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餘波:技術人員如何走出職業迷茫

轉自:http://blog.jobbole.com/413/

幫朋友的忙,給《程式員》雜志做了一個的采訪,登在2010年12期上,因為篇幅的原因,實際登出有剪裁,在這裡将完整版發出來與大家分享。

您是怎麼看待技術人員普遍面臨的職業迷茫問題?

在我的印象當中,工作兩三年的技術人員,是最容易遭遇職業迷茫的。這個時候的技術人員,在專業上有了一些基礎,在業務上也有了一定的經驗,處理日常工作對他來講是小菜一碟,是以日子過得是比較舒服的,然而一個人最舒服的時候往往也是其成長最慢的時候,對于一個有上進心的技術人員來講,他感受到的可能就不是舒服了,而是沮喪。這可能是技術人員在職業發展上遭遇的第一個瓶頸,這個時候人很浮躁,對工作失去熱情,内心有一個聲音越來越強烈:“我真不想再這樣混下去了”,接着是跳槽之心雄起。槽是跳了,沒想到半年之後又開始出現同樣的狀況。我是不反對跳槽的,但我反對盲目的跳槽,如果問題在自己身上,換公司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跳槽應該在職業規劃的指導下進行。

另外職業規劃需要非常明确,不能夠是個大概的臆想。我經常逮住我下面的人,談人生談理想時順便談職業規劃,情況經常是:問他有沒有職業規劃,他說有。再問他是什麼,他說那肯定是往更高的職位上走。我就接着追問,具體是什麼職位,為什麼選擇這個職位,你覺得這個職位的有哪些要求,你與目标職位的差距在哪裡,你打算用多長時間,用怎麼樣的方法去提升自己那些能力……能夠回答上來的就很少了。

餘波:技術人員如何走出職業迷茫

另外,我始終認為,幫助下屬明晰職業規劃是上司的責任,優秀的管理者不僅能夠幫助下屬制定職業規劃,還會積極的為下屬争取資源,以滿足其職業發展的要求。

為什麼職業規劃很重要?

因為對于一艘沒有方向的船來說,任何一個方向的風都是逆風。同樣,對于一個職業上沒有方向的人來說,他就成了無頭蒼蠅了,做無頭蒼蠅的感覺是非常糟糕的,而職業規劃有助于這個問題的解決。一個人有明确的職業規劃,他就會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就能夠專注于如何在現有平台上發展自己,他也不再會因為職場上的一些爛事暴跳如雷了,因為那樣實在是浪費感情,還不如抓緊時間多獲得些成長,這相當于獲得了一種天然的免疫能力,這應該就傳說中的鈍感力。

對于技術人員,他們應該如何選擇一個合适的方向?

對于技術人員來說,典型的發展方向有兩個: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前者是從程師到科學家,是在專業上發展,後者是從工程師到CTO,是在管理上發展。具體的發展線路,各個企業可能因為自己的業務特點進行調整,但也大同小異。不管是技術線發展還是管理線發展,共同的要求是先把自己變成一位優秀的工程師,為什麼呢?做好工程師的過程,是尋找合适參照系的過程——我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了解目标崗位,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慢慢體會到自己的優勢劣勢和個人喜好,然後再去做規劃,就比較切合實際了。其次,如果在工程師這樣的角色如果都做不好,即使你想“往上爬”,恐怕你也拿不到資源。

接下來問題是我們如何選擇呢?最直接的建議是,對“人”的興趣多一點的,喜歡與人打交道,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較高敏感度的,可以優先選擇管理路線,反之可以選擇技術路線發展。

注意,不管是什麼崗位,都沒有辦法避免和人打交道,從這個意義上講,不管喜歡不喜歡,都應該積極的去拓展自己的人際能力。一個好的架構師,往往也是非常擅長溝通的,隻是他更喜歡技術一點。這就跟一個好的技術管理者,一定要有一定的技術基礎是一樣的,否則就會造成外行上司内行的局面。

有很大一部分傾向于走技術線的工程師,非常擔憂自己三十歲之後,會失去競争力。我覺得,這實在與年齡沒有關系,我認識很多三十多歲,技術線走得很好的人。關鍵在于,别人做了五年工程師,你是做了一年工程師重複了五遍,那不淘汰你,淘汰誰呢?

技術人員面臨迷惘時,哪些途徑更有利于自己擺脫困境?

首先,最有可能幫上忙的應該是直接上司。直接上司是最了解你情況的人,他對你的職業發展會有比較全面的認知,是以他通常能夠給出最切合實際的建議。是以,不妨多找上司溝通一下,說出自己的迷茫,請你的上司給你些建議。當然,這裡有一個心理障礙要克服,就是害怕面對上司,覺得向上司說出迷茫是件挺不好的事情,說不定還會影響自己在上司心目中的形象之類。我的看法是,幫助下屬成長是每一個上司的應盡的責任,也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屬于份内事情。如果一個上司,因為你說出自己的迷茫,而對你“另眼相看”,那這樣的上司是不合格的,建議申請内部輪崗,或者直接跳槽。

其次,是找資深同行請教。畢竟和直接上司有壓力嘛。那麼我們的第二個選擇,就是找和自己上司差不多的同行交流。這個人,最好要比自己早工作三五年(如果隻是早一兩年,他自己可能都還鬧不清楚),因為沒有利益上的相關性,可能溝通時會更通達一些。

