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術之外】關于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這次聊一下興趣

前言:

     咳咳,沒人規定CSDN必須寫IT方面的文章吧hhhhh,今天倒是想寫一下我的一項愛好,以及一份影片分析。

     雖然我目前在讀計算機專業,而且平時也寫些IT方面的拙作,但其實我本人還是一位十分業餘(甚至連業餘都談不上)的天文學狂熱愛好者!

     回想當初高一時,我曾經給全班講了二十多分鐘的蟲洞理論,以及我當時想象出的空間位移機,講了一半任課老師也來了,老師示意我繼續講完,最後還占了老師課上十分多鐘的時間,現在想想真的是饒有趣味而又值得回憶的一件事。

     下圖是我高中時整理的一部分天文學知識,以及我的偶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人生經曆。記得在讀高中時,學習累了,有時候就會看一下,如今雖然已步入大學階段,但是這個小本子我是一直裝在書包裡,而且也看的少了,因為明白自己可能以後無緣這個行業,也是自己比較菜,這個行業的要求也非常之高,是以就當作一種興趣一直埋藏在心底,但這種對于天文學的癡迷卻是可以稍經觸碰便可以迸發出來的。

【技術之外】關于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這次聊一下興趣

本文緣由:

     今天學習困乏後,碰巧觀看了一部叫做《星際穿越》的影片,相信很多人也都看過,這是一部2014年首映的電影,影片劇情感人至深,尤其是這部影片中對于宇航員的感情刻畫,對于親情的割舍,寰宇的無盡孤寂,在此對所有宇航員緻敬,而這部影片中令我感觸最深的當然是它的天文方面的知識,以及非常的想象力,而正是這些因素,又觸碰到了我的天文學興趣點,使我難以按捺住自己的思緒,于是以此文為載體,”發洩“一下我的”語言中樞“。

【技術之外】關于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這次聊一下興趣

觀影有感:

  • 1.影片中的未來機器人TARS的構造
  • 2.摩爾斯電碼
  • 3.關于一個影片中某個問題的透徹分析:既然蟲洞是未來人放的,但是在未來人放之前這個地方就不應該有蟲洞,因為對當時人類來說還沒發展到未來,既然不應該有蟲洞為什麼這裡卻有了蟲洞?這不是自相沖突嘛?
1.未來機器人TARS的構造:

     影片中的機器人的設計令我非常感興趣,它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設計,實作的功能也非常實用。不知從事相關領域的大佬會不會在這種形态的人工智能上投入精力。

【技術之外】關于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這次聊一下興趣
【技術之外】關于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這次聊一下興趣
【技術之外】關于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這次聊一下興趣
【技術之外】關于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這次聊一下興趣
2.摩爾斯電碼:

     影片中,正是通過摩斯電碼,用引力操縱手表的指針的抖動與停頓,身處五維空間的父親才得以與處于三維空間的女兒進行交流,(雖然理論上可以穿越時間到未來,但是卻無法回到過去,然而在五維空間中,過去與未來不過是一個可觀測的時間線,通過引力,我們就可以在五維空間中操作三維空間中任意時間的多數物件,經過查閱資料,我覺得摩斯電碼其實可以讓我聯想到我們很多IT人都熟悉的哈夫曼編碼,如下方的第二張圖,正是一種樹形結構。

     百度百科:摩斯摩爾斯電碼也被稱作摩斯密碼,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号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标點符号。它發明于1837年,是一種早期的數字化通信形式。不同于現代化的數字通訊,摩爾斯電碼隻使用零和一兩種狀态的二進制代碼,它的代碼包括五種:短促的點信号“・”,讀“滴”(Di)保持一定時間的長信号“—”,讀“嗒”(Da)表示點和劃之間的停頓、每個詞之間中等的停頓,以及句子之間長的停頓。它可以是電報電線中的電子脈沖,同時也可以是一種機械的或是視覺的信号(如閃光)。在一般的情況下,随意的任何一種能把書面字元用可變長度的信号表示的編碼方式,都是能夠稱之為摩爾斯電碼。

【技術之外】關于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這次聊一下興趣
【技術之外】關于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這次聊一下興趣
3.既然蟲洞是未來人放的,但是在未來人放之前這個地方就不應該有蟲洞,因為對當時人類來說還沒發展到未來,既然不應該有蟲洞為什麼這裡卻有了蟲洞?這不是自相沖突嘛?

我認為所使用到的思維:離散數學、自互動變性遞歸(我自己造的詞)、順序結構、邏輯思維以及最重要的——想象力。

我的猜測:影片中,墨菲和父親所處的三維空間與父親後來所處的五維空間,可看作一個互互相動式的遞歸,前者受後者影響,前者感覺到後者,後者可以不受時間影響地用引力向前者傳遞資訊,是以,這個故事的邏輯就是,以及從三維出去的人發現了來自五維的“他們”放置的黑洞,進而三維的人們到五維去給還在三維的人傳遞資訊,而這第一次遞歸時,這蟲洞是怎麼放的呢,影片中雖說是“他們”放的,而如果将“他們”的意思了解為未來的人類,那麼他們在這第一次遞歸時,又是怎麼跳出了這個遞歸邏輯而放上了這個黑洞呢,即人類本身需要依靠這個黑洞才可以有後續的發現,但如果沒有後來的發現,人類得以延續,又怎麼會成功放置這個黑洞呢,如果用邏輯符号表示,則為因為有P事件(蟲洞被放置),才會有Q事件(後續的探索與發現),而Q事件才可以産生P事件,是以最初的最初,是産生不了P事件的,而故事的開端,便是以P事件作為開端,也就是故事中所說,”‘他們’放置了一個蟲洞,我們可以利用這個蟲洞“,是以,這樣推理是不和邏輯的,而問題出在哪呢,顯然,明顯是P事件之前還有一個事件,才可以終結這個遞歸,使之變為順序事件,也就是順序結構,也就是說,在我們所認為的第一次遞歸事件之前,還有第零次,而正因為這個第零次的存在,使得這個互動遞歸(三維與五維不斷觸發事件的遞歸)的解釋不再成立,進而變為了一個簡單的順序事件,而這第零次是什麼呢,那根據影片中的故事推得的結論隻有一個——B計劃的實施,當初影片故事開頭交代了此次任務有A,B兩個計劃,而如果從遞歸的意義上了解,如果從五維空間思考那麼一直是在不斷循環A計劃,也就是不抛棄地球上的人,而故事最後也是這樣演繹的,然而這樣邏輯就說不通了,而且我們也分析出不能用遞歸了解,是以,必然是B計劃曾經被執行過,是以說,在最初,此次任務是經曆了B計劃的,而且這個最初正是時間線上第一次出航的時候,那時,A計劃失敗了,地球人最終都窒息而死,但B計劃一定是成功了,人類的受精卵得以在新星球培育,并經曆了很長時間的進化(因為科技也要發展到可以制造蟲洞的地步),而這些未來的人類,為了拯救祖先,去放置了那個最初的蟲洞(因為時間隻能穿越到未來,無法回到過去,是以我推測是通過引力實作的,因為引力的傳播不受時間這一次元參數的影響,也就說,五維的引力可以操縱三維時接裡的任一時間點的事務,是以,他們可能正是利用這種方式才放置了那個黑洞),是以,人類得以利用此蟲洞最終使得A計劃成功,而男主口中的”他們“是指未來的男主和他們這批探險隊,并讓各種情景得到了證明,握手也好,推書也好,然而,事實上,掌握并改變這一切的,确是曾經,也就是最初的最初,在B計劃中延續了人類後代。證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