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行“搶人”大戰再起 資料類人才走俏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近期,銀行秋季招聘再次啟動,從“攬新”人員需求看,金融科技類人才仍然搶手。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科技領域的人才重點需求之一是資料類人才。由此映射出,未來銀行科技建設的重點領域将聚焦在資料層面的建設,包括資料中台、大資料計算平台、資料治理系統等。不過,在留住科技人才方面,銀行依然存在難點。

科技人才結構再調整

近日,多家銀行公布了秋季招聘的計劃。

如廣發銀行2023年度校招金融科技類提前批于近日啟動,包括該行總行、研發中心、各分行主要招聘前端開發、後端開發、算法、資料研發、測試、資訊安全、系統運維等多個崗位的人才;此前南京銀行總行資訊技術部、總行數字銀行管理部等進行招聘,崗位專業要求主要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絡工程、人工智能等。

另外,小型銀行也積極參與到金融科技“搶人”大戰中。如江蘇蘇甯銀行2022年推出了“百人專才”招募計劃,重點招聘金融科技專才、資料風控人才。

記者梳理發現,在今年的招聘中,資料類人才受到追捧。

在中國農業銀行9月3日公布的招聘計劃中,特别單獨披露了該行資料中心的招聘資訊。公告資訊顯示,本次計劃招聘116人,包括智領計劃崗、資訊技術工程師崗、綜合管理崗。

“有沒有資料、資料品質高不高、資料是否達到軟體應用标準、資料供給是否可持續和穩定……這些都實際地影響到風控決策是否有效、經營分析結果是否準确、績效計算是否及時、監管報送是否符合要求。随着創新的發展,銀行現在業務越來越複雜,從對公、對私、公私關聯、貸款、财富、結算等,涉及的資料越來越複雜,包括産品資料設計、外部資料對接、資料倉庫建設、監管合規等。且銀行現在數字化轉型,開始從流量數字化,發展到産品數字化,再到管理數字化,每一次數字化,對資料都是脫胎換骨的重構。”江蘇蘇甯銀行金融科技進階研究員孫揚表示,銀行對資料人才的需求隻增不減,要求越來越高,以前隻要懂資料庫、懂報表就行,現在要懂行業資料分析、懂資料品質管控、懂資料計算加速,對專業要求越來越高。

畢馬威釋出的調查報告資料顯示,目前金融科技人才的缺口主要在資料治理領域,占比為59%,這其中,模型算法(50%)、數字化營運(44%)、架構設計(42%)和風險管理(36%)等專業領域的人才缺口也較大,将資料治理、模型算法和架構設計列為最緊缺人才的受訪企業比例較高,分别為37%、18%和18%。

除資料類科技人才,孫揚總結道,今年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招聘需求還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硬科技人才,如電子資訊、資訊安全、雲計算、圖像/語音識别、物聯網等;二是“科技+金融”複合型人才,尤其是大學、碩士,或者雙學位有資料/科技和經濟/金融複合的專業背景,更受銀行歡迎;三是行業科技人才。

“近年來,随着新能源、晶片科技、元宇宙等興起,綠色金融和ESG的需要,銀行為了了解和滲透這些新行業,尤其加強了對于行業科技人才的招聘,如新能源電池、晶片設計、遊戲類、環保科技的人才,招聘這些多元化的行業科技人才是為了讓銀行更好地了解這些行業。”孫揚說。

“在數字化轉型驅動下,數字化相關業務以及創新業務對人才招聘的需求不斷上升,這類高品質科技人才具有稀缺性。金融領域近幾年新設立一些新型的公司形态,包括銀行科技子公司、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理财子公司等,這些對人才需求量比較大。在具體崗位上,軟體開發、資料處理與分析、産品研發、IT運維等領域需要科技人才可能較多。”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告訴記者,從目前金融機構中技術研發人員占比來看,不少銀行的研發人員占比還不足5%,未來這一占比資料可能大幅上升。

資料治理是下一步金融科技布局重點

對科技領域人才的需求,側面反應了下一步銀行金融科技布局的方向。

孫揚談到,在資料層面建設方面,資料中台、大資料計算平台、資料治理系統,依然是薄弱點,也是銀行科技發展的重點。“随着網際網路貸款新規的釋出,銀行建設自營産品自營管道的需求空前加強,在金融開放平台、數字化營銷平台建設以及數字化賦能基礎員工的營銷工具的建設方面明顯加速。且随着産業鍊金融的發展,僅僅懂資料和算法是不夠的,‘資料+行業’的雙核心風控人才隊伍在加強,不僅需要懂得機器學習算法的人才,還需要能夠加強風控全流程自動化的人工智能人才,更需要懂行業懂産業的進階風控專家。”

另外,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黃艾舟告訴記者,随着元宇宙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場景落地等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其市場潛力日益得到認可,“元宇宙+金融”可能成為金融科技布局和發力的新熱點。

畢馬威調查報告顯示,約70%的受訪企業表示看好元宇宙金融應用前景,但是由于技術限制、應用落地不成熟、商業模式欠完善等原因,僅10%的受訪企業展開相關技術和産品布局,近50%的受訪企業表示近期無計劃布局。

從銀行實際的招聘情況,也可以看出這一布局趨勢。孫揚指出,如今銀行開始基于密碼學、區塊鍊、VR等技術,發展元宇宙科技,搶占新時代流量入口,塑造數字化時代的銀行新品牌,如數字藏品、元宇宙等。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一大難點是留不住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的流動還是比較大的。金融行業不是隻有銀行,還有消費金融公司、信托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還有流量巨頭的金融科技平台,科技人員薪酬都是較高的。是以最近一段時間,從銀行流入非銀行的科技人員還是較多的。”孫揚坦言,由于銀行重視數字化轉型,在職業發展通道和薪酬福利上,都會向科技人員進行傾斜,并打開了從科技到業務的轉換通道,這有助于留住科技人才。

不過,某銀行從事資料安全領域工作的員工告訴記者:“如今,資料安全領域的員工在銀行的年薪還在15萬元~30萬元之間,但類似崗位在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年薪可達到百萬元級别。”

于百程認為,金融機構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需要在文化、管理制度和激勵制度等多方面做出改變,以更好發揮出科技人才的創造性。

孫揚指出,目前銀行有建設工作室的機制,可以讓科技人才領軍,另外銀行開始探索事業部制,讓科技人員的績效和業務綁定,享受業務發展的成果,一些銀行也會通過創新項目基金,基于科技人員創新的空間,并分享項目的獎金。

(編輯:朱紫雲 校對:顔京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