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文/黃海峰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4月26日,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HAS2022)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分享了華為未來“走向何方”的問題。他指出,華為将持續強化創新能力,牢牢抓住千行百業數字化以及人類社會低碳化發展這兩個大機遇。

華為這家公司已有35歲,多年保持高速增長,對未來發展戰略清晰,即聚焦ICT與智能終端。但在2019年遭遇外部針對後,華為計算、手機、晶片等業務發展遇到挑戰。2021年,華為承壓前行,銷售收入6368億元,降低不少。

對此,華為該怎麼辦?是否要調整思路?我們看到,華為動作頻頻:2021年研發投入達到驚人的1437億元,規模居全球第二;重視雲計算創新,助政企快速上雲;成立光伏等領域多個軍團組織,開辟新的賽道……

如今,華為已建構較強的能力,可以應對不确定性因素。那麼,對2022年以及未來數字化和低碳化發展,作為一家科技企業,華為該如何抓住機遇?具體将在哪些方面進行持續創新?

從胡厚崑的介紹,我們找到答案,即四大領域持續創新+三大措施深耕行業數字化+用數字技術推動低碳化。這些政策亮點不少,我們來詳細解讀下。

持續創新:瞄準四大領域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應對變化的方法隻有持續創新。企業如果不創新,就無法提供持續的極緻的、差異化的體驗,也就可能會被慢慢淘汰。而且,行百裡路半于九十。創新是馬拉松,不能一蹴而就,如果企業稍有挫折,或者受到誘惑,就放棄創新,就可能前功盡棄。

熟悉華為的朋友知道,創新是華為的基因。90年代,華為剛成立,無法獲得穩定程控交換機供應,就非常有魄力地自研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華為2G、3G無線産品無法在歐洲打開局面,就自研SingleRAN架構,成功吸引歐洲營運商選擇;無法站穩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就自研旗艦SoC、率先打造夜拍/變焦等能力,最後一度與蘋果平分中國高端市場……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過去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人民币。2021年,即使面臨經營上的困難,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不減反增,從十年前的年收入占比10%,去年提升到22%。

華為的持續創新發展模式,給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巨大啟示——隻要做創新領域的“長跑者”,就更能抵禦市場的激烈競争。我們看到,國家現在非常重視科技創新,尤其是基礎技術的創新。現在無論是營運商、ICT裝置商,還是網際網路廠商、手機廠商,都在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規模。

當然,創新是有風險的,方向不對努力白費。那麼,面向未來,華為要向哪些方向努力?從胡厚崑介紹我們了解到,華為重視四方面的創新。

第一,聯接創新。兩年前在無線領域,華為最先提出并定義了5.5G,現在華為已經完成了5.5G的多項關鍵技術創新和驗證。在固網産業,在這次HAS大會上,華為也首次提出F5.5G的産業願景,希望将帶寬、覆寫和體驗提高10倍以上。

在聯接領域,華為曾提出了願景,即實作10Gbps速率網絡無處不在。要知道,今天的寬帶還做不到1Gpbs無處不在,比如目前5G網絡提供的實際平均速率是幾百Mbps。而家庭與企業千兆寬帶接入使用者,所占比例也有待提升,更别說10Gbps速率接入了。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胡厚崑分析,要實作這樣的跨越,業界需要克服很多挑戰。華為正在這個方向上努力。

第二,計算創新。華為規劃重定義計算架構,突破計算瓶頸。面對目前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現有的異構計算架構,正面臨巨大的挑戰,華為要從三個層面解決這個問題,即計算節點、資料中心和軟體架構。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第三,雲服務創新。比如華為雲打造MetaStudio,實作雲上的數字内容生産線。據介紹,MetaStudio可以充分調用華為雲百萬核的渲染資源,将影視制作全流程搬到雲上。過去一部90分鐘的3D電影,渲染需要6個月時間,基于MetaStudio,隻需要2周時間就可以完成。

更進一步,MetaStudio将影視制作的剪輯、模組化、合成等全流程都搬到了雲上,讓影視創作者可以無縫的異地協作、大幅提升制作效率,一部電影大片的内容制作周期,可以從幾年縮短到幾個月。

去年筆者曾去長沙參訪企業數字化,看到長沙馬欄山園區借助雲技術,打造了一站式視訊産業雲服務平台,在中國計算架構以及雲原生軟體架構上實作引領,實作中國超高清視訊的4K、8K、VR、AR的産業聚集。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第四,終端創新。過去終端領域的創新更多聚焦在硬體上。華為正在開辟新戰場,以終端為入口,打造以人為中心的全場景智慧化體驗。例如在個人健康管理領域:華為在去年釋出醫療級手表WATCH D,可以監測血壓、血氧、心電圖等資訊;與夥伴共同根據這些資訊,提供全面的數字健康服務。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創造價值:三大措施使能千行百業數字化

如果你持續關注不同領域企業發展,就會發現一個共同點: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交通、能源、醫療等各個傳統行業企業龍頭,都在推動同一件事,就是引入雲、AI等技術,發揮雲數字平台優勢,實作辦公、生産、營運等各個環節的數字化,降本增效

華為很早就注意到行業數字化的趨勢。記得在2011年的HAS上,華為成立了企業BG,專門發力政府和企業的數字化需求。而在2017年的HAS上,華為首次提出全面雲化概念,要促進ICT基礎設施全面雲化。在2019年5G商用後,華為更是攜手營運商将5G帶入千行百業,推動5G改變社會。

在過去十年的數字化浪潮中,華為給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客戶數字化轉型的積極使能者,與夥伴一起做大蛋糕、共享蛋糕。