再次,凡事靠自己。處于職業迷茫是痛苦的,消除迷茫可能更加痛苦,這種更加強烈的痛苦是必須自己去承受的,這需要勇氣和決心。我見過很多人都是說說而已的,我明明給他講了好幾個具體的做法,他當就是不作為。這種人是缺少自律的,是不願意為自己的成長承擔責任的,那麼神仙也救不了他。

在職業發展過程中,除了迷茫,還有一種特殊的狀态叫“不在狀态”,應該跟傳說中的審美疲勞比較接近。不在狀态時幹什麼呢?我的建議是可以做一些 “有益的體力勞動”。比如,假設平時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工作,可以設定自己的體力勞動是研究開源架構,讀代碼寫注釋,雖然每次也讀不了多少,但一年半載的積累之後,也能夠研讀個七七八八了。這樣一套架構,專門花時間去研究是會相當枯燥的,況且平時很難有整塊的時間去研究它。做這樣的體力勞動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作為技術管理者時不時的聞聞彈藥的味道,有助于提醒自己不要離戰場太遠,其次是很難說有一天不會有一個新的職業機會要求你在架構方面多做些貢獻,尤其是在國内這種環境中。當然,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定義自己的“有益的體力勞動”

技術人員的職業規劃如何落地呢?

首先,要了解目标職位的實際要求,同樣的職位在不同的公司要求也是不同的,是以搞清楚特定背景下的實際的要求很重要。這也并不是什麼難事,看看身邊就好了,我相信每一個目标職位上都會有活生生的人,多去和他們溝通溝通,就清楚了。清楚要求後,接下來就是找差距,從急需提升的技能入手。怎麼找呢?有一個小辦法,你可以假想一下,如果馬上讓你做那個職位,你最擔心的是什麼,會不會有人不服氣,為什麼不服氣,這些地方可能就是你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在下功夫的時候,有一個“方塊與圓”的理論推薦給大家:如果某個角色的既定職責是一個方塊的面積,大多數人的實際表現是個内切圓(有意無意、或多或少),而機會總是給那些作外接圓的人準備的——所謂機會就是一個更大的方塊,顯然外接圓不僅很好的覆寫了小方塊,而且與大方塊的面積更接近。那麼問題就變成了你到底是個習慣性作内切圓的人,還是在努力的畫一個更大的外接圓。

還有一個“踩腳”的說法也很有意思:在擁護的組織結構中,人影攢動,我們每個人都站在某個小圈裡,有一些人嘗試去踩圈外的腳,踩一下看看反應,有時候人家會踩回來,但總會有些腳縮了回去,甚至那原本就是一塊無腳的空地,于是踩着踩着就踩出一條康莊大道來——職業發展如同開拓疆土,得有點侵略性。

就職業規劃的話題,我經常在團隊中作分享,我們有些小盆友,現場聽起來激動,晚上睡覺前想起來感動,第二天上班後卻一動不動,該咋樣還咋樣。後來一問,說是“找不到合适的标杆”,哪裡是找不到,其實是不能夠接受别人比自己優秀的現實,技術人員容易看高自己,看低别人。一個人如果沒有辦法接受别人比自己優秀的現實,他就永遠沒有辦法進步的。倘若接受了,你就很容易在同僚當中找到一個标杆,然後拿出你十二分的誠意來,和标杆作朋友。當标杆成了你的朋友,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

職場中有哪些遊戲規則是我們需要遵守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職場自然也是個江湖。技術人員猶如行走江湖的俠客,對于一名俠客來說,功夫的高下往往決定了他要遵守的規則,他最需要遵守的規則,就是要練好自己的功夫。當然不管功夫再高,一切都還要在不傷天害理的前提下進行。

兩個俠客對戰,誰能夠打得過誰,大體上取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使用什麼樣的招式,另外一個是内力深淺。招式之間相生相克,關鍵是要用得恰當,同樣是出招有的人叫花拳繡腿,而有的人是一招斃命。

如果兩個人使用同樣的招式,那麼内力深厚的人就會很有優勢。我們經常看到武俠小說中,一些人意外擷取了深厚的内功,即使不懂什麼招式也可以克敵制勝。

招式和内力對應在職場上面就是指專業能力和人際能力,專業能力表示你會做這個事情,能夠産生業績,人際能力是指你能夠多大程度上影響别人給予你支援和幫助,以便你更好的發揮你的專業能力。

一提到人際關系,很多人容易過敏,尤其是技術人員,容易陷入政治幻想或陰謀論當中。實際上,在一個複雜的互相依賴的職場環境當中,對于一件事情的反應,世故者的會心一笑和天真者的震驚是沒有差別的,極端事故和極端天真的人在心智上都是不成熟的,我們自己不要成為這兩種人,同時也要包容我們身邊可能出現的這兩種人,因為往往他們是我們推動一件事物向前發展的關鍵因素——我要說的是學會和自己不一樣或不喜歡的人共事,很重要。

最後總結一下,能力決定位子,關系決定發展,職場生存的基礎是良好的業績,而要更進一步的發展,還必須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chyong168/archive/2012/09/26/270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