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要老師對娃好,這件事情不能少(不是送禮拍馬屁)

女兒進入國小後,我就特别清楚地認識到,她和我小時候不一樣,絕對不是老師眼裡那個乖巧的孩子,不像我當年那樣學習成績好,而且還特别懂事。

她成績中不溜秋,整天“傻樂傻樂“的,很多國小生會在乎的榮譽,她看得挺淡的,那些課代表啊、班幹部啊,同學們選她了,她也挺開心,但完全沒有那種“非要做到”的勁頭。

以前和大家提過,我人生的第三次成長,就是認識到,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這道坎我其實已經跨過去了。

相信很多關注我的讀者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承認普通和躺平,真的還是不同的。

比如,我在和老師的溝通上,就一直不是個“躺平”的家長。我一直相信,學校是個延續的家庭,是以我需要更多地和老師們接觸,了解家長,了解孩子,大家才能真正的“家校合作”。

孩子不出色,甚至在班裡還常“出點問題、惹點事”,老師就可能總來找家長告狀,家長群裡、私信裡、還有放學接娃的時候,老師都可能突然點名批評。

這真是很讓人煩惱的事,說多了,自己都懷疑自己家娃到底行不行,是不是太差了。

那今天想跟“普娃”的父母們聊聊,有一個辦法能讓娃“積極主動地進步”,還能讓老師對娃的态度更好,更積極,少來告狀吐槽——這個方法就是,家長主動去找老師,向老師誇獎自己的孩子。

圖檔來源:《放牛班的春天》↓

很多朋友看到這裡,也許明白了我的用意,孩子都需要關注,而得到他們在意的人(比如家長、老師等)的正向關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激勵孩子的方式。

但道理都懂,操作起來肯定有難度,畢竟“主動”誇自己人,這件事聽上去挺别扭,而且稍微做得不好,也容易讓老師覺得咱們家長不夠客觀。

是以,“怎麼誇”就很關鍵了,我有兩個原則。

01

達不到标準,誇過程

小D幼稚園就有手工作品,講真,按照小D當時的能力,根本做不到她們幼稚園曬出來的優秀作品(雖然不少朋友會吐槽,那都是拼爹媽)。

我當時也有抱怨,但後來換位思考,手工作業的核心是鼓勵父母和孩子有高品質互動,結果好的一定是能最直覺讓老師感受到“育兒誠意”,因為老師看不到我們和孩子在家互動的過程。

我那時就經常會在小D的手工作品裡放上一張小