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一個深夜痛哭的中年人,都該學習莊子的三重人生境界

古今中外,如果要選一個活得最自由自在的人,那非莊子莫屬!

莊子,本名莊周,出生在戰國時期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裡。雖處亂世,他卻成長為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先秦七子之一,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并創立了哲學學派莊學,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每一個深夜痛哭的中年人,都該學習莊子的三重人生境界

與老子不同,莊子追求的人生境界,是擺脫路徑依賴,擺脫環境的束縛,掙開人性的枷鎖,脫離人世間所有對靈魂的羁絆,在生活中讓精神往更高的層次上發展。

那麼如何才能活的自由自在,活出屬于自己的人生?莊子告訴我們,要想活得自在通透,謹記這十二字箴言:“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亂于人”。

不滞于物 不為物所累

莊子在《逍遙遊》裡寫了一條名為鲲的魚,能化作鵬,遨遊于九天。它會乘着六月的風,飛去南冥。

許多人會羨慕鲲、鵬的無拘無束,可莊子認為它們的自由都是“有所待”的。一個人真正的自由自在應是“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換而言之,就是不滞于外物,不傍于榮華,不求于功名利祿。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在竹林隐逸,築造了一個鐵鋪子,引來山泉,平時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裡泡一會兒,不為世俗所拘,超然物外。

詩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腳下,靠賣梅子維持簡單的生活。平日駕一葉扁舟往來山水之間,或倚在梅樹旁看白鶴起舞,無憂亦無慮。

陶淵明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人不能不為五鬥米折腰。他情願種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

官場再好的錦衣玉食,也不如手中一杯菊花酒。榮華富貴轉眼就成了别人口中的笑談趣事,又有什麼好在乎的呢?

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

每一個深夜痛哭的中年人,都該學習莊子的三重人生境界

不困于心 不為别人評價所累

有一天,莊子和惠子路過濠水的橋上。

莊子說:“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快樂。”惠子卻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 莊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生活就像一出戲,我們不在别人的曲目裡,怎麼能知道别人的悲歡。好的快樂從來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眼裡的。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為什麼有這麼多自己活不明白,卻拼命勸你的人?”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中,主角查爾斯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大師高更。書中查爾斯原本是倫敦證券經紀人,過着讓人羨慕的幸福生活。

可就在他40歲那年,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

在巴黎,他住最破爛的旅館,吃最粗陋的飯菜,身染重病,差點失去生命,但依然無怨無悔。後來,他來到塔希提島,娶了一名土著女子為妻,終日埋首創作,不改其樂。直至生命的盡頭,他的畫作依然沒有被認可,但他仍不以為然。

書裡有一句震撼人心的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甯靜、與世無争,難道就是糟蹋自己嗎?

人生最大的悲哀,正是身為獨立的自由人,到頭來卻為了别人的心願而活。真正的快樂應該在自己心裡,而不是在别人口中。

費盡心思去讨别人喜歡,不如努力活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别人的評價所累,是人生的第二層境界。

每一個深夜痛哭的中年人,都該學習莊子的三重人生境界

不亂于人 找到自我

惠子在梁國做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說:“莊子來梁國是不懷好意,想取代您的相位。”惠子很惶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鹓雛,您可聽說過?這鹓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鹓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爛的鼠肉,大叫着恐吓鹓雛離開。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吓我嗎?”

莊子的這番話,其實是表達了自己對宰相之位的毫不在意。而惠子卻把自己的官位看得十分重要,生怕被人給搶了走,于是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惠子神經質的樣子在淡定從容的莊子面前顯得十分可笑了。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三層境界是不亂于人。你汲汲于求的,可能是别人厭惡的東西。

人生在世,不能被别人挾裹,為了大衆的目标去活,要活出自己的樣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過,這樣的一生才算沒有白活。

每一個深夜痛哭的中年人,都該學習莊子的三重人生境界

莊子的思想既有豐富的哲學思考,又有浪漫的情感所托,宛如萬花筒,從每個角度都可看出其中的缤紛與瑰麗,時至今日,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亂于人。”莊子的人生智慧,值得細細體味。

以上圖檔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