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樓到二樓的樓梯、鏡子襯的很空曠)
在南京銀行出差的最後一天中午,終于得空來這家書店。
(二樓)
書店有兩層,一層商品多一些,二層則書多一些。
店裡最有特色的莫過于這個小格子的設計。月哥說他午休沒事的話喜歡來這邊靠會兒。
我看書不太挑地點,在哪都能看進去。長段的時間,适合讀文獻、小說、傳記等。如果隻是幾分鐘,還沒讀就得停下來,那就隻能讀讀雜志之類。中午的休息空檔,正适合讀一本能随時拿起、随時放下的小書。
正巧邂逅了于謙在喜馬拉雅音頻欄目總結出的書——于謙的小酒館。輕松一些,不怎麼動腦,也解飯後的困意。
一翻目錄更可樂了,開篇提自己為什麼愛喝酒,然後提到一些下酒菜,緊接着又是一堆講述天南地北的雞鴨魚肉,可口小菜,尤其很多北方美食,在南京看到好不親切!
讀的匆匆,卻也看的滿心歡喜。
1 從謙大爺的車禍版《汾河灣》說起:
我也真的挺喜歡喝酒,但是一直到現在,我也不承認我有酒瘾!為什麼呢?因為我喝酒是在享受喝酒的那份惬意勁兒, 這是其一。其二呢,我是在享受跟朋友聚會的時候喝酒的那份融洽。因為人這身體稍微帶點酒以後,興奮狀态能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時候,你的言談舉止啊,跟朋友的交流啊,都能踩在點上,能達到一種亢奮的、向上的、積極的那麼一種狀态,氛圍特别好,尤其跟好朋友一起喝。我覺得這是喝酒帶給我的獨一份的享受。【德雲社還有一條規矩,叫不能 帶酒上台
】
2 内蒙古的羊
看着湊夠了幾個人、三四十斤肉,差不多一隻羊的分量了,老闆就到群裡,挑一隻差不多分量的羊宰了,這時候水也開了,把羊肉擱進去,也就一刻鐘到二十分鐘——您說跟北京,羊肉炖倆小時也未必爛,人那兒最多就二十分鐘——還帶着血腥子,生不生熟不熟的就出鍋了。好家夥,這三斤那五斤,這六斤那八斤,就把肉都分了——後邊再有人來,再說!
從殺羊到吃飯,也就半個多小時,嚯!大夥兒席地而坐,吃肉下酒。酒可不是咱們那樣一杯杯地喝,人說一碗碗地喝。據他們說,用肉下酒,能在胃裡形成一層油脂的保護膜,能多喝。其實有朋友就跟我介紹了,那不是肉的功能,是奶茶的功能。奶茶喝下去,裡面的奶能在胃壁上形成一層黏膜,一能保護胃,二能多喝酒。【于老師說奶茶和酸奶都可以保護胃,奶茶是喝酒前喝,酸奶是吃辣火鍋前喝。要有問題您找他,甭找我。
】
3 皮凍兒
自己家裡做的酒菜,我有一道拿手的,經常做:肉皮凍兒。老北京人不少都愛吃,我做的肉皮凍兒有點獨門的特色,下酒特别好。每年春節,我都買一個豬頭,整個劈開、剃好,把裡邊的骨頭弄進去,肉啊皮啊留下來,要上不夠,再擱倆肘子、倆豬腳這些帶皮的東西,都熬進去。肉少皮多,都熬化了,擱上蔥、姜、大料,再擱青豆、黃豆、水疙瘩、青蘿蔔、胡蘿蔔、香幹,這些東西切成丁擱裡頭一塊兒煮。東西煮熟,再結成凍,把上面的油撇掉,拿刀拉(la,二聲)着,一塊一塊地拿到案闆上切成片兒,蘸着醋、蒜吃。【我家裡冬天也喜歡做皮凍,是用豬皮熬的,料不像謙哥的這麼豐富。一定得把豬皮上的毛拔幹淨。不然會影響口感。】
4 怎麼好好的說起皮凍呢?——謙哥的酒菜
