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姐妹在體檢的時候都聽過“盆腔積液”這個詞兒,很多“專業人士”一聽說你有“盆腔積液”,那是相當積極——
盆腔積液等于盆腔炎
不治療會有大問題!
盆腔積液說明可能有惡性良性腫瘤
可需要好好查一查!
盆腔積液排不出去會有風險
快來我這排一排!
小編想說,這都是危言聳聽!!!
盆腔積液是病嗎???
盆腔積液是一種症狀,并不是疾病診斷。
簡單了解,盆腔積液的意思就是,有一些盆腔滲出性液體積聚在了子宮直腸陷凹(或者專業術語稱為道格拉斯窩)。這些液體,按病理因素可分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按病程可分為急性的和慢性的。
盆腔積液的形成,其實跟“水往低處流”一個道理。因為子宮直腸陷處最低,當盆腔有積液時,當然是往這裡流了。
但是盆腔積液隻是個現象,其背後的原因才是治或者不治的關鍵。
一般引起生理性盆腔積液的原因有月經期或排卵期,盆腔記憶體在少量的積液,可能是“經血池”,也可能是“卵泡液”,一般不會有不适的症狀出現。除此之外,便秘的人群也可能有少量的腸道液體滲出進入盆腔。
引起病理性盆腔積液的婦科疾病較多,如盆腔炎、異位妊娠、黃體破裂、盆腔結核、子宮内膜異位症等。但要注意的是,這些疾病都可能會引起盆腔積液變多導緻下墜感、小腹一側或兩側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等。
盆腔積液都要“排一排”嗎?
當然不是!
體檢做B超或CT等發現有盆腔積液,我們首先要判斷這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需要結合臨床表現來判斷。
很多人完全沒有腹痛的感覺,如果僅僅通過超聲發現盆腔積液就被診斷為盆腔炎!這樣的操作就太魯莽了!要是是以亂用藥,當心越治越糟!
這時候需要避開月經期或排卵期再做複查,如果盆腔積液神奇地消失了,那我們可以判斷這個為“生理性的盆腔積液”,不需要治療。
病理性盆腔積液跟這些婦科病有關
對于病理性的盆腔積液,除了盆腔炎,背後隐藏的原因有多種,需要對症治療!
01
盆腔炎
是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組疾病,主要包括子宮内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和盆腔腹膜炎,這些發炎都可能會引起滲出物增加,導緻積液在盆腔聚集。急性盆腔炎若治療不徹底,可能會轉變為慢性盆腔炎。盆腔炎的治療目的為積極控制原發疾病,消炎止痛,以藥物治療與實體治療為主。
甲硝唑對于厭氧菌引起的盆腔積液的效果較好,若症狀比較嚴重,可以選擇靜脈輸注。若為慢性盆腔積液,可選擇口服用藥,同時結合實體治療,以及中藥熱敷,中藥灌腸等聯合治療。
02
異位妊娠、黃體破裂等急腹症
往往表現為急性的下腹痛,且有相應的病史,如停經,不規則陰道流血,尿HCG陽性,或确切的影像學表現。這一類急腹症往往需要急診住院手術治療,急性的盆腔積液可能伴随盆腹腔内出血,若不及時處理,出血量增多,可能會并發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03
有明确原發疾病
如卵巢惡性良性腫瘤、子宮内膜異位症、盆腔結核等則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可以選擇藥物治療、實體治療或其他治療。嚴重的盆腔積液可能伴有休克時,可選擇手術治療。
04
慢性複發
若以往有盆腔積液,治療後也可能再出現慢性盆腔積液;或者出現下腹痛,并伴有高熱、頭痛、出血、休克等伴随症狀,必須及時就診,積極治療。
另外,盆腔積液的患者應均衡飲食,适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還應多飲水,避免寒涼刺激性食物。
對于盆腔積液的預防,最重要的是避免原發疾病,保持個人衛生,增強自身免疫力,正确清洗外陰。
預防盆腔積液小TIPS
1、注意個人衛生:女性要注意經期、房事前後、孕期、分娩期及産褥期衛生,防止發生感染。
2、養成良好的陰部清洗習慣:避免經常使用藥液來清洗陰道,這樣很容易破壞陰道的酸堿環境引起菌群失調,導緻感染。用溫水、清水清洗外陰即可,且應做到一人一盆,不要和其他人混用。
3、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定期運動、規律作息。
撰 文 專 家
顧彧,副主任醫師。
專業擅長:各種生殖内分泌疾病,包括月經異常,PCOS,不孕不育,以及各種婦科惡性良性腫瘤包括子宮内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及婦科發炎的診斷及治療。
編輯:李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