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經常說南韓電影真敢拍,現在發現印度電影也毫不遜色。繼去年揭露印度低種姓人悲慘遭遇的《傑伊·比姆》備受好評之後,近日又有一部大尺度的印度懸疑電影《星期四》火爆網絡。
這一次,印度電影人把批判的視角投向了印度社會更黑暗、更敏感的話題——強奸。影片片尾的字幕令人觸目驚心:自你開始觀看這部影片,據統計,在大陸(印度)已有8名婦女被強奸。
為什麼這麼說?導演通過片中女主角說出了原因:根據印度官方統計,在印度每16分鐘就有一名婦女被強奸,小至8個月的女嬰,大到70歲的老妪。而該片片長128分鐘,正好是8個16分鐘。
幼稚園女教師劫持16名孩子
不過,強奸話題和影片故事有啥關系呢?文章标題不是醒目地寫着“幼稚園女教師劫持16名孩子”嗎?别急!這正是本片導演和編劇的高明之處:
把一個沉重殘酷的社會現實問題,用懸念疊起、驚心動魄的類型化叙事,向觀衆巧妙講述。盡管有套路化之嫌,但是故事精彩,引人入勝。
女主角奈娜是一名幼稚園老師,年輕漂亮,溫柔和善,無論是小朋友、家長,還是男朋友和同僚,都很喜歡她,尤其是她班上的小朋友們,對她更是言聽計從。
星期四是奈娜的30歲生日, 正好班上有個小女孩尼哈裡卡是周五的生日,她決定與孩子們在周四一起慶祝生日,還叮囑尼哈裡卡的媽媽,派司機把生日蛋糕送過來。
誰也沒想到,就在星期四這一天,奈娜等家長和同僚都走了之後,暗中劫持了班上的16名孩子,還綁架了來送蛋糕的司機和不巧回教室取東西的助教。
随後,她給警方打電話,索要5000萬美元,否則每隔一小時殺害一名孩子。更加殘忍的是,因為警方冒失地采取營救行動,奈娜當場槍殺一名孩子,這一切都被媒體直播出來……
懸念十足,大尺度批判力度
故事發展到這裡,奈娜的大反派身份似乎已經闆上釘釘,永遠難以洗白。但随着奈娜要她指定的警官賈維德汗聯系印度總理,她想要和總理面對面談判,觀衆逐漸發現其中必有隐情。
《星期四》的故事和人物設定,與去年賀歲檔熱映的國産懸疑片《誤殺2》非常相似。《誤殺2》改編自美國警匪片《迫在眉梢》,《星期四》即使不是翻拍,肯定也受該片影響。
雖然如此,但《星期四》在細節上的懸念營造得很好,與前兩部影片各有不同的精彩之處。奈娜劫持16名孩子的動機,想必大家能猜到:
與印度社會的黑暗面“強奸”有關,但她提出的訴求,已經超越了個人恩怨,上升到想改變整個印度社會醜陋風氣的層面。
最終,奈娜能否達到自己的目的?她真的殺了一名孩子嗎?當年強奸她的真兇到底是誰?這些懸念,小編就不在文中劇透了,想看影片的同學請關注《影視風向标》微信公号後發私信。
美中不足,拍出來就是成功
《星期四》的最大亮點,是敢于觸碰這種自曝家醜的敏感題材,敢于批判印度社會最大的黑暗面。印度因為強奸案件居高不下,被全球媒體稱為“強奸之國”。
2012年發生的“黑公交輪奸案”,震驚全世界,暴露了印度社會和法律對強奸犯的寬容和對女性權益的漠視。此後,印度電影人拍出了多部追求女權的作品,這次的《星期四》更是把保護印度女性不被強奸,上升到修改法律的高度。
美中不足的是,該片在汲取了類型化叙事優點的同時,也存在故事和人物合理性不夠,細節問題不少等瑕疵,不如《傑伊·比姆》拍得好。
首先,奈娜采取劫持16名孩子這種極端手段來表達訴求,不僅動機鋪墊不足,而且實施起來難度太大。對于一個未經過任何專業訓練的弱女子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此外,片中警方過于無能顯得有些不合常理。女主角一直通過媒體在網上直播犯罪現場,以如今的網絡技術,要屏蔽現場的網際網路和手機信号易如反掌,警方卻一直束手無策。
其次,最終的結局太過理想化,不符合現實。奈娜怎麼知道總理肯定會與她面對面對話?如果總理不與她面談,她将白白犧牲自己,且背上恐怖分子的罪名。
不過,相比而言,《星期四》這樣的影片,能拍出來就已經是成功。印度電影人勇于批判現實的精神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