真正講究的酒菜,老北京不少。典型的像花生米、開花豆(天津人叫老虎豆)、豬頭肉、蘿蔔皮、肉皮凍兒、臭豆腐、幹炸小黃魚······應有盡有。萬一這些都沒有?沒關系,您找棵白菜切開,白菜心兒拿出來,擱點鹽、醋、擱點香油,跟嘴裡邊嘎吱嘎吱那麼一嚼,也爽口,下酒也美。
是以我總結:酒菜一般就是有嚼頭、有味道,邊喝邊吃,還吃不多、吃不飽,不耽誤後邊吃飯的,這樣的菜,下酒最好。
【酒菜和飯菜的差別:一個下飯、一個下酒。】
5 鹽水鴨
那南京怎麼叫鴨都呢?是因為南京人吃鴨子有兩個多,一是數量多,二是吃法多。據南京鴨業協會統計,南京人一年能吃掉一億多隻鴨子。吃這麼多鴨子不膩嗎?哎,一點也不,人家花樣多呀:鹽水鴨、闆鴨、烤鴨、鴨血粉絲、鴨油燒餅、鴨四件······可以說,從肉到骨,從血到油,仔仔細細都給吃透了,一點兒不浪費。這麼多樣鴨子裡,南京人最愛的還是鹽水鴨。······鹵得好的鹽水鴨有三個标準:薄皮、紅肉、綠骨,鴨子聞着就有淡淡的鹹香,吃進嘴裡不是幹鹹,有肉的鮮味,而且越嚼鴨肉的香味越濃郁。有好多外地人第一次吃鹽水鴨覺得沒啥滋味啊,就是齁鹹齁鹹的。這其實還是鹵水用得不好,用得不對。【到南京第一晚,強哥帶着去南京大排檔,也點了鹽水鴨。可能廚師鹵水的功夫不到,哈哈,還真是齁鹹齁鹹的,想讓人就着好幾口白米飯吃。】
南京人在吃面、吃飯,尤其是晚上吃稀飯時,大多會斬上半隻鴨子做小菜,夾一塊,在滾燙的稀飯裡泡一下,鴨子的鹹香混合着米的清香,吃上一口,您就更能了解這鹽水鴨的精髓了。
水西門,能吃到正宗的鹽水鴨,那答案一定是水西門。
6 烤鴨的來源
一提烤鴨,咱第一個想起的肯定是北京烤鴨不是?但是有一種說法,烤鴨最初的起源是南京。最早乞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後,明朝宮廷内的禦廚就用南京的湖鴨來制作菜肴,因為湖鴨皮厚肉肥,因而聰明的廚子以炭火來烘烤,導緻成菜的鴨子酥脆爽口,肥而不膩,頗得宮廷食者的喜愛,“烤鴨”是以在皇宮興起。後來明成主朱木隸到北京建都,一并帶着烤鴨的技術人員來到北京,烤制的方法也逐漸改良,成了如今大名鼎鼎的北京烤鴨。
7 對不吃辣的朋友可有點不友好了
雲貴川一帶,地處暖熱潮濕地帶,那邊的人必須吃辣椒來驅寒、祛濕氣。鴛鴦鍋還有個說法,說是來自重慶,因為嘉陵江和長江在重慶環城圍繞,形成一個太極圖的圖案,就像火鍋的鴛鴦鍋一樣,一清一紅。有一回,火鍋上桌了,我就問一個四川朋友,你們又不吃清湯,為什麼要發明鴛鴦鍋做兩種?那朋友說,我們是這樣的啊,紅湯給活人吃,清湯留着祭奠。好家夥!這一頓飯,我愣沒敢把筷子往清湯那邊轉。【聽一些去過重慶的朋友說,重慶火鍋的鴛鴦鍋很多也隻是中間一點白湯,形同虛設。】
8 川式加多寶?
四川、重慶那邊,最早吃火鍋不喝酒,人家有一種傳統,吃火鍋的時候喝茶!喝什麼茶呢?叫老蔭茶。這種茶有好處,解辣敗火,清熱消炎,涼血消食,專配這川味火鍋。您想啊,那又是辣椒又是麻椒又是大火跟那兒滾着紅油湯,配點兒這清涼敗火的茶,挺美。【若是不苦,可以一試。見過了太多敗火的飲品,無不有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