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輪值董事長提出高品質生存,終端、雲、汽車誰能擔起重任?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楊玲玲

多輪制裁下,華為過去兩年始終将“活下來”定為公司發展目标。今年,華為終于有所調整,目标方向不變,但在前面增加了一項要求:高品質地。

“過去面臨的困難在今年沒有減少,外界環境的變化又帶來更多的困難,比如,地緣沖突、全球疫情、全球通脹、大宗商品漲價等,但華為依舊尋求有品質地生存。”在4月26日召開的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以坦誠的姿态表露決心。

當日,胡厚崑對包括時代周報在内的媒體詳細回應終端業務調整、雲業務規劃、智能汽車業務發展以及軍團作戰等外界關注話題,從多個細分業務闆塊闡述華為要如何有品質地生存。

華為輪值董事長提出高品質生存,終端、雲、汽車誰能擔起重任?

在外界看來,過去一年,華為看似發展還不錯,盡管銷售收入6368億元,同比下滑28.6%,5年來首次下滑,淨利潤卻高達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

但在業内人士眼中,華為的情況不容樂觀。華為2021年财報顯示,公司當期有一筆金額約608億元的“其他淨收支”,業界普遍分析認為,這筆不菲的收入是華為淨利潤大漲的主要原因,當中應有出售榮耀所得收益。

靠剝離業務與資産獲益,自然稱不上有品質地生存。2022年,華為要如何調整?胡厚崑在會上給出答案。

在胡厚崑看來,眼下華為業務結構更多元,每一塊業務都要肩負起“打糧食”重任,低品質交易需要被停止,“如果不能實作有品質地發展,就會面臨關閉”。

終端業務:繞開晶片難題再戰

晶片斷供後,華為會自建工廠參與晶片制造嗎?近兩年,華為多次被問到這個問題。在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再次重申,華為沒有自建晶片廠的打算。

“過去兩年,因為晶片短缺,手機業務出現重大下滑,這對消費者和華為來說都是很大的遺憾。但這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重新思考終端業務。”胡厚崑表示。

近日,華為終端業務祭出“B”計劃,消費者業務更名為華為終端業務,未來,華為終端業務将全面覆寫消費産品和商用産品兩大子產品,消費産品繼續聚焦服務大衆消費者,商用産品則專注于服務政府及企業客戶。

華為将開拓商用筆記本、桌上型電腦與顯示器、平闆、智慧屏、穿戴等産品品類,“1+8+N”中的“8”和“N”迎來擴容。

華為輪值董事長提出高品質生存,終端、雲、汽車誰能擔起重任?

在封鎖未見松動的情況下,華為終端一直在重塑生态,拓展縱深。一方面,終端在持續拓展産品矩陣;另一方面,還将目光從硬體轉向全場景軟體生态,加大“鴻蒙+歐拉”投入。

從“PPT作業系統”“安卓換皮”等質疑聲走來,鴻蒙作業系統正變得越來越“豐滿”:截至2021年年底,鴻蒙系統裝機總數已經超過3.3億台,其中搭載鴻蒙作業系統的華為裝置數已超2.2億台,鴻蒙智聯2021年新增生态裝置發貨量超1億台。

4月26日,時代周報記者探訪華為HarmonyOS實驗室看到,在這裡,隻要用華為手機“碰一碰”“靠一靠”,就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操縱抽油煙機、健身器材、料理機等,無需下載下傳任何APP。

按照華為的計劃,目前并未打算在海外推出該系統。

雲業務:縮小與頭部的差距

雲業務被稱為華為的“第二增長曲線”,華為雲2021年營收201億元,同比增長34%。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雲業務有一個高度抽象的概括:華為實質是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一塊資訊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客戶可以在這塊“黑土地”上種“玉米”“大豆”“高粱”“花生”“洋芋”。

過去幾年,華為雲服務快速發展,推出各種創新應用,比如軟體開發、資料治理、AI開發等系列雲服務。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最新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雲計算行業發展勢頭強勁,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增長45%,總計達到274億美元。其中,阿裡、華為、騰訊、百度4大廠商占據8成市場佔有率,阿裡雲以37%份額繼續領跑,華為雲憑借18%份額緊随其後。

同時,研究機構Gartner釋出2021年全球雲計算IaaS市場佔有率資料,顯示華為雲排名全球第5,市場佔有率為4.61%,僅次于亞馬遜、微軟、阿裡雲和谷歌雲。

華為輪值董事長提出高品質生存,終端、雲、汽車誰能擔起重任?

“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大力投資為雲服務廠商創造了巨大商機。”Canalys 研究分析師Blake Murray表示,“但這些項目耗時耗力、高度複雜,要求雲廠商具備多個垂直領域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經驗,以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

胡厚崑稱,華為推出“一切皆服務”的戰略,幫助客戶應對因資料安全問題“不願上”,因經驗能力欠缺“不會上”,以及技術障礙“用不好”等挑戰。目前,華為雲已上線220多個雲服務、210多個解決方案,聚合全球超過3萬家合作夥伴,發展260萬開發者,雲市場上架應用超過6100個。

不過,胡厚崑也清晰認識到,華為在雲業務方面仍處于爬坡階段。“相比全球領先的雲廠商,不管是從市場佔有率、産品競争力等方面,都還需要縮小差距。”

車業務:今年将推出多款新車型

在智能汽車業務上,華為的戰略是不造整車,聯合一衆生态夥伴,做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部件的供應商。

基于這一戰略規劃,華為和車企的合作主要分為“深合作”(HUAWEI Inside模式)和“淺合作”(零部件供應模式)兩種模式。

“深合作”中,華為參與度高,涉及開發、設計等領域,搭載其全棧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并授權在車身上使用HI的Logo,合作對象包括北汽、廣汽、長安等;其他合作車企如哪咤、長城等,則以零部件供應模式為主;華為幫車企提供MDC平台和必要的零部件或車機軟體零部件,參與度較低。

“不管是通過華為智選的模式,還是HUAWEI Inside模式,合作夥伴今年都有新車型釋出。”胡厚崑在會上介紹稱。

除在供應端聯合車企造車,華為還在銷售端幫助車企賣車。2021年4月,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高調現身上海華為全球旗艦店,宣布華為賣車,首款車型就是與小康股份合作的賽力斯SF5。

2021年12月,餘承東再次宣布,賽力斯高端品牌AITO旗下推出問界M5,由于首搭HarmonyOS智能座艙,這款車也被稱為行業首款鴻蒙智能汽車。

小康股份釋出的3月份産銷快報資料顯示,于3月5日正式開始向使用者交車的AITO問界M5銷量3160輛,同比增長1310.71%;3月産量3465輛,同比增長1667.86%。

新推出的AITO問界M5,雖然銷量較之前的賽力斯SF5有大幅改觀,但離餘承東定下的年銷30萬輛的目标還有一段距離。“由于目前供應困難,這個目标已經不可能實作。”餘承東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疫情前一塊價值10-20元的晶片,在疫情期間炒到2500元。“甯可少賣一點,也不接受這個價格。”

全球分析師大會現場,再次被問到銷量問題時,胡厚崑回應道:“銷售目标能不能實作,這個問題不需要我來回答,餘承東同學已經回答過了。對華為提出的目标,哪怕不能實作,也希望大家能夠多一些寬容和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