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常見财務報表名額異常及稅收風險分析

如果你是老闆,企業被稅務局通知有偷稅嫌疑要進行檢查,你會認為被查的原因是什麼?很多老闆隻關心經營,不關心财務稅務風險。甚至部分老闆都會認為他道聽途說的偷稅行為是非常“高明”的,不會被稅務局發現。若被發現都是會計不會幫他掩蓋偷稅痕迹。但是大資料征管時代,稅務局發現企業涉稅風險早就智能化了,現在我們來看看稅務局如何通過财務報表名額異常來發現企業涉稅風險的!那麼我們如何從報表上的财務名額看出企業涉稅風險點?

常見财務報表名額異常及稅收風險分析

一、資産負債表

1.貨币資金

2.應收(付)賬款異常

3.預收(付)賬款異常

4.其他應收(付)款異常

5.存貨與營業成本比例異常

6.固定資産累計折舊金額異常

7.長期待攤費用(遞延資産)異常

8.研發支出異常

9.應付職工薪酬異常

10.應交稅費異常

二、利潤表

1.主營業務成本異常

2.銷售費用異常

3.管理費用異常

4.營業外支出異常

5.所得稅費用異常

三、《資産負債表》與《利潤表》的關聯名額

1.存貨周轉率異常

2.應收(預付)賬款增長率與銷售增長率差異過大

四、财務報表與納稅申報表關聯名額

1.職工薪酬支出與個人所得稅申報表金額差異太大

2.利潤表收入額與發票開具額、收入申報額不一緻

二、各異常名額對納稅的影響分析

(一)、資産負債表

1、貨币資金【表現】

餘額為負數(小于0)

【原因】

1)會計方面:

初學者經驗不足,在使用記賬軟體時沒有留意資金餘額;

老會計責任心不強,沒及時督促追蹤收支單據及時記賬。

2)企業方面

财務管理混亂,沒有及時報賬;

存在偷稅行為,隻記支出,少記收入。

【納稅】會引起稅務局懷疑存在少報收入,并進一步檢查收入項目。

2、應收賬款異常【表現】

1)長期存在負數(小于0),即超收債權;

2)長期存在大學目餘額大于收款期限(俗稱“數期”)與月平均銷售額的乘積。

(公式:大學目合理餘額=月平均銷售額×數期)

【原因】

1)餘額負數,成品出貨時不記賬,但貨款收回時又記賬;

2)餘額超合理值,資金不足,要借債,其他應付款會偏大。

【納稅】

1)大學目餘額負數,企業可能存在少報收入情況,要查倉庫賬。

2)餘額超合理值,會檢查是否存在大量向老闆借款,懷疑企業是否利用此方式向股東分紅,偷逃個人所得稅。

3、應付賬款異常【表現】

1)長期存在負數(小于0),即超付債務;

2)長期存在大學目餘額大于付款期限(俗稱“數期”)與月平均采購額的乘積。

(公式:大學目合理餘額=月平均采購額×數期)

【原因】

1)餘額超合理值,高毛利率企業進項不足,為增加進項而多進貨;

2)餘額負數,可能存在購進材料不記賬,但付款時又記賬。

【後果】

1)餘額負數(超付),引起資金不足,要借債(通常向老闆借);

2)餘額超合理值,賬面存貨通常比實際庫存偏大。

【納稅】

1)大學目餘額負數,會檢查是否存在少報收入和大量内部借款,懷疑企業是否利用此方式實際向股東分紅,偷逃個人所得稅。

2)餘額超合理值,存貨偏大,可能有少報收入及虛開進項發票情況。

4、預收賬款異常

【表現】

餘額超過月平均銷售額按合同約定收取訂金比例的值。參考名額:超營業收入50%【原因】

1)成品出貨(實作銷售)後,故意不沖銷大學目金額;

2)會計設賬錯誤,同一客戶在應收賬款、大學目同時設賬,導緻忘記沖銷。【納稅】

1)第一種原因屬偷稅或故意延遲申報行為;

2)第二種行為隻要将科目合并即可,不存在偷稅。

5、預付賬款異常

【表現】

餘額超過月平均采購額按合同約定支付訂金比例的值。參考名額:超營業收入50%【原因】

1)材料采購後發票沒有及時回來而暫不沖銷大學目金額;

