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紙、硯并稱為中國“文房四寶”,最具代表性的有宣紙、徽墨、湖筆、端/歙硯。作為中華文明的見證者與記錄者,“文房四寶”的誕生使中國邁入用其記錄曆史、抒發情感的時代,并創造了獨特風格的書法和繪畫。“文房四寶”對人類文明有哪些貢獻?何以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視窗”?近日,教育部中國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湯書昆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進行解讀。
現将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古埃及的蘆管筆、歐洲的羽毛筆早已退出曆史舞台,中國毛筆從漫長曆史中走來,為何能至今興盛不衰?其強大的生命力源于哪裡?
湯書昆:中國的毛筆屬于軟筆,蘆管筆和羽毛筆屬于硬筆。在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鋼筆、原子筆等水筆逐漸興起,其書寫效率高,使用壽命長。“新硬筆”的核心優勢使其直接替代了歐洲和非洲的傳統硬筆。
中國毛筆用動物毛制成,質地柔軟富有彈性。在中國的文字記錄與表達系統中,毛筆從未離席,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成為中國人長期以來的書寫工具。
在東方書法和繪畫體系中,毛筆的書寫效果是硬筆無法替代的。雖然20世紀中葉以後,以書法為代表的文字記錄系統的全民性有所下降,但在當代中國書寫體系中,毛筆書法依然是文化性的表征。反觀以硬筆作為文字記錄系統起步的民族和國家,一旦出現新的“先進”硬筆,舊的被替代也是順理成章。
制筆勞工準備晾曬制作的筆頭。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中新社記者:當古代中國普遍使用紙時,歐洲國家用昂貴的羊皮做書寫材料,埃及用“紙草”寫字,印度用貝葉書寫,日本用簡和帛寫字……紙的“足迹”在空間上橫跨亞歐大陸,中國紙對人類文明程序有怎樣的影響?
湯書昆:紙出現之前,埃及的“紙莎草紙”确實早已問世,但它的原料是一種基本隻生長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植物。作為書寫載體,“紙莎草紙”的産區和産量都小,且沒有經過造紙最核心的制漿工藝加工,直接捶出的“紙張”較為粗糙,書寫效果不理想。歐洲的羊皮紙,則與簡帛、絲綢等書寫載體相似,成本高、價格昂貴,不适宜大衆傳播。
世界上最早的紙誕生于中國。公元105年,蔡倫系統總結西漢以來的原始造紙技術并加以改進,以樹皮、破布、麻頭、漁網為原料,并以漚、搗、撈一整套工藝技術,造出了達到書寫實用水準的植物纖維紙,史稱“蔡侯紙”。中國紙的出現使人類文明步入“有紙的時代”。
公元751年,唐王朝和西方的大食國之間發生了一場戰争,史稱“怛羅斯之戰”。唐軍潰敗,成為戰俘的若幹造紙工匠被帶到撒馬爾罕,在此建造了中國造紙術西傳的第一座紙坊。随後,沿着阿拉伯帝國擴張的道路,唐代的造紙術傳到巴格達、環地中海城市。13世紀左右,造紙術傳至歐洲造紙的重要起源地——今天意大利的法布裡亞諾小城。1797年,法國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羅伯特以中國造紙術為基礎,融合西方機械時代的科技成果發明了造紙機器,世界進入近代機械造紙術的新階段。“有紙的時代”開啟全球知識共享,技藝對話塑造人類新文明,融合締造了一個新世界。
“中國宣紙之鄉”安徽泾縣,勞工正在進行烘紙作業。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中新社記者:就書畫紙而言,中國紙與其他國家紙張相比,有哪些特色之處?中國宣紙對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有哪些貢獻?
湯書昆:從紙張來說,高麗紙主要原料是桑皮,紙張緊實,以結實和濕強度高而著稱。意大利水彩紙、水粉紙屬于木漿、棉漿紙,是近現代造紙體系的産物,與樹皮纖維紙不屬于同類紙張。中國書畫紙中的宣紙最具代表性,主要原料是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質地細柔,紋理清晰,具備獨特的潤墨性,可以實作墨分五色而又層次分明,有“紙壽千年、墨潤萬變”的美譽。
從藝術層面來說,中國自元朝以後開始流行追求潤墨性的水墨畫,稱為“東方水墨”。宣紙與中國民族藝術形式、審美高度契合,同時搭配墨等植物顔料,産生朦胧美的意境。清代光緒年間,日本曾派出造紙專家到中國深入調研,想在日本複刻中國宣紙,但由于宣紙原材料的特殊性,即使擁有技術,也難以在異域環境下複制,最終不得不放棄。
中國作為世界重要母文化的發源地,以“文房四寶”為載體,形成獨樹一幟的東方表達系統。以宣紙為代表的中國紙繪就的經典作品,如今被收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随着中國文化複興,通過“文房四寶”表達天地自然、刻畫天人關系的東方藝術形式,讓更多人認識與了解中國人的世界觀與生存追求。
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啟動“三丈三超級宣紙”的抄制。“超級宣紙”成品紙尺寸達11米×3.3米,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手工、二簾水的“超三丈三”宣紙。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中新社記者:“文房四寶”在中華文明發展中起到何種作用?
