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5日,農曆十月初三,侵華日軍以10萬重兵登陸上海金山衛,一路燒殺搶掠,史稱“十月初三慘案”,日軍終于打開了占領上海進而進攻南京的關鍵節點。
金山衛被輕易突破,成為國民黨抗戰史中的一次恥辱之戰,很多戰死的将領甚至都沒能公開留名。為何國民黨對此戰諱莫如深?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中國版的珍珠港事件
“八一三”淞滬戰役持續了3個月之久,打破了日軍叫嚣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眼看正面進攻上海的計劃受挫,日軍遂派出大批間諜在金山衛附近活動,以求從上海另一方打開缺口。
11月5日拂曉,海上煙霧彌漫。日軍第十軍司令柳川平助中将指揮所轄的10萬多軍隊,分乘150艘運輸船,在金山衛東西長約15裡的海岸線上偷襲登陸。
面對偷襲,中國守軍倉促迎戰。但金山衛的海防狀況十分糟糕,沿海10個炮台年久失修不堪使用,還有6個連炮彈都沒有。淩晨6點左右,中國守軍幾乎全軍覆沒,日本全線登陸,最終于11月7日完全占領金山。
日軍為何放棄猛攻上海,轉而偷襲金山衛呢?當時,由于淞滬抗戰正處于激戰中,國民黨守軍不斷将金山衛一帶的軍隊抽調到上海作戰,漫長的海岸線上隻留下了300多人。加上11月5日這天海上大霧彌漫,日軍10萬大軍壓境,如此條件下,金山衛怎能不丢?
日軍登陸後不久,上海終于被攻克,失去了上海這一屏障,1個月以後南京也淪陷了。是以,金山衛戰役從戰略上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行動,如果說抗日戰争南京淪陷意味着亡國的話,日軍偷襲金山衛就是一個亡國的突破點。
為何遭如此慘敗?
金山衛地區自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戚繼光抗倭期間,金山衛是當時的四大抗倭名衛之一。然而淞滬抗戰中卻被日軍輕易突破,難道真的是國民黨政府寡不敵衆嗎?
淞滬戰役打響後,國民黨第八集團軍進駐浦東和浦南。張發奎将指揮部設在奉賢南橋,派62師在金山衛長達23公裡的海塘沿線布防。
8月下旬到9月間,駐軍召集沿海數千名百姓挖掘戰壕,修築防禦工事。不料,自9月下旬起,日軍偵察機開始在金山衛海灘上空偵查騷擾,海防工程不得不草草收場。而此時上海正面激戰正酣,62師不斷被抽調兵力,最後隻剩下兩營又一連守備着這漫長的海岸線。
七七事變之後,日軍已經把侵略矛頭指向了華北和華東,日軍在上海吳淞口集中了大批軍艦枕戈待旦,目的很明确——占領上海,進而打通攻占首都南京的必經之路。
但是,國民黨當局對此卻十分糾結,抵抗決心十分不堅定,隻能被動抽調兵力拆東牆補西牆。最終,金山衛出現了巨大兵力真空,日軍一戰定乾坤。
可以說,“金山衛偷襲”堪稱中國版的“珍珠港”事件,成了國民黨抗戰史上的又一個奇恥大辱。更讓人悲哀的是,在金山衛陣亡的無論是将領還是士兵,留下名字的少之又少,有名有姓的隻有十幾個。這也說明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根本不願意提及這一屈辱事件。
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日軍登陸金山衛後,對手無寸鐵的當地百姓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總計1000多人被殺害,5000多座房屋被毀,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十月初三慘案”。
伍四金當時被日本人抓去當夥夫,他利用此便利條件,接到地下黨的訓示,除掉營房中的一個日本隊長。他把一顆定時炸彈藏在褲裆裡,晚上趁鬼子熟睡時放到軍營裡實施爆炸,完成了任務。後來伍老的傳奇故事還被當地制作成一座雕塑,是當地十大抗日小故事之一。
日軍占領金山衛時,沈永良當時隻有5歲。這天上午,鬼子沖進了家中,用刺刀将祖父祖母刺死。當時沈永良的兩個伯父、兩個伯母和一個妹妹都在家裡,房子旁邊有個水塘,他們就鑽到水塘裡。鬼子發現之後又是一頓射殺,5人全部斃命。
沈永良家一天就被日軍殺了7口人,父母不得不帶着沈永良和弟弟逃命。更加不幸的是,逃難途中,路過一個鬼子炮樓,鬼子二話不說一頓掃射,沈永良父親和兄弟也被打死了。一家祖孫三代死了9個,隻剩下沈永良和母親兩人。
金山英魂永在
“金山人民抗日紀念地”建于當年的日寇的殺人塘遺址,于2005年建成。據說,當年舉行祭奠儀式時,還發生了一個天地感應的神奇現象。
祭奠儀式從當晚8點持續到深夜12點才結束,從11點半開始,很多群衆自發為亡靈守夜。就在主持人讀到“蒼天為之動容”的祭文時,天空突然下起雨來!
進入紀念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整塊花崗岩雕刻,上面刻有是抗戰中的重大事件,包括珍珠港事件、七七事變、淞滬抗戰以及金山衛登陸等。版圖背面是“十月初三慘案”死難同胞的名字,多達1015人。緊接着是一塊長40米的紫砂浮雕牆,總共篆刻了108個人物,藝術再現了當時的悲慘與壯烈。整個場景全面反映了日軍的殘暴,都是根據老百姓回憶的真實再現。
在紀念地現場,有兩尊青銅雕像,一尊是受淩辱而死難的母親,懷中躺着已經死去的小兒子,一旁的小女兒無助地哭喊。另一尊是一名寡不敵衆的戰士,頭纏繃帶,依然持槍射擊。從中,人們深切感受到了苦難,也充滿了力量。
紀念地的警鐘,不時被敲響。這聲音告訴人們,曆史是一面鏡子,要正視曆史,不忘國恥,才能面向未來。中國人應該記住這一天,1937年11月5日。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曆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