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卷後修複,備援能力如何“拉直”?

上一篇文章說到汽車行業即将進入“卷後修複期”的話題。的确,智能化變革深度開展到現在,前幾年大家的很多夢想在今年的新産品上都在陸續落地了。當然落地的結果有好有壞,很多當時想象中很美好的功能,現如今未必能夠達到預期,反之也有很多創新有望進一步改變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乃至影響使用者後續的選車用車标準。

總之,這些創新執行個體到了拿出來全面檢驗、總結的時候了。在上一輪創新沒有完全釋放價值之前,盲目開啟下一輪硬體軍備競賽,顯然是浪費的,甚至瘋狂的。這也是我在上一篇文章當中提出很快大家都會進入“卷後修複”階段的主要原因。但卷後修複不意味着創新活動的停滞,而是創新的方向需要由硬體内卷切換至提升現有硬體或者配置能力的使用效率,讓當下的備援能力可以充分“拉直”,變成使用者願意買單的真正創新突破。這才是接下來幾年各大車企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我們不妨拿幾個案例讨論一下目前這輪創新活動當中大家普遍增加的備援能力,以及後續可能的優化方向。

案例A:電動車門

我們看到今年使用電吸門、電動開門或者電動關門(平開門,而非MPV的滑動門)的新車至少有五六部,但至少到目前為止至少半數的産品并未因增加電動車門為使用者創造了更多價值,甚至部分還是以讓使用者體驗下降。

為此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為什麼這麼多新車紛紛增加了電動門?在使用者嗨點越來越高,各大車企越來越卷的當下,車門顯然是使用者可以強感覺的顯性配置,尤其是在高合Hiphi X通過六個車門硬生生地在60-80萬的價格區間裡找到了一個小小的突破口以後。于是基于對标思維或者受同行的啟發,多款定價在30萬附近的産品也紛紛增加了電動車門。他們認為有一個電動車門是進階車最為關鍵的象征之一。

此外,從場景和使用者使用流程的角度看,确實增加部分電動功能可以創造價值。比如理想L9的電吸門,讓關門過程變得更安靜,關門的成功率也大幅優化了。

但是,在今年的很多案例當中,我們也看到諸多反面典型:由于電動車門帶來使用者操作步驟的複雜化或者原本流暢的上下車動作變得磕磕絆絆。其實早在去年高合那個車上,我們就發現由于沒有車内傳感器控制,電動對開門的關門動作,尤其是車門吸合那一步,在B柱附近有很大的夾手隐患,而且這個閉合力矩至少會把手指夾傷。

為此我們除了思考增加電動車門如何真正為使用者創造價值的同時,也需要思考如何防止因為增加一個功能衍生更多問題。

案例B:自動駕駛或ADAS的變現問題

今年雷射雷達幾乎成了高端新車型的标配,感覺系統背後的算力也大幅提升了,但自動駕駛或者ADAS能夠開啟的新場景卻十分有限。與電動車門隻有五六個車型參與相比,自動駕駛領域的軍備競賽早已進入白熱化了。

但是自動駕駛本身的演化程序并非線性連續的,而是跳躍式的。每一次跳躍首先需要技術的加持,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車企将技術轉化為可以給使用者創造價值的場景和功能利益,并且通過良好的使用者體驗讓使用者改變以往的駕駛習慣,切換到人車共駕或者自動駕駛上來。這需要車企一個一個場景地完成突破,需要從場景可用到場景好用,再到連接配接更多場景,讓整個使用者旅程越來越連貫。為此還要不斷培養使用者習慣,讓使用者越來越頻繁地使用,願意用,最後在養成使用者新的使用習慣。這樣自動駕駛或ADAS才能實作真正的使用者價值。

現在的問題是硬體和算力上的備援具備了,但算法上的能力并未完全發揮出來,這就更加需要卷後修複,讓備援能力釋放潛在價值了。至于如何創造價值,我們就需要從目前這些感覺系統可以發揮作用的場景當中逐個分析使用者需求,有些場景适合為使用者提供節省體力、提高效率的使用者利益,有些場景可能更加适合提升安全性的利益。比如逆光行駛場景下,車輛感覺系統更加積極地輔助介入,可以提高安全性等等。在下一輪真正意義的突破到來之前,在這些小場景上積累更多能力,可以讓卷後修複拉直的更加徹底一些。

案例C:智能座艙的跨域融合

這幾年在智能座艙領域,做好跨域融合以後能實作哪些功能,同樣是一個熱門話題。今年像理想L9、小鵬G9這些都給出了部分答案。比如5D沉浸式影院,在小鵬G9上,在電影畫面中女主角進入浴缸時,副駕的座椅也跟着做了一個下滑動作,同時香氛和空調也一起關聯……理想L9的二排座椅也在觀影過程中有很多震動效果,同時L9的多模互動也開創性地推出了多個有趣的指令方式。

同樣道理,在上述兩個案例中,理想L9強調六座平權,是以後排融合語音、手勢等多種模式的指令确實可以大幅增強第三排操作娛樂系統的能力,也帶來了很多樂趣,這個創新既好玩,又實用,雖然要适當付出一些學習成本,系統本身也需要不斷疊代,以便提升操作指令的精度和效率。但總體上這種體驗是非常恰當且有價值的。

但G9那個5D影院增加出來的很多互動卻并非想象中有趣。比如進入浴缸那個關聯,座椅的滑軌不可能運動的那麼快,香氛也至少需要1分鐘才能發揮效果,這兩個時滞就讓5D體驗直接少了2D。是以這種功能到目前為止證明小鵬的技術能力是綽綽有餘的,但價值創造方面還需要做出更多打磨。

綜上幾個案例,就算抛磚引玉吧。随着硬體軍備競賽進入白熱化,車上備援出來的能力會越來越多。與其進一步在硬體上卷下去,不如好好想想把已經具備的能力用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