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父母一大早起來做韭菜盒子,劉磊跑到洗手間偷偷抹眼淚。
從方艙出來後,劉磊變得感性。“感覺父母年齡都大了,心裡時不時的有種無力感,是以才更想要珍惜、感恩現在的每一天。”
桐桐抓周。 本文圖檔來自“上海靜安”
4月13日,劉磊帶着未滿周歲的女兒桐桐與家人進行短暫告别後,入住上海靜安區汶水路方艙醫院。在艙内,桐桐過了周歲生日,醫護工作者還舉辦了“抓周”儀式。桐桐抓到了護士站的“小白卡”,劉磊猜測女兒長大後會成為醫護工作者。
4月19日,劉磊和桐桐出艙、回家。艙内的日子難忘,他說等桐桐長大後,會慢慢講給她聽;家中的日子如常,但當看到父母健在、妻孩在一旁嬉鬧時,劉磊體會到了莫大的幸福感。
以下為劉磊自述:
女兒在方艙過周歲,抓周抓到護士站的“小白卡”
入住方艙醫院前,我最擔心的是女兒桐桐,孩子畢竟是太小了,又是第一次離開母親,我當時滿腦子就是小家夥晚上想家了怎麼辦?住在這裡不适應怎麼辦?很是擔憂。
出乎意料的是,後來我發現,桐桐适應得還不錯。入住第一天就交了新朋友,還有衆多喜歡她的“大白們”,走到哪裡都有人誇她可愛,但她不懂,就知道嘿嘿地笑。
劉磊(左一)、桐桐與大白
桐桐每天上午醒來之後,第一件事是喝奶粉,第二件事是和隔壁床位的新朋友一起玩,新朋友比桐桐就大了18天,兩個小家夥玩得特别開心,我們兩家還約定好,等疫情結束了,還要再一起出來玩。
下午等到小家夥睡醒,她就要我帶着她四處溜達。我們艙裡有一塊區域,太陽好的時候,我就帶着她曬曬太陽、練練走路,小家夥精力還是蠻足的,這邊看看,那邊逛逛,不管看到誰,都和人家很熱情地打招呼。
在我記錄的艙内視訊中,有一大部分都是4月15日拍攝的。那天對于我們全家來說非常重要——桐桐的一周歲生日。
我一開始想拜托醫護人員看看能不能煮碗面、下個荷包蛋,但沒想到他們給桐桐準備了那麼大的驚喜。
15号下午,我就看到醫護人員悄悄地在牆壁上貼了列印好的祝福照片,但是我不能讓桐桐看到,她看到鮮豔的東西就要去抓,是以帶她遛彎兒的時候,我特意繞了另外一側,幸好她沒注意到。
桐桐在艙内過生日。
大概下午六點多鐘,就有“大白”叫我一起去推蛋糕了,是桐桐最喜歡的“艾莎公主”的蛋糕。桐桐見到特别興奮,一直手舞足蹈。
令我沒想到的是,吹完蠟燭後,竟然還有“抓周”儀式。我自己都忘了這碼事,醫護工作者比較貼心,就用方艙裡可以找得到的小物件,比如鉛筆、護士站“小白卡”、本子來做“周”,桐桐最後抓了個小白卡,我猜測她以後也會成為一名醫護工作者。
說實在話,那天我真的是有被感動到,我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給小家夥送祝福,雖然她現在還不懂,但等她長大了,我會慢慢講給她聽。
“全家團聚,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最滿意的生活吧”
再說說自己,對于我的方艙生活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規律。規律的作息、規律的一日三餐以及規律的運動。
從13号入住到方艙醫院後,我每天早上6點30分就會醒了。洗漱完畢,吃完早餐,便開始打卡運動。在打包行李過來的時候,我特意把經常用到的健腹輪、跳繩、腕力器全都帶過來了。不管在哪裡,都要堅持鍛煉。
我個人感覺作息規律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一日三餐非正常律。在我們剛入艙的時候,就有從業人員來統計過吃飯有沒有忌口,之後三餐都是由醫護人員親自送到我們手上。
每天六點半,就會吃到早餐,早餐比較簡單,雞蛋、牛奶、面包;中飯、晚飯一般是在中午11點30分和下午5點左右,這兩頓就比較豐盛,大部分是三素一葷或者兩素兩葷,而且一天之内兩餐的菜品是不同的,葷菜有紅燒肉、雞腿、帶魚等,味道還是不錯的。
對于桐桐來說,能吃的可能就沒有那麼多了,但是小家夥還是招人喜歡,有“大白”哥哥姐姐們,把自己的水果、肉松、白粥留着帶給小家夥吃,她每天吃得也有滋有味。
不到一周時間,4月19日下午,我們出艙了,終于一家團聚。
18日下午,醫護人員就通知我們可以收拾下行李,做好出艙的準備,我激動得沒睡好覺,第二天很早就起來,開始收拾東西。
當廣播裡叫到我們床位号和名字的時候,心中百感交集,真的就是那一瞬間,我的腦海裡劃過了在這裡生活的所有片段:看到的、認識到的、感受到的、觸碰到的.....我很慶幸在經曆這些的時候,都一一記錄了下來,這其實也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之一吧。
抱着桐桐和周邊的小朋友、叔叔阿姨還有大白們告别後,我們坐上了轉運專班,桐桐想媽媽了,我也想念我的母親和夫妻了。回家!
4月23日,是我們出艙後居家健康監測的第4天,一大早父親、母親就給我們做韭菜盒子吃,滿屋都飄着香味。
看着父母都健在、妻子孩子在旁邊玩着、鬧着,心裡有種說不出的踏實感,這種踏實感在我們全家團聚後,尤為明顯。這其實就是我一直想要的最滿意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