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喬丹·斯皮思在RBC傳承高球賽上的制勝秘訣——主宰沙坑

托德·安德森是位于球員錦标賽舉辦地——TPC鋸齒草的美巡賽測試中心的教學主管。這位2010年PGA年度教師見證了他的學生們在美巡賽和光輝國際巡回賽中取得了超過50場勝利,其中包括了兩個聯邦快遞杯冠軍。他目前被《高爾夫文摘》評為美國前20名教練之一。

在這篇文章中,他對于斯皮思在RBC傳承高球賽上的制勝一擊做出了專業的解析。

(斯皮思加洞賽沙坑制勝一擊)

喬丹·斯皮思似乎對關鍵時刻的沙坑球情有獨鐘。

如果回顧過去五年中的任何一場高爾夫比賽,毫無疑問,人們至少看到過一次斯皮思令人難以置信的沙坑擊球。當然,最著名的還是在2017年旅行者錦标賽上,他最終憑借那一球擊敗了丹尼爾·伯格。

這位獲得過13次美巡賽冠軍的球員在RBC傳承高球賽上為自己增添了新的高光時刻。他在最後一輪打出66杆,進入并列領先的行列。加洞賽第一洞,他從果嶺邊沙坑打出了56英尺的球,停在了距離洞口約7英寸處,這幫助他在複活節周日擊敗帕特裡克·坎特利。

“想要拿到冠軍,我需要做的不止一件事,”斯皮思說道,“我得在18号洞抓鳥,然後需要一點運氣,再努力一些,躲開那些不必要的麻煩,最後進入一對一的加洞賽。我在沙坑中的球位雖然不是很好,但肯定比帕特裡克(坎特利)的好。”

喬丹·斯皮思在RBC傳承高球賽上的制勝秘訣——主宰沙坑

(這一球的位置離沙坑邊緣非常近)

如果謙虛的斯皮思不願意為自己在沙坑中的高超球技鼓掌,托德·安德森肯定會。他不遺餘力地講述着斯皮思在取得勝利的過程中設法克服的所有困難。

“球離沙坑邊緣非常近,他必須站在沙坑外面,是以得克服兩個非常困難的情況,才能打出好球。”安德森說道,“但是他顯然有自己的計劃,他試圖找到正确的擊球姿勢使自己保持平衡,并在下杆時能打中球。”

想要為那樣刁鑽的球位找到一個完美的擊球站位并不容易。當站在沙坑外時,球低腳高,這就可能使球杆難以觸沙。“跟站在平地上很不一樣,”安德森指出。

由于腳下不能借助沙地,而球又如此緊密地靠近沙坑邊緣,斯皮思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降低重心,以便達到最佳擊球位置。他将自己的前腳放在比後腳更高的位置,這使得他的左腿比右腿更靈活,幫助他更容易下杆時接觸到沙地。

“他在打這個球的時候,重心比正常情況下更靠後,”安德森指出,“可以看到,球幾乎是正對他的右腳,是以這就是為什麼他要俯身并試圖獲得更多的靈活性。此時,降低身體重心有助于打到球。”

喬丹·斯皮思在RBC傳承高球賽上的制勝秘訣——主宰沙坑

(斯皮思下杆并沒有減速)

盡管情況有些複雜,但斯皮思仍然設法從一個穩定的基礎上揮杆。上杆時迅速起杆,然後積極地打到果嶺上。雖然他知道自己的球杆會撞上沙坑的邊緣,但是他仍然這麼做了。

“很多人都會采取保守的做法,”安德森說,“因為害怕撞到沙坑邊緣,是以他們會降速。但斯皮思沒有選擇放慢揮杆速度,這樣確定有足夠的力量讓球離開沙坑邊緣。并且在上果嶺後,盡可能滾到洞邊。”

對于大多數球員來說,沙坑中2:1的比例(軟沙中為3:1)往往效果最好。也就是說,如果想打一個30碼的沙坑球,很可能得打出一個60碼距離需要的揮杆。在這個特殊的例子中,斯皮思就是這麼做的。他加速向下,打到了沙地。“這讓球可以借助周圍的‘沙毯’。他弄清楚自己想讓球落在哪裡,以及它落在果嶺上後如何滾動。”安德森說,“他隻是相信自己的判斷。”

喬丹·斯皮思在RBC傳承高球賽上的制勝秘訣——主宰沙坑

(“沙毯”是這一杆的關鍵)

那片“沙毯”是初學者必須牢記的沙坑擊球的關鍵之一。專注于打沙子,而不是打球本身。安德森給球員的建議是,将球想象在一個橢圓形圓圈的中心,然後嘗試從它後面兩英寸的位置移動沙子。“沙毯”是最終将球擡出沙坑的東西——如果沙子沒有從沙坑裡出來,那麼球可能也不會。

“他還確定當他擊打沙子時,杆面打開,這樣球就會彈出來,”安德森補充道,“反之,球彈起的高度就會不夠,是以需要杆面打開以增加傾斜度,這樣他就可以利用沙子将球移上去,然後球就會出來了。”

總結一下:把身體降低到可以打到球的後面,從一個穩定的站位揮杆,起杆要迅速,同時不要放慢揮杆速度。在球後兩英寸處擊球,杆面打開,然後球從沙坑中彈出來,滾向洞口。

就像喬丹·斯皮思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