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點科普
物種入侵一直都是許多國家煩惱的問題,外來物種通常生命力頑強,在缺少天敵的情況下迅速繁殖,非常容易泛濫,破壞本土生态環境的平衡。
随着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以及國家之間往來越來越密切,外來物種入侵并泛濫的事件屢次發生,大陸也不例外。
羅非魚、大口鲈、胡子鲶、清道夫等都屬于外來物種,但它們已經深入大陸多省水域,群體不斷發展壯大,和本土魚類搶奪生存空間和資源。
除此之外,太陽魚也已經在大陸南方多個省份泛濫,其趨勢幾乎要超越此前的魚類泛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太陽魚
北方人對太陽魚可能比較陌生,但廣東、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區的人應該都有印象。
太陽魚原産于北美洲,是偏中高檔的小型淡水魚,個頭很小,一般隻有幾兩重,最大的也就兩三斤,價格大約20元/斤。
它号稱“水中嫦娥”,長得很像羅非魚,頭小背高,鰓蓋後緣有黑色形似耳狀的軟膜,這是判斷太陽魚最主要的一個特征;
太陽魚屬雜食性的動物,主要以浮遊動物及水生昆蟲、水生植物為食,也喜歡吃小雜魚和小型軟體動物;
它的适應能力非常強,1-38℃的水溫狀态下都能正常地生活,還能自行繁殖,生存能力比很多魚類都強。
太陽魚在大陸南方多省泛濫成災
在廣東東莞的一處開放水庫,一位釣友僅用半天的時間就收獲了100多條太陽魚,與此前釣到的鲫魚、羅非魚等其它魚類完全不同,這說明其中的太陽魚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它魚類。
四川升鐘湖水庫是大陸非常有名的大型水庫,一位釣友僅用半小時就釣到了近30條太陽魚,平均一分鐘一條。
這些魚長得膘肥體壯,個頭圓潤,水庫中的太陽魚數目究竟多龐大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四川其餘水庫都發現了太陽魚的蹤迹,種群數量幾乎是爆發性增長。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貴州、廣東、廣西和福建等地,江西、安徽和湖北等也未能幸免,連大陸以水質優良出名的千島湖也難逃厄運,很多在千島湖釣魚的釣友都表示釣到過不同數量的太陽魚。
随着太陽魚入侵範圍越來越廣,泛濫已成趨勢,其危害性也令人擔憂,因為它的繁殖能力實在是太可怕了!
在日本引發的生态災難,太陽魚的繁殖能力究竟有多可怕?
上世紀60年代,皇太子明仁通路美國,芝加哥市長将太陽魚作為禮物相贈。
明仁非常喜歡太陽魚的顔值,認為其具有很強的觀賞性,食用口感也不錯,将其帶回日本後便進行推廣養殖,很快就發展到了1400條。
為了擴大太陽魚的養殖規模,從業人員将太陽魚投到琵琶湖中,琵琶湖是當時日本最大的湖,太陽魚作為外來物種,其長勢可想而知。
太陽魚屬于多次性産卵魚,繁殖周期為每年的3~10月,一次産卵可達10000~60000枚,水溫在20℃時能夠實作一年多次産卵,從孵化到長成隻需要一年半的時間,
它雖然屬于溫水魚,但抗寒能力非常強,抗病害程度高,生存能力比羅非魚還強。
由于缺少天敵的存在,再加上食物補給充足,生存空間廣,太陽魚迅速擴充到其它水域,在日本泛濫成災。
短短三十年時間,日本本土魚類及其它水生物種的生存空間被太陽魚不斷擠壓,本土魚類的幼魚和魚卵被蠶食,日本鳑鲏魚吃成了稀有物種,本土魚類幾乎滅絕,造成了嚴重的生态災害。
為了應對太陽魚造成的生物困境,明仁不得不忏悔道歉,相關部門不得不号召群眾抓捕和食用太陽魚,但效果似乎并不明顯,因為他們仍在頭疼這個問題。
那麼,太陽魚在大陸的出現是否和日本太陽魚泛濫的情況有關呢?
太陽魚是如何進入大陸的?又為何會泛濫?
在32個太陽魚種種,大陸常見的是藍腮太陽魚和綠太陽魚,綠太陽魚是在1999年作為觀賞魚跟遊釣用魚引進國内養殖的。
大陸最早出現太陽魚是在1987年,水産學會引進後在北京和湖南進行試養,成功會被推廣到廣東等南方沿海地區。
基于太陽魚生長特性的優勢,多地紛紛将其當作經濟魚類進行養殖,太陽魚的規模不斷擴大。
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再加上暴雨、洪水等因素,個别太陽魚從魚塘中逃跑到其它水域,不斷繁殖,數量越來越多;
而且,除了食用外,太陽魚外形适合觀賞,許多人會将其當成寵物飼養,或者進行放生。
于是,自然水域中的太陽魚也就越來越多,在大陸各地大面積出現。2015年時大陸大别山發現過綠太陽魚,吞噬了原生魚魚卵,而沒人養殖太陽魚的四川也出現了太陽魚......
随着太陽魚泛濫,許多人也對本土魚類及其它水生物種擔憂,但也有網友表示外來物種在大陸能夠泛濫的機會少之又少。
太陽魚的繁殖能力雖然強,但它也有弱點:肉多刺少,口感鮮美,好吃到停不下來!是以,不少網友反而直言有口服了。
一些專家也表示,從以往的經驗看,太陽魚的泛濫現象沒必要杞人憂天,畢竟大陸也是美食文化大國,專家的說法也不無道理。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