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大陸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和智能手機的高度普及,我們形成了以移動支付為主的消費習慣,随之而來的支付陷阱屢見不鮮,在日常消費中,你是否存在着高風險行為?你又是否屬于高風險人群中的一員?一起來看看吧。
移動支付也有坑,防備!
2月17日釋出的《2022年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顯示,大陸網絡支付使用者規模達9.04億,移動支付整體市場覆寫率排名全球第一,與此同時,針對移動支付的詐騙手法不斷翻新,那麼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呢?報告歸納出移動支付中高風險行為,排名前五的發生率更是達到15%以上,來看看你中招了嗎?
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助理 文竹:一是支付功能的App不要啟用“自動登入,記住密碼”,建議啟用“指紋”等生物識别登入方式;二是登陸密碼設定可采用“三要素組合”方式,即“字母+數字+标點符号”。
公共WIFI安全性低,不法分子可以采用一些技術手段盜取通過公共WIFI網絡傳輸的賬号、密碼、短信驗證碼等敏感資訊,建議使用自己的移動資料網絡進行支付。
對于含有支付功能的App設定不同密碼,同時告别簡單密碼,如果擔心密碼過多,可以為自己制定密碼設定規則,比如數字和App名稱的拼音組合等。
提高個人防護意識,不掃可疑的二維碼,不貪圖小便宜去掃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維碼。
如果更換手機号,與原手機号綁定的所有銀行卡都需要解綁。如果隻是更換了手機,盡量不要賣舊手機或給其他人,即便恢複手機出廠設定,也能通過軟體還原資料,最好寫入新資料進行覆寫。
面對層出不窮的“隐形小偷”, 養成良好的支付習慣,才能守護好我們的“移動錢包”。
出乎意料!
學生群體竟成高風險人群
從城市到鄉村,移動支付已成為我們的生活“标配”,而圍繞移動端的詐騙手段也層出不窮。《2022年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顯示,67.1%的被訪者表示曾遇到過電信詐騙,22.6%的被訪者表示财産受到了損失,受損者的占比更是比2021年增長了8.6%,以下4個群體的移動支付風險更高,更易成為網絡詐騙受害者。
第一是涉世未深的學生群體,他們在“玩過網絡博彩”“出借自己的收款碼進而賺取傭金”“有優惠促銷的二維碼都會嘗試掃”“網站/App内登入習慣設定”等問題上發生率高。34.7%的被訪者曾為擷取免費服務與優惠提供了個人敏感資訊并遭遇欺詐。
第二是80、90後群體,個人保護意識較低,面對“兌換積分詐騙”“金融交易詐騙”“兼職刷單詐騙”“高薪招聘詐騙”“購物平台退款詐騙”等逐利類的詐騙手段時更容易上當。
第三是55歲以上的大齡群體,他們在遭遇個人資訊安全危機時,26.1%的人沒采取任何措施。手機“未安裝安全防衛類App”以及“未開啟移動支付保護功能”的比例遠高于其他群體。
第四是家庭主婦/夫群體與自由職業者群體。
中國銀聯風險控制部總經理 單長勝:應立即撥打110報警,報告自己被騙全過程以及資金去向。要通知涉案賬戶開立銀行或有關第三方機構。
來源 央視新聞用戶端
編輯 實習編輯 高悅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