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視覺神經系統是怎麼形成的?”的思考

http://www.cnblogs.com/mrxsc/p/5571358.html 

視覺資訊的處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同樣位于人們大腦中的新大腦皮層,作為人類智能的起始之地,它的運作也不簡單,但是在嬰兒時期,它的各部分單元并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功能是在嬰兒接受了外界的各種刺激後産生的。我個人傾向于這樣一種原創觀點:生物感覺和處理外界資訊的絕大部分的器官或組織都是在出生後才進行完善的,在此之前隻是一個具有很強可塑性的存在,這或許是為了幫助生物更好地适應各種環境亦或是絕大部分生物還沒有發育這種複雜系統的功能? 那麼能不能說視神經的發育在嬰兒時期也有可能未發育完全的?

有人曾問:為什麼将剛出生的小孩子眼睛蒙上一個月将會導緻他終身失明?

作者:Feitong Yang

連結: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744453/answer/6915316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簡短的答案是:會,也不會,這取決于你對于『失明』的定義。

實際上,你不需要做這個實驗,因為有現成的例子。先天白内障患者如果在一段時間内沒有能夠通過手術摘除白内障的話,其效果跟你說的『眼睛蒙上一個月』效果相當。當然, 你可能會說白内障患者可能可以感覺到光,是以跟你所謂『蒙上眼睛』的條件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提到『失明』的定義問題了,因為現在我們所謂的盲人,也有很多一部分是具有微弱的光感的,希望這個連結能管用:Blindness: Types, Causes & Symptoms

還是先再提一句被試:在比較發達的國家,先天白内障患者在很早的時候就會接受手術摘掉白内障,是以在美國這樣的國家,他們是找不到這樣的被試的。但是,目前印度仍然有大量的先天白内障患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MIT的Pawan Sinha(首頁在此:Sinha Lab at MIT,可惜網站已跪)在印度開展了一個Project Prakash,一邊給印度患者提供治療,一邊研究早期視覺剝奪對人類視覺的影響。想了解更多的,請直接圍觀他的Ted Talk吧:Pawan Sinha: How brains learn to see

現在的結果有一點争議,但是共識在于:如果早期視覺經驗被剝奪,那麼即使之後患者重獲光明,TA的視覺能力也會有非常大的障礙。

一方面,低級視覺功能可能可以得到恢複。比如,患者可以看到明暗對比,紋路,物體的邊緣,甚至看到物體的運動。這些低級視覺功能,一般是簡單的視覺資訊加工。

另一方面,比較進階一點的視覺功能,任何一點需要『推測』的視覺功能,他們都會受到阻礙。比如,補充遮擋的部分,或者通過深度線索知覺深度資訊。連非常簡單的Kanizsa三角形(如下圖),他們都可能看不出來,也就是說他們沒辦法報告說他們看到了那個空白朝下的三角形。

關“視覺神經系統是怎麼形成的?”的思考

關于盲人經驗最有意思的例子應該是關于Mike May的研究了。Mike May在3、4歲的時候因為事故導緻失明。在他46歲的時候,通過現代醫學技術,他又重新獲得了一部分視力,或者可以說他重獲光明了,雖然并不是2.0的視力。在他重獲視力的三年後,一群科學家測試了他的視覺功能,Fine et al(2003)使用了一系列的視覺刺激測試他到底能看到什麼,結果如下(Fine et al, 2003, Figure 2)。

關“視覺神經系統是怎麼形成的?”的思考

圖中MM表示Mike May,C表示作為控制組的正常人。你可以發現e,h,i三個測試,MM完全沒有反應。12年之後,Huber et al(2015)又重新測試了一遍MM的視覺能力。雖然MM用了12年的視力,他的視覺功能基本上和12年前差不了多少。需要說明的是,MM在3歲之前是有正常的視力的,隻是3、4歲左右開始他進入了一個長達46年的失明期。這個情況和問題中描述的不一樣,但是或許也提供給了樓主新的思考。

前面說到研究中的争議,主要在于如果有能力恢複視力(這裡說的是能重獲光明),那麼他們的視覺功能到底能不能通過長期的訓練恢複?如果通過知覺訓練等方式,最終能夠使得失明的人重新獲得視覺功能,那麼這無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為,一方面醫學發展,可以更新恢複視力的技術。但是,單純的回複視力是沒有用的。因為之前也有過好幾個回複視力的案例,然而這些回複視力的人最終都選擇重新回到黑暗中生活,因為他們并沒有恢複視覺功能,而視力本身變成了他們生活的負擔。是以,另一方面,認知訓練對于視覺功能的恢複也非常重要。

然而……到底能不能通過訓練恢複視覺功能呢?Ostrovsky, Andalman, Sinha(2006)報告了一個可以恢複的例子,但是絕大部分的結果都是不可以恢複,比如上述Fine et al(2003)。老實說,我個人也覺得,希望不大。因為,早期剝奪視覺經驗之後,視皮層就開始做其他的事情了,比如加工工作記憶,甚至分析語言、文法 (e.g. Bedny, Richardson, Saxe, 2015)。(Bedny就在隔壁實驗研究盲人,兩年前差點就能去搞盲人了,但是可惜沒有想到任何有趣的實驗項目,哎……)

那麼,最後再總結一下:如果剝奪早期視覺經驗,那麼視力有可能恢複,但是視覺功能很有可能發生嚴重的障礙,進而導緻人能看,卻無法看到有意義的世界。另外,剝奪的時間長短、失明的發生時間等都會對視覺功能和大腦視覺皮層有不同的影響。

但是,你說會『終身失明』麼?那真的取決于你怎麼定義『失明』。

Reference

Bedny, M., Richardson, H., & Saxe, R. (2015). “Visual” Cortex Responds to Spoken Language in Blind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5(33), 11674-11681.

