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别以當代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顯示目前中國的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甚至包括了金庸這樣的大師似乎也對銀兩的貨币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該記得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賬,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
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币價值其實相當的高。
《紅樓夢》裡劉外婆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歎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外婆家當時也算中産階級的,有房有地還雇得起勞工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
《明史》裡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基本工資吧)隻是45兩白銀。而《射雕》時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銀流通量還低于明清,其價值隻能更高才對,這19兩多一餐飯,不管是怎樣難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過分了。
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币價值都有所不同,那麼現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标準,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緻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币價值答案。
計算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品質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大陸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币660.8元。
由于《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外婆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太誇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鬥米隻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于人民币4130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鬥,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币。
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
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于1兩銀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銀價與北宋相差不多,那麼郭靖請黃蓉一餐吃掉了少則一萬三多則超三萬的錢,難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動得一塌糊塗了。
清初的銀兩購買價值稍低于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于大量外國銀兩湧入中國,據統計鴉片戰争前每年世界銀産量的70百分号多都被用來購買中國出産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産品了,銀兩的貨币價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一兩銀子=200元人民币左右。當時市面流通的貨币上除中國傳統的“銀兩”外也出現了來自西方國家的銀币,被稱作“銀洋”。
綜上所述,關于“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币”的問題,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币——
清朝中晚期 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 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 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時期 2000—4000元。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币(想想看,拿一張面額2000元以上的紙币去市場買東西……),隻存在于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比如稅收、國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歲币“銀帛”多少之類),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北宋局部地區出現了紙币)。
銀兩成為流通貨币隻是明清兩代對外貿易活躍,外國白銀大量湧入以後的事。
但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為銀兩是曆來的流通貨币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明清小說的盛行,均按照當時的生活情況為常識對前朝進行描寫,如《水浒》、《三言二拍》等等,而這些作品中的銀兩價值均以明朝的銀價為标準,與原有的文、貫、缗、铢等貨币機關攪合在一起,并且對後世影響很大,是以今人所寫較多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曆史小說、武俠小說作品如《射雕》等書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貨币統統說成“銀兩”。
但畢竟現代人比起明清時代的人時距更遠,對前朝貨币制度及銀兩的實際購買力的認識更加不足,才會經常出現天價饅頭、天價酒菜,而認真的讀者或觀衆出于對古代經濟情況的好奇應該對“銀兩”的價值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