了了,性質完全不一樣。對于孩子來說,父母間的争吵還算可以接受,很多懂事的孩子還會主動去撮合冷戰中的父母。但如果父母動起手來,給孩子的直接感受就是:爸爸不愛媽媽了,爸爸在打媽媽,他們也會打我。這對孩子幼小心靈的沖擊、傷害真的非常大。在這種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要麼耳濡目染地學會傷害别人,要麼因内心安全感的缺失而變得性格孤僻、冷漠,難以與人交往。
是以,各位父母(特别是爸爸),一定要記住:吵架不動手,是底線,因為動過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好的父愛,就是教會孩子愛媽媽,感恩媽媽的辛勞、溫柔和體貼;最好的母愛,就教會孩子愛爸爸,贊美父親的堅強、包容和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