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癌症日丨一文了解部分常見癌症的高危人群、早篩、新療法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大陸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5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曾指出,學習和了解癌症防治資訊,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有助于預防癌症和減少癌症危害。不同癌症該如何及早篩查和預防?哪些人群更應注意?哪些惡性良性腫瘤新療法值得關注?

關于癌症預防,世界癌症基金會和中國癌症基金會曾聯合提出12條防癌建議,分别為:戒煙限酒;保持良好心态;在正常體重範圍内盡可能瘦;每天至少從事30分鐘身體活動;避免喝含糖飲料;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全麥和豆類;限制紅肉攝入,避免攝入加工的肉制品;男性每天不超兩份酒,女性不超一份(一份酒精含量10-15克);限制鹽腌食品或用鹽加工的食品;不用膳食補充劑預防癌症;母親對嬰兒最好進行6個月全母乳喂養;癌症患者治療後應遵循癌症預防建議。

此外,關于部分常見癌症的早篩、新療法方面,新京報記者整理出如下内容。

◉結直腸癌

一般風險人群在50歲-75歲進行結直腸癌早篩篩查,任何年齡,如有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報警症狀(便血、黏液血便、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貧血、體重下降等)建議就診;推薦每年1次便潛血檢查,或每1-3年1次糞便多靶點FIT-DNA聯合檢測,如果結果陽性,進一步結直腸鏡檢查;每5-10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對于高危風險人群建議首次篩查就進行結直腸鏡檢查,必要時可進行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檢測和(或)遺傳學檢查。

高危人群:一級親屬或二級親屬裡有已經确診結直腸癌惡性良性腫瘤或發生過腸息肉;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綜合征、腸道發炎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

新療法: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北京大學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院(北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曾介紹,通過Kras檢測等方法确定患者基因類型,為每位患者找到更适合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化療聯用西妥昔單抗等分子靶向藥物,可大大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并且延長結直腸癌患者生存期,甚至使相當比例的不可切除患者變為可切除,進而獲得治愈的可能。

◉肺癌

一般風險人群35歲以上最好每年做篩查,至少40歲開始每年做篩查。大陸篩查肺癌的推薦手段是低劑量螺旋CT。

高危人群應該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螺旋 CT 篩查。

高危人群:50歲-74歲的人如果具備以下條件之一,則屬于肺癌高危人群。吸煙達到30包年(例如一天抽1包煙,吸煙30年或者一天抽2包煙,吸煙15年,即為30包年);被動吸煙超過20年(即辦公室或家人吸煙,一起工作和生活的就是被動吸煙人群);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一級親屬裡有肺癌病史;特殊職業暴露史。

新療法:靶向治療。2023年1月11日,中國國家藥監局正式準許琥珀酸莫博賽替尼膠囊(中文名:安衛力)用于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成年患者,這是國内肺癌患者迎來的首款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靶向療法。

◉乳腺癌

一般風險人群45歲-70周歲應進行乳腺篩查,每1-2年進行一次乳腺超聲檢查。

高危人群宜從40歲開始進行乳腺篩查,每年應進行一次乳腺超聲聯合乳腺X線攝影檢查;對于檢測為BKCAI/2突變攜帶者,宜使用乳腺超聲聯合乳腺X線攝影進行檢查後,加用乳腺核磁檢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初次來月經較早或閉經較晚(初潮早于12歲、絕經晚于55歲)的女性;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的患者;既往進行過胸部放療的患者;使用“雌孕激素聯合”的激素替代治療不少于半年;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療不少于半年;45歲後乳腺X線檢查提示乳腺實質(或乳房密度)類型為不均勻緻密性或緻密性。無哺乳史或哺乳時間短于4個月;無活産史(含從未生育、流産、死胎)或初次活産年齡不小于30歲;流産(含自然流産和人工流産)不少于2次。

新療法:PARP抑制劑為放療提供療效“增幅”。近日,《JAMA 惡性良性腫瘤學》發表研究稱,PARP抑制劑能為放療提供療效“增幅”,200mg劑量PARP抑制劑(奧拉帕尼)治療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3年無事件生存率達到65%,3年總生存率達到83%。作為“首類”成功利用“合成緻死”概念獲批上市的抗癌療法,PARP抑制劑或可用作放療增敏劑,為抗惡性良性腫瘤治療帶來新的驚喜。

◉胃癌

一些國家都将50歲作為開始篩查的年齡,國内還沒有明确的篩查年齡标準。如果是明确有遺傳家族史的人,建議在最早患病親屬的患病年齡之前就開始做篩查。有飽脹不适、消化不良、上腹痛等症狀應及早進行胃鏡檢查排除胃癌。

40歲以上且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通過胃鏡檢查進行初次篩查,如果檢查結果為陰性且無遺傳史,可每5-10年進行一次篩查;對于已經出現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等癌前病變的患者,應積極給予治療,并應在一年内再次進行胃鏡檢查治療效果,連續兩次檢查後發現癌前病變消失時,才可進入正常篩查階段。正常篩查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檢測、幽門螺杆菌檢查。

高危人群:在胃癌高發地區、幽門螺杆菌感染、有胃潰瘍病史、有胃癌家族史等。

新療法:CAR-T細胞療法。《自然醫學》發表一項研究,北京惡性良性腫瘤醫院沈琳教授團隊向全球展現了中國Claudin 18.2 CAR-T治療胃癌的研究成果,Claudin 18.2是一個泛惡性良性腫瘤的靶點,在多種上皮惡性良性腫瘤當中都有表達,尤其在胃癌和胰腺癌中存在較高的表達。在胃癌或胃食管結合部癌中,高達60%的患者檢測到Claudin 18.2的高度表達。基于此,中國研究人員開發了國際上首個針對 Claudin18.2 的CAR-T細胞療法--CT041。CT041細胞治療胃癌的臨床前研究成果顯示,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完全清除胃惡性良性腫瘤,且沒有發生脫靶毒性。

◉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查、肝髒B超檢查。成年肝硬化患者發生肝癌的風險最高,應縮短檢查間隔。肝炎患者推薦每三個月查一次病毒載量,做一個B超,查一個肝功能。

高危人群: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長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癌家族史;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遺傳性代謝疾病患者;藥物性肝損害患者。

新療法:PD-1抑制劑聯合療法。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恒瑞醫藥抗PD-1單抗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新适應症上市申請已獲得準許,聯合阿帕替尼(艾坦 )(“雙艾”組合)用于晚期肝細胞癌一線治療,這是卡瑞利珠單抗在中國獲批的第9項适應症,也是中國首個獲批的用于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PD-1抑制劑與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藥物組合,為晚期肝癌患者帶來用藥新選擇。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