Fine, I., Wade, A. R., Brewer, A. A., May, M. G., Goodman, D. F., Boynton, G. M., ... & MacLeod, D. I. (2003). Long-term deprivation affects visual perception and cortex. Nature neuroscience, 6(9), 915-916.

Huber, E., Webster, J. M., Brewer, A. A., MacLeod, D. I., Wandell, B. A., Boynton, G. M., ... & Fine, I. (2015). A Lack of Experience-Dependent Plasticity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Recovered Sight.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4563957.

Ostrovsky, Y., Andalman, A., & Sinha, P. (2006). Vision following extended congenital blindn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12), 1009-1014.

這是一個執行個體:

aurora wang

53 人贊同

我就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六個月時做了手術摘除晶狀體,相當于眼睛被遮蓋了六個月。

屬于形覺剝奪性弱視。所有的醫院都表示以現在的醫學水準還沒有辦法治愈。視力按照國家标準算是盲人(0.1以下),但還是能看清一些東西。

具體表現,一個是眼球震顫。整體效果相當于永遠坐在行駛在土路上的卡車裡看東西。

然後是極度弱視,能看清物體的顔色(可能對顔色的敏感度比一般人還強點?以前網上有個顔色分辨的測試,我能做滿分),但是輪廓非常模糊。在我眼裡所有人的臉都是一個個黃色的橢圓,上面依稀有幾個點。是以臉盲,隻能通過發型、聲音和服裝認人。

戴上度數極高的凸透鏡後可以大約能看清近處的東西,閱讀基本沒有問題,隻是慢一點。但是遠處的東西就完全糊了,想看遠處的東西隻能用望遠鏡。而且因為需要貼很近才能看清,姿勢很難看,小時候别人總是問:”你是在看東西還是在聞東西?“

想要看清一個東西時視野會集中在很小的一塊地方。比如走路時如果看腳下就必須低頭,擡頭看行人和路況就會被腳下的台階絆倒。

因為隻用一隻眼睛看的時候震顫會緩解一些,是以沒法同時使用兩隻眼睛。基本沒有立體視覺。總是不小心碰翻東西,用筷子夾東西有困難,吃飯的時候隻能夾面前的兩盤菜,所有球類運動無緣。腿上永遠都是一塊塊撞的淤青,走在沒有紅綠燈的地方會比較危險。

嚴重駝背。因為一隻眼睛視力比另一隻好,長期單側使用,導緻脊柱有點側彎。

社交恐懼,直到二十幾歲才學會看着别人的臉說話(之前因為反正看不清,就完全沒有這個意識)但至今看不清人的表情,感覺和人交往會有隔膜。

不過還是堅強地活下來并且上學工作結婚生子了。感謝CCTV,感謝MTV,感謝父母沒有放棄,努力讓我上學,讓我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我知道有差不多情況的孩子因為父母沒有讓上學,成年後完全脫離社會)。

作者:宇文弘毅

連結: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744453/answer/692637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首先來講,小兒視力發育的關鍵期是從出生到約一歲,如果蒙住一個月,可能會出現視覺的發育落後,不過我想還是能夠恢複的,但是一年之後就不可逆了。

視覺的發育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首先,視覺的感受器眼睛就足夠複雜。

關“視覺神經系統是怎麼形成的?”的思考

以至于我們要有專門的眼科來治療眼睛相關的疾病。

另外,我們視覺的産生不僅僅是有了這個感受器就能行,還要有一整套的傳導通路,處理器,傳出裝置等。其中就包括了視神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皮質等。

關“視覺神經系統是怎麼形成的?”的思考

可以說,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部位的問題都可能導緻我們視覺出現問題。

除此以外,視覺經驗也是必不可少的。曾經有過這樣的例子,有一位患先天性白内障的成年人,因為之前一直在農村,沒有醫療條件治療,是以沒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成年之後他做了白内障手術,非常期待自己看見光明後的生活。誰知道事與願違,他擁有光明後的生活是異常痛苦的,因為他完全看不懂眼前的世界!他感覺一切都是混亂的,幾米外的門他卻感覺就在眼前,很小的東西他感覺很大,關鍵是眼前的混亂場景讓他的前庭功能也受到影響,他感覺站不穩,甚至惡心,嘔吐。就這樣,他最後又把自己的雙眼蒙上了。

這個例子就是一位完全沒有視覺經驗的人恢複視覺之後的狀況。小兒的視覺形成過程很複雜,需要很多因素的共同完成。例如眼外肌,睫狀肌的發育,視網膜視杆細胞視錐細胞的光線刺激,視覺通路裡神經細胞突觸連接配接的建立及重構,視皮質對視覺信号的加工成像等等,更重要的是,視覺的産生需要和其他感覺的發育相輔相成,例如聽覺,我們聽到一個聲音會下意識的轉頭去看,例如嗅覺,我們聞到一個味道會在大腦中出現以前的一幅畫面,例如本體位覺,我們通過看到的畫面來調整自己的姿态以及肌肉的松弛和緊張。這一切都是共同發育的,當你缺少一項時,它就會發育成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以保持平衡。而當你又恢複回來時,這個系統已經不習慣你的存在了,反而會不适應。

說個類似的,聽說呆着特制眼鏡,讓人的視覺效果上下颠倒,過一段時間,颠倒會回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