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相控陣有沒有理論依據”“三千核彈能否炸毀月球”“重新開機網際網路根伺服器是否有可行性”……在近期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2》中,諸多硬核實體學、計算機科學概念和知識點接連抛出,相關科普話題在引發熱烈讨論的同時,也帶來廣大網友對相關橋段科學合理性的“挑刺”。
網友們的“挑刺”是否合理?以《流浪地球》系列等科幻電影科普知識是否有前景?我們又需要什麼樣的科普?1月30日,封面新聞記者專訪了《流浪地球2》的科學顧問之一崔原豪博士,他表示,科幻電影本身能給科普帶來的價值是在某一些領域上讓大衆産生興趣,科幻電影也隻是科普工作的很小一部分,而科學顧問通常的職責是向劇組提供建議,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需兼顧科學跟幻想之間的平衡。對于網友們的挑刺,在崔原豪看來,“我們其實在開拍前都一一讨論過,但科幻電影不是科學紀錄片,它既要有‘科學合理’,也要有‘視覺效果’。”
科學顧問的工作:
幫編劇改劇本 教劉德華電腦打字
從好萊塢的科幻電影《2012》《星際穿越》《火星救援》,到《流浪地球》系列,科學知識借助娛樂文化産業正不斷向公衆普及。電影科普的背後,離不開科學顧問的付出。
“影視作品從構思到拍攝再到後期,大部分跟科學相關的工作都需要科學顧問參與。”崔原豪告訴記者,科學顧問的工作主要是對劇本劇情從科學角度進行合理化,豐富科幻影視作品的世界觀,盡量增加科學和幻想的結合程度,從科學角度給與影視作品内容以建議。
《流浪地球2》科學顧問團隊
比如在《流浪地球2》中,就是要在一個大假定情況下塑造末世場景。“在末世場景中,世界應該怎麼發展?科技發達程度是什麼樣?人工智能的發達程度可能會如何?轉換為計劃經濟,大力發展的航天業處于什麼狀态?都是世界觀的塑造。”崔原豪說。
和導演、編劇一樣,當電影開始籌備的時候,科學顧問就已經進入劇組開始工作了。崔原豪說,科學顧問職責之一是完成情節和世界觀的合理化,主要是将劇本中天馬行空的想象落地,尤其是對現有科學推導不出來具體的事實進行調整。這些被調整的内容,要麼是無法實作的純幻想,要麼是已經在實驗室中完成但因為倫理道德等問題無法應用的科研成果。“以《流浪地球2》為例,從進組到拍攝完成,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劇本内容是調整過的。”
在電影拍攝的階段,科學顧問的工作就從文本創作轉移到指導拍攝。影片中,劉德華飾演的數字世界架構師圖恒宇有電腦打字程式設計的橋段,但現實世界中,科學家在做人工智能程式設計時候的手勢是怎麼樣的?然後打字速度如何?電腦上螢幕呈現的内容是什麼?這些都是科學顧問需要掌控的細節。
《流浪地球2》中劉德華飾演的數字世界架構師圖恒宇
據崔原豪介紹,由于演員可能缺乏長期電腦工作的經驗,科學顧問就需要告訴他,自然狀态下科學家做程式設計時工作狀态是怎樣的,手應該放在什麼地方,每個指頭敲擊的時候應該是什麼樣的。由于做程式設計并不是一個很快的過程,常常是打幾行代碼就停下來思考,用滑鼠查查資料,再繼續打字,是以當時給他拍了一小段自己程式設計打字的錄像,展示程式設計打字時手勢的運動過程,讓演員在表演時能顯示出這是一個習慣,而不是有表演的痕迹。“不過,後來可能因為電影時長的問題,呈現出來的則是一個比較完整快速的代碼輸入過程。”
科學顧問面對“挑刺”:
已預知到觀衆的疑問
需在科學和幻想間做取舍
影片最讓人震撼而感人的部分之一莫過于月球危機。各國五十歲以上的航天員最後去月球自曝核武的場面催人淚下,也不讓不少網友對“相控陣核爆”的科學合理性産生疑問。
崔原豪告訴記者,觀衆對相控陣合理不合理、重新開機網際網路根伺服器等内容的疑問,其實科學顧問團隊在此之前都考慮過,隻不過影視呈現通常需要考慮科學和藝術的平衡。“劇組會從電影本身的劇情、藝術性、視覺效果等層面考慮,在此過程中進行科學跟幻想的取舍與平衡。”
“核爆月球的橋段從直覺上看不合理,但在一定假定下則是可行的。”崔原豪以核爆月球橋段為例談到,比如,假設月球本身的物質是均勻的;相控陣布設是完美的且實際控制也是完美的;核彈本身的能量可以在月幔部分能量疊加,進而産生一個爆心,當爆心能夠達到臨界條件時,就可以引發月球自身的核聚變,讓月球自己炸自己。“但這是在至少有五六條假設同時實作的條件下才能做到的,而現實世界中,短時間内不太可能實作。”
《流浪地球2》太空天梯