2)會計設賬錯誤,同一供應商在應付賬款、大學目同時設賬,導緻忘記沖銷。

3)采購的材料根本沒有發票而故意存放大學目。

【納稅】

1)第一、二種原因不屬偷稅行為;

2)第三種原因可能存在因沒發票入賬,收入也不記賬的偷稅行為。

6、其他應收款異常【表現】

金額過大且長期挂賬(參考名額:超過資本金30%)

【原因】

1)股東虛假出資;

2(股東向企業虛假借款且長期不歸還,通過“借款”來實作分紅;

3)有人挪用企業資金。

【納稅】

第1種原因:若長期不歸還(超過三年),要補繳個人所得稅;

第2種原因:屬偷逃個人所得稅行為;

第3種原因:屬刑事犯罪行為。

7、其他應付款異常——過大且長期挂賬(超過資本金30%)

【表現】

1)金額過大且長期挂賬(參考名額:超過資本金30%)

2)資金不足,需借債渡日。

【原因】

1)資本金過少,營業額、材料采購額較大,賬上資金不足;

2)企業賬面虧損,需要補充資金;

3)向股東虛假借款(現金),通過“還款”來實作分紅。

【納稅】

第1種原因:隻需通過增資即可解決,不影響納稅;

第2種原因:隻要不是虛假虧損,也是正常現象。

第3種原因:屬偷逃個人所得稅行為。

8、存貨與營業成本比例異常

【表現】

常用“存貨周轉率”來表示(參考值:工業企業在4-12次之間)1.大于12次(存貨偏少)2.小于 4次(存貨偏大)

【原因】

1)毛利較大,為少納企業所得稅,人為多消耗材料達到多計成本目的,導緻存貨庫存減少;

2)有原材料沒有取得發票,為避免多交企業所得稅,通過少計收入來抵消因沒有發票而少計的成本,導緻存貨庫存增多;

【納稅】

以上都屬偷逃企業所得稅行為,第一種是通過多計成本,第二種是通過不申報收入。

9、固定資産累計折舊金額、長期待攤費用(遞延資産)異常

【表現】

1)折舊金額不穩定,時高時低,又不存在大量固定資産折舊完畢、長期待攤費用大幅變動情況。

2)攤銷金額與折舊情況類似

【原因】

利潤波動大,通過折舊、攤銷的計算來“穩定”利潤率;

【納稅】

以上屬偷逃企業所得稅行為,屬人為調節利潤的違規行為。

10、研發支出異常

【表現】

1)高新、科研企業在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時沒有設“研發支出"這個一級科目,再按資本化和費用化予以确認,而是将全部支出記入管理費用(即全部費用化)。

2)高新、科研企業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時沒有執行資本化與費用化分離原則,而是将全部支出記入管理費用(即全部費用化)。

【原因】

會計人員圖省事,簡單化處理;

【納稅】

對于應予資本化的支出記為費用化支出,屬提前确認支出的偷稅行為。

11、應付職工薪酬異常

【表現】

1)大學目貸方發生額不穩定(特别臨近納稅期),變動過大。

2)超過本行業的平均水準。

(參考名額:工業為營業收入10-25%)

【原因】

1)季節性(俗稱淡旺季)生産企業的正常員工流動現象;

2)通過工資計提支出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

【納稅】

1)會被同步檢查個人所得稅申報情況;

2)若存在調節利潤,則屬偷逃企業所得稅行為。

12、應交稅費異常

【表現】

1)連續數月大學目餘額小于0(負數)。

2)稅負率超過或低于本行業的平均水準。(參考:稅局的稅負率名額)

【原因】

1)正常生産行為(如季節性生産企業提前備料);

2)購入固定資産等大額可抵扣物資,尚未抵扣完;

3)主要是缺少進項及其他費用發票;

4.少申報收入。

【納稅】

1)第1、2種原因屬正常現象,但要向稅局做好解釋;

2)第3種原因要從稅收籌劃去解決;

