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漢末年與三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曹操在中國曆史上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備受公衆與文史考古界關注的河南安陽曹操高陵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近日已進入文物布展階段,并将打造為三國文化遺址公園,成為研究三國文化及漢魏曆史的重要平台。其中的A區遺址博物館,主要用于曹操生平事迹和文物展示,該區的主體工程自去年年底完工後内部的布展工作随即展開,截至目前,已完成總量的三成左右。
曹操高陵二号墓坐西朝東,方向110度。斜坡墓道,墓圹平面呈前寬後窄的梯形,長18、寬19.5~22米,占地面積約740平方米。墓門寬1.95、高3.02米,磚券頂。有石門,石門外有三層封門磚封閉。墓室為磚室,分前、後兩室,并均有南北兩側室。前室近方形,四角攢尖頂;南側室平面為長方形,弧形券頂;北側室平面也為長方形,四角攢尖頂。後室為四角攢尖頂,南北兩側室均為弧形券頂。墓室青石鋪地,四個側室有石門封閉。
從所出墓門殘塊看,部分墓門上應有精美的石刻畫像,内容有“神獸”、“七女複仇”、“宋王車”、“文王十子”等。墓内共發現3個個體的人頭骨,其中2個女性頭骨位于後室,男性頭骨位于前室門道處。經鑒定,男性為60歲左右;女性分别為50歲左右和20歲左右。
據初步統計,文物可複原者約250餘件。種類有青石圭、璧等禮器;鐵甲、劍、镞、弩機構件等兵器;銅蓋弓帽、傘帽、鈴和煤精石虎雕等車馬雜器;陶硯,石枕,銅帶鈎、帶扣、鋪首、钗、環、帽釘,銀帶扣、鋪首、飾件,鐵帳構件、鏡、削等用具;玉珠、水晶珠、瑪瑙珠、玉佩等裝飾品;竈、耳杯、盤、壺、罐、托盤、盆等陶瓷器;以及刻銘石牌59塊。
刻銘石牌一類為圭形,其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銘文;另一類為六邊形,其銘文内容為随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如“黃绫袍錦領袖一”、“丹绡襜襦一”、“鏡台一”、“書案一”、“渠枕一”等。刻銘的字型絕大多數是漢隸,俗稱“八分體”,字型規整,遒勁有力。
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産恢複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複和發展。此外,他還精于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