湯書昆:“文房四寶”的獨特魅力與中國經典思想一樣,對中華文明的穩定及傳承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曆史上的一些朝代由少數民族建立,如元朝由興起于漠北的蒙古族建立,清朝由東北地區女真族建立,此外還有很多少數民族政權,如北魏、遼、西夏、金等。清朝康熙、乾隆、雍正的軟筆書法都很好,金代金章宗也是收藏中國經典藝術作品的一代大家。這說明無論哪個曆史朝代,從思想觀念、審美意趣到表達工具,在中華大地上生存的族群,大都發育出對這一文化系統的喜愛,對“文房四寶”表達體系有較高認同感。
優秀文化能很好地闡釋出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人群之間的關系,這是文明的核心,民族認同感則會成為一種文明和精神力量。“文房四寶”雖是微觀的工具系統,但讓人産生對經典文化的歸屬感,并能讓人積極參與和體驗文化活動。可以說,它對于整個文化區的穩定和文化傳承有重要貢獻。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胡開文墨廠,一名勞工正在晾墨。中新社發 儲玮玮 攝
中新社記者:“文房四寶”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什麼角色?能否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視窗”?
湯書昆:“文房四寶”可以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視窗”。筆墨紙硯出現之後,在2000多年時間裡活躍于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全民性特征。
在中國人數千年的文化表達體系中,小到一個鄉村、家族的故事,大到世界和文明的曆史程序,都是用“文房四寶”來記載、抒情、表達和闡釋,對它們的使用可以說是熟悉和融入中國文化的開始。
曆史上,日本人、北韓人都曾通過使用“文房四寶”體驗中國文化。如果世界其他文化圈的人們能實際體驗“文房四寶”與中國經典表達系統,将更易于他們了解中國文化,也有利于文化多樣性發展。當然,中國需要設計這樣的傳播和體驗方式。
目前,“書法進課堂”等活動已走進中國國小。今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開設了面向大學生、研究所學生和留學生的“文房四寶”課程,當代年輕人正在重回“文房四寶”文化教育。經典的工具系統和表達方式在新時代得以延續,“文房四寶”也同樣成為中國青年一代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視窗”。
勞工正在進行宣筆制作工藝中的“齊毫”。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中新社記者:您長期從事田野調查工作,能否介紹一下目前中國“文房四寶”的發展現狀與創新措施?
湯書昆:中國“文房四寶”依然是世界上分布最廣、形式最豐富的經典文化載體。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文房四寶”的高端需求正逐漸恢複,這期間湧現出衆多“文房四寶”經典作品,有些可與曆史上頂級水準相媲美。這種變化是伴随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提升而顯現的,未來對于傳統文化精粹的需求将更加高漲。
目前,“文房四寶”通過現代科技力量實作産品的原生态創新,是我印象較深的一條新路徑。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幅宣紙的制造。2015年,三丈三宣紙在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誕生;2021年4月27日,吉尼斯世界紀錄公證機構在安徽泾縣三星紙業有限公司四丈宣紙生産現場宣布該紙入選“世界最大宣紙”稱号。利用工業化工廠中的房間,借助滑軌、移動雲台等工具,傳統技藝完整地借助現代工業手段呈現。
目前,行業内也在探索對文獻檔案儲存有重要意義的宣紙列印紙、提升生産效率的3D硯台、友善完成長篇幅連續書寫與刷印的高端墨液等一系列“文房四寶”的創新産品,實作傳承提煉與融合再造。未來,科技與傳統的碰撞,将使“文房四寶”繼續在時代浪潮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受訪者簡介:
教育部中國文房四寶工藝傳承基地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湯書昆。中新社記者 張俊 攝
湯書昆,1960年出生,二級教授。現任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手工紙研究所所長與手工紙實驗室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兼科普教育專委會主任、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傳承-文房四寶工藝基地”主任、國際東亞紙質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主持研究課題60餘項,撰有《中國手工紙文庫》(十卷1000萬字)、《圖說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四冊,中、英、法、德、俄、阿拉伯等8種文字出版)、《技術傳播環境下的表意語言理論》《科技傳播與當代社會》等著作19種。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005),獲第五屆中國政府出版獎(2021)。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