但是我們從業界市場探索中看到,行業數字化并不容易,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傳統企業所使用的裝置通信協定“七國八制”難以“對話”;企業場景多樣,渴求既懂ICT技術,又懂傳統業務的夥伴;一些企業上雲猶猶豫豫,對上雲效果、安全等不滿意。

對此,胡厚崑分享了華為深耕行業數字化的三大舉措。

舉措一是讓産品适配更多的場景。把麻煩留給自己,把友善留給客戶和夥伴,更好的滿足千行百業的不同需要。據介紹,去年華為推出了20多個産品組合的場景化方案,滿足行業企業需求。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比如在5G煤礦井下場景,差別于地面上的5G基站,井下5G基站必須符合井下安全生産防爆的要求,完成防爆改造,控制發射功率在6W以下。華為通過适配煤礦行業的場景創新,打造專門針對煤礦井下場景的5G基站,挖掘新的應用場景。目前已有200多個煤礦開始應用5G的裝置,地下安裝的5G裝置達到3000多個,越來越多。

舉措二是讓上雲不再困難。雲是千行百業數字化的關鍵技術。是以華為從一開始目标就是要建好雲。具體看,華為打造了全球一張網,讓客戶業務快速全球觸達;現在,華為雲在全球27個區域都有部署,覆寫了170多個國家,幫助客戶業務出海。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同時,華為還在幫助客戶用好雲,提出了“一切皆服務”的理念,幫助客戶解決“不願上,不會上,用不好”的問題。

以每年集裝箱吞吐量近兩千萬箱的天津港為例,該港口大力發展AI求解器,希望引入AI技術來指定計劃、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和準确度。但如果天津港從零開始發展AI求解器,需要許多人力花上大量實踐,才能完成。現在利用雲上資源來訓練模型生成算法,天津港隻需要很少實踐,就能部署AI求解器。這大大降低了AI求解器在港口應用的難度。

舉措三是開啟軍團運作,用一支隊伍服務好一個行業。谷歌公司曾用由博士組成的軍團組織,大大提升創新能力。這點啟發了華為。是以我們看到2021年,華為陸續成立了煤礦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智能光伏軍團和資料中心能源軍團。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到2022年3月底,華為又成立了10大軍團,包括電力數字化軍團、政務一網通軍團、機場與軌道軍團、互動媒體軍團、運動健康軍團、顯示新核軍團、園區軍團、廣域網絡軍團、資料中心底座軍團與數字站點軍團,覆寫了多個新興市場。

很多人對華為的軍團組織不了解,感覺很神秘。在此次HAS上,胡厚崑再次介紹了華為15個軍團成立的背景。

據悉,華為在幫助客戶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中,發現客戶有很多問題。華為有很多技術,但光有技術,解決不了客戶的問題。因為一方面,現有的技術滿足不了客戶的需要,另一方面,這些技術還組合不到一起,沒法形成解決方案。

是以,華為希望成立軍團這樣一個內建團隊。該團隊不光有銷售,還有需求管理、行業解決方案開發、生态合作等部門,每個團隊針對一個特定行業,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

你可能還要問,未來華為軍團将發揮什麼樣的作用?胡厚崑介紹,華為軍團組織在縱向上縮短管理鍊條,讓産品研發更好的響應客戶需求;橫向快速整合資源,識别關鍵業務場景,把華為和夥伴的産品以及能力,整合到一起,形成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其實,華為去年4月成立的煤礦軍團,已經開花結果。該軍團聯合國家能源集團,推出了礦鴻作業系統,聯通了不同的采煤裝置,從需求調研到商用釋出僅用了3個月,大大縮短了客戶需求到産品商用的鍊條。

釋放社會價值:以數字技術推動綠色發展

衆所周知,全球各國都非常重視“碳中和”、“碳達峰”。大陸去年提出“雙碳”目标,引導各行業實作低碳轉型。

如今,每個行業都将落地“雙碳”作為重要發展戰略,但到底該怎麼做?作為數字技術領域的知名企業,華為提出可以用數字技術推動各行業的綠色發展,華為具體要怎麼做?

胡厚崑表示,一方面在供能側,華為将促進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光伏在可再生能源中越來越重要,華為在能源領域的聚焦點,不是打造太陽能闆,而是用數字技術來改變光伏行業的技術路線:一是率先把無線分布式基站理念引入到光伏行業,提升發電量;二是把無線專網和電力載波技術,率先引入光伏領域,節省部署成本;三是把雲和AI技術用到光伏電站的運維,降低運維成本。

比如華為在青海戈壁灘,助力客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2.2GW單體光伏電站,通過把雲和AI技術用到光伏電站,使發電量提升超過2%,運維效率提升超過50%。

另一方面,在用能側,華為打造綠色ICT基礎設施。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具體而言,在站點方面,華為采用極簡設計、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技術,打造了體系化的綠色優化方案。基于該方案,華為在印尼幫助營運商部署一體化戶外機櫃,将站點從室内轉到室外,實作去機房、去空調,減少配套基礎設施能耗約30%;在波蘭,華為在站點上疊加光伏,實作太陽能供電比例高達約30%。

在資料中心方面,目前在東數西算等政策推動下,資料中心在西部得到快速發展,成為數字世界關鍵的基礎設施。但資料中心的能耗也不容小視,如何打造綠色DC?華為通過全液冷、AI管理、預制子產品、叢集計算等創新技術,應對資料中心能耗挑戰。

35歲華為如何應對“中年危機”?胡厚崑透露兩大發展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