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洲絕不是美國人的美洲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号 作者:三寸日光

無論是對美國,還是對拜登來說,這無疑是個尴尬的時刻。

日前,第九屆美洲峰會在美國洛杉矶拉開帷幕。然而,此次峰會從一開始就被一種不和諧的氛圍籠罩。有美國媒體直言,本屆美洲峰會或成美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墓碑”。

為何如此說呢?美洲峰會是美洲最重要的多邊峰會,旨在倡導美洲地區貿易合作,促進共同繁榮。自1994年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主持首屆美洲峰會以來,通常每三年舉行一次。如今時隔28年,美洲峰會的舉辦權再度回到美國手中,這也是拜登政府面向拉美的首次“主場外交”。對于如此大的盛會,拜登自然是滿懷期待,本想借此次機會重申美國在該地區的首要地位。然而“天不遂美願”,此次峰會接連遭到了多個拉美國家的抵制與反對。原因很簡單,美國以“民主問題”為由将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排除在參與國之外。

美洲絕不是美國人的美洲

漫畫來源于《環球時報》

面對美國的操弄,古巴、尼加拉瓜等國家上司人的回應也非常硬氣,直言“沒有興趣參會”。墨西哥總統洛佩斯、烏拉圭總統波烏、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在内的多國上司人集體缺席了峰會。洛佩斯坦言:“如果不是美洲所有國家都出席,就不能叫美洲峰會。就算有這麼一場峰會,那也将是延續幹涉主義的舊政治。”

一些美洲組織近日也舉辦了多場抗議活動。有參與者的衣服上赫然寫着:“美洲人民正再次崛起,對帝國主義說不,對法西斯主義說不,對美國的幹預說不——也對死亡說不。”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國主導美洲的做法,不得人心,越來越多的美洲國家不願意以美國馬首是瞻。估計拜登政府也萬萬沒料到會跌這麼大的一個跟頭。

美洲絕不是美國人的美洲

實際上,如今尴尬的局面并非偶然。長期以來,美國将拉美視作自家的“後院”,大搞“門羅主義”,通過幹涉内政、威逼利誘等方式迫使拉美國家服從美國利益,嚴重影響了拉美國家的發展。對于此種霸道行徑,拉美國家早已深惡痛絕。

何為“門羅主義”?“門羅主義”出自1823年時任美國總統門羅提出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宣言,雖幾經衍變,但一直是美國對拉美國家政策的核心。“門羅主義”表面上說的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但實際上是為美國獨霸美洲、推行強權政治開路,企圖将美洲打造成美國人的美洲。

回顧曆史,美國的發家史可謂是拉美國家人民的血淚史。200年來,從搶占拉美國家的土地發家,到企圖通過武裝幹涉等途徑将拉美國家變成附庸國;從将拉美國家作為自己的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到實施經濟剝削和掠奪,美國可謂是無惡不作。可以說,“門羅主義”早就是美國幹涉、擴張和稱霸的代名詞,拉美國家苦“美”久矣。“可憐的拉美,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曾是被拉美各國普遍運用的一句感歎語。

盡管,在2013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克裡宣稱“門羅主義的時代已經終結”,美國将把拉美國家看成“平等的夥伴”。但事實證明,美國從未放棄“門羅主義”,他們給拉美帶去的依舊是無休止的軍事幹涉、政權颠覆和經濟制裁。

時代是向前發展的,不合時宜的終不可能得勢。越來越多的美洲國家上司人認識到,美國“門羅主義”政策的利己性及其幹涉拉美的本質沒有變,美國政客也不可能真正從平等互利的角度來對待美洲國家。随着廣大美洲國家對自由和發展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大家自然生出了對美國的強烈不滿情緒,開始正面硬怼美國。此外,對美國的不滿也展現在民意上。此前一項名為“拉美晴雨表”的民調顯示,美洲人民對于美國的評價并不高,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國群眾對美國的印象普遍在及格分以下。

美洲絕不是美國人的美洲

零和博弈、冷戰思維早已過時,倡導以對話解争端、以協商化分歧、變對抗為對話,發展互相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國家關系,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舉辦美洲峰會,首先應在美洲地區達成共識。而美國對美洲的一些國家缺乏基本尊重,打壓異己,把自己淩駕于他國之上,搞強權政治和霸淩霸權,阻礙他國發展,妄圖長久控制美洲地區,這嚴重侵犯地區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也與美洲國家與其他國家合作謀求發展的正當舉動完全背道而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洲峰會不是美國宣揚自己政治立場的舞台,也不是美國排除異己的私人場所。美洲人民謀求發展進步之心不可違,美國倒行逆施、肆意排擠圍堵他國,強推“門羅主義”,隻會招緻越來越多人的反感與反對。正如我外交部發言人所言:“拉美不是誰家的‘前院’或者‘後院’,美洲峰會也不是美國的峰會。美國企圖借主辦美洲峰會之名,行幹涉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事務之實,這一圖謀注定會失敗。”

(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号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