另外一個例子是,電影中方舟計劃的核心太空電梯的隔熱問題。崔原豪介紹到,目前,太空電梯回到地球時采用的隔熱方式有很多種,就已被論證可行的方案中,就有在轎廂下鋪設一層蜂窩狀的隔熱瓦,當太空電梯回到地球的時,将隔熱瓦燒毀,達到降低轎廂本身熱量的方案。在電影中劇組選擇的呈現方案是,通過水與冰的相變完成降低溫度的效果。”這本身是在緻敬一些經典的科幻小說。
“觀衆觀影的時候,大家其實希望看到的更多是概念呈現,也不一定會直覺感受到我們在其中做的假定,這樣或許會覺得有一些問題。”崔原豪表示,其實觀衆在網上讨論的點,科學團隊都有認真思考,也考慮了很多方案。最終的呈現方式往往是藝術和科學之間的取舍。
科學顧問的由來:
得益于“科幻十條”
讓觀衆不至于感到出戲
早在2020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的《關于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将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大陸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并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産、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
随後,中國科協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辦公室、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學與影視融合專業委員會等機構紛紛成立,進一步推進了科學對相關影視作品制作的介入。在這部分工作上,林育智、王姝、王元卓、張小北等科研工作者的全心投入,也讓這個領域有了更大發展。
在崔原豪看來,科影融合概念的提出,幫助科學界和電影界建立起了比較好的溝通管道。“因為影視部門其實跟科學圈子離得比較遠,他們很難找到真正需要的專家,科影融合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讓這兩個群體建立起比較好的聯系,讓科學内容的呈現可以盡量真實,觀衆不至于感到出戲。”
不過,在科影融合辦公室成立之前,兩個圈子之間的溝通并不暢通。“最主要的問題是,電影人不知道應該找誰做科學顧問?”崔原豪表示,因為科學顧問的工作既需要專業知識,也需要有熱情投入。比如在過往經曆裡,一些劇組曾經聯系過一些航天專家。但由于種種客觀原因,導緻聯系到的這些專家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選。
科學顧問的“竅門”:
将複雜知識給外行聽
科普的基礎是大衆感興趣
談及科普,繞不開的是美國宇宙學家卡爾·薩根,這位提出了“核冬天”、“宇宙年曆”等概念的科學家,最擅長的就是将複雜的科學知識講給外行聽。
在崔原豪看來,通過科幻電影等熱點做科普傳播,跟卡爾·薩根通過創造符号化的概念做科普在本質上是相似的,都是因為當符号本身的傳播能力要比技術和邏輯本身的傳播能力強。“因為大衆對一個東西的關注度需要基于興趣或者利益,而科幻電影本身能給科普帶來的幫助是,在某一些領域上讓人們産生比較大的興趣。”
在科普工作之外,崔原豪的本職工作是做無線通信方面的科研,目前他正在研究的是6G領域同通信感覺一體化相關的項目。在他看來,做科普的基礎,就是讓大衆感興趣。對此,他也總結出了一套自己做科普的方法。
第一是多舉例子、做類比,舉跟人們日常相關的例子。比如,給出一個比較嚴謹的定義,再基于定義去講一些例子,聽衆在聽懂例子之餘,就能對嚴謹的定義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第二是列數字,比如太空電梯在《流浪地球2》中的長度是9萬公裡,但人們對9萬公裡這個概念很難了解不是很直接。在科普中就可以将其描述為地月間距的四分之一,或者說是它地球直徑的7倍。崔原豪談到,一般來說,自己會引入現實裡的例子去做對比,讓大家對概念本身和現實裡已經熟悉的事物建立連接配接,得到一個非常強的連接配接感。
此外,就是引用曆史故事,或者結合熱點,比如,依托《流浪地球2》等科幻電影做科普。“如果我們直接跟别人介紹知識體系或者某一個概念的話,大家可能并沒有那麼在意;但如果人們本身對這一事件已有一定興趣的話,就會願意聽别人介紹其中的科學知識、發展階段和前景趨勢。”崔原豪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