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營運,你是否會容易被當下資料的高低所影響?其實,當下的爆款不重要,未來能持續産出爆款才重要。本文作者認為,營運是面向未來建立可持續增長的能力,并對此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最近有個感觸:營運是面向未來建立可持續增長的能力。今天展開說一說這個。
01 營運是面向未來的
比如說你做小紅書,你做了一篇爆款,頭兩天漲了不少粉,你很興奮,但過後就沒流量進來了,漲粉就越來越少了,這時你可能會有點沮喪,隻能繼續努力去寫下一篇爆款,如此反複。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小紅書的營運,當下的爆款不重要,未來能持續産出爆款才重要。小紅書的營運永遠是面向未來的。
不要被當下的資料所影響,當下的資料高或者低都隻是目前這個牌面,而如何建立一套機制,讓未來的業務資料能持續的提升,這就是營運要去想的事。
營運是面向未來的,營運是面向未來,建立可持續增長的能力。
從老闆的視角來說,是否完成KPI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業務是否具備了持續增長的能力。
KPI隻是一個過程名額。假如說你的KPI是到12月份做到100w交易額,而你隻做到了90w,KPI沒完成。但交易額每個月都增長10%,而且這個增長是可以一直保持的,那這個态勢就是好的。你雖然12月沒到100w,但隻要你有這個趨勢在,過一個月就到了。至于你是這個月到還是下個月到,往往并沒有那麼重要。
但假如業務一直在萎縮,12月份靠着一波低價促銷硬沖到了100w,雖然當時完成了KPI,但沒有找到後續可持續增長的辦法,過後業務還是在持續萎縮,那麼這個業務就是處于危機中,短期的完成KPI實際上并不會有什麼意義。
02 識别你的增長是否是可持續的增長
你要能識别業務的增長是來自哪裡,是線性的還是有複利的。
1)廣告投放是線性增長
ROI一定的情況下,你花那些錢你就獲得那個交易額。投放是有紅利期的,市場規律永遠是有錢賺的地方就會聚集越來越多的玩家,投放越來越卷,ROI越來越低,投着投着就發現不劃算了。如果你今年是靠投放獲得的增長,就要警惕,明年你是否還能持續的投放。
2)線下地推是線性增長
每個銷售的人效有限,多一個銷售,就多了一份GMV,獲得更高的GMV,就需要鋪更多的銷售。如果你的業務是這種增長模式,就很容易遇到增長瓶頸,畢竟銷售不是越多越好,團隊越大,對現金流的依賴就越強,人多了反而很容易出現系統性風險。
3)公域池的轉化是線性增長
假設app有千萬的使用者,你在app内做轉化,引導使用者去使用你的産品,産品剛出來時,一定是增長非常快,app最活躍的使用者一下就湧入了,但随着時間的拉長,最活躍的使用者都已經轉化了,剩下的存量長尾的使用者,就越轉越少了。如果你今年是靠app公域池轉化獲得的增長,就要測算一下,明年這一塊的增長空間還有多大。
假如你的增長是非常依賴上述這種線性增長,那你就要小心了,因為靠管道吃飯和靠天吃飯其實沒什麼差別,某個管道可能今年還好好的,明年說沒就沒了。
03 實作未來可持續的增長,需找到你的增長杠杆
想實作可持續增長,必須得線上性增長基礎上有指數增長,也就是要找到增長杠杆。常見的增長杠杆有以下幾種:
1)複購,是第一種增長杠杆。
我本月的新交易使用者裡,有50%的使用者會在下月完成複購,到了下個月這部分複購使用者我是沒有付出額外成本的,到了下下個月,又有下個月的新客戶複購,每個月交易使用者數越來越多,我付出的成本隻有每個月的新使用者成本,這樣就形成了可持續的指數增長。
2)複制,是第二種增長杠杆。
比如我做一家線下店,驗證模式後,我可以開連鎖,我可以先在一個城市試點,然後把模式複制到其他城市,那至少在一段時間内,因為模式的可複制性,我的增長不會出現瓶頸。當你一開始做決策的時候,你就應該想到,這個模式是否可以複制。一個不可複制的模式,就算他再有價值,也都是短期的。
3)品牌,是第三種增長杠杆。
我們常常說到一個詞是品牌勢能,當你的品牌建立起來之後,積累了一波粉絲,你會發現做增長容易了很多,不斷地出新産品,就能獲得增長。
傳統商戶的賣貨邏輯是管道為王,多一個管道,就等同于多了增量,品牌是不是我的不重要,我管道鋪起來量就起來。這種管道就是線性增長,管道是有限的,管道數到了瓶頸,增長就到了瓶頸。
現在越來越多傳統的商戶都開始重視品牌的價值,将使用者沉澱到自己的私域。私域本質是一種觸達使用者的變化,通過私域的觸達,把之前管道銷售的一次性買賣轉化為使用者的高粘性和品牌認知,當使用者産生複購,就有了指數增長的機會。
04 面向未來,你需要搭建你的增長模型,讓業務滾動增長
搭建增長模型的核心是提升使用者的複購率。
通常的做法是圍繞使用者的生命周期制定政策,如引導複購的政策,引導活躍的政策,防流失的政策,流失召回的政策,在這個基礎上結合會員體系、積分體系,建立使用者觸達能力,進而拉長使用者的生命周期,提升使用者的複購率。
這套模型的本質是讓每一個拉進來的新使用者都盡可能多的帶來更多的複購。當這個複購率達到一個門檻值時,每個月光靠老使用者的複購帶來的增長就會非常可觀了,這個模型就具備滾動增長的屬性,接下來營運隻需要不斷地去拉新就行了,不斷往這個模型裡注入新使用者,資料就會自己滾動增長。增長模型成立,營運會變得簡單很多。
業務是否能滾動增長,有一個重量的衡量名額,就是你看你每個月老使用者複購貢獻的gmv是否是在持續增長。如果你發現你的增長是依賴新使用者,那就是無法滾動起來的。
總結一下,營運是面向未來的,營運是要建立一種機制,實作在未來可持續增長的能力,通過找增長杠杆,搭建增長模型,面向未來建立一種确定性。這就是營運。
本文由 @SUSU的每日思考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