3)第4種原因屬偷稅行為。

三、利潤表

1、主營業務成本異常【表現】

1)成本大于收入(俗稱“成本倒挂”)。2)與營業收入的比例高于同行業的平均水準。(參考名額:工業不超過80%)

3)本月成本與收入比例與全年成本與全年收入比例波動過大(30%)

【原因】

1)會計核算錯誤,如将半成品、原材料、未銷售的成品也計入成本;

2)人為調節利潤;

3)企業管理不善,導緻成本居高;

【納稅】

1)第1、2種原因屬偷稅行為;

2)第3種原因屬企業管理問題,要向稅局做好解釋,同時要從管理上查找原因;

2、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異常

【表現】

1)與營業收入的比例高于同行業的平均水準。(管理費用應控制在10-20%之間)

2)本月大學目支出與收入的比例與全年大學目支出與全年收入比例波動過大(波幅超30%)

【原因】

1)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正常現象;

2)會計記賬錯誤,如錯将非大學目核算的費用記入;

3)人為調節利潤。

【納稅】

1)第1種原因屬正常現象,但要向稅局做好解釋;

2)第2種原因不影響納稅,但要提高業務水準;

3)第3種原因屬偷稅行為。

3、營業外支出異常

【表現】

突然大幅波動。

【原因】

1)企業遇政府政策改變、自然災害、債務重組、管理不善、賠償、經營違規受罰等造成損失;

2)會計記賬錯誤,如錯将非大學目核算的費用記入;

3)人為調節利潤。

【納稅】

1)第1種原因屬正常現象,要做好解釋和正确的納稅申報;

2)第2種原因不影響納稅,但要提高業務水準;

3)第3種原因屬偷稅行為。

4、所得稅費用異常

【表現】

與營業收入的比例過低(參考名額:稅負率)。

【原因】

1)企業經營管理原因(如不發展階段和企業管理水準);

2)會計核算錯誤;

3)企業偷稅。

【納稅】

1)第1種原因屬正常現象,要做好解釋和正确的納稅申報;

2)第2種原因對納稅影響,可能會受到輕微處罰;

3)第3種原因屬偷稅行為,可能會受到較重甚至刑事處罰。

四、《資産負債表》與《利潤表》的關聯名額

1.存貨周轉率異常

2、應收(預付)賬款增長率與銷售增長率差異過大

【表現】

連續多月的兩個名額變化不同步,應收(預收)賬款增速遠大于銷售額的增速,且差異較大(超過30%),可能存在有收入不報稅。

【原理】

企業的應收賬款周期一般是穩定的,銷售額的增加一般會同步增加應收賬款。

【原因】

1)企業延長應收賬款周期;

2)商品已出貨,記入應收賬款,但未開發票,不記收入(即不通過收入科目進行核算)

【納稅】

1)第1種原因屬正常經營行為,注意做好解釋工作;

2)屬故意延遲納稅甚至偷稅行為。

五、财務報表與納稅申報表關聯名額

1、職工薪酬支出與個人所得稅申報表金額差異太大

職工薪酬支出有70%是員工薪金支出性支出,此外還有社保支出、其他福利支出,若個人所得稅申報金額低于職工薪酬支出的65%,會引起稅局注意是否存在少報個人所得稅或虛構工資支出而少繳企業所得稅。

2、利潤表收入額與發票開具額、收入納稅申報額不一緻

這種現象通常是會計或報稅人員粗心所緻。一般情況下,其邏輯關系如下:

利潤表收入額=收入納稅申報額≥發票開具額

以數治稅是近年來國家稅收監管改革的方向,但具體如何利用稅收大資料開展監管、如何挖掘涉稅風險,還在試點和探索之中。近日,河北省稅務局通過文章,描述了其以數治稅的具體做法,包括:

1、利用算法根據企業庫存、工資、采購發票等資訊預估企業成本和利潤,與企業申報資料進行比對。

2、利用外部資料收集股權轉讓價格資料,與企業實際申報的價格比對。

3、對于具有一定涉稅風險的納稅人,實作跟蹤管理。

4、設立59個風險監控名額,提早發現涉稅風險。

是以,随着稅收監管的日漸加強,企業的不合規運作的涉稅風險也會增加,應當注重排除涉稅風險點,確定業務開展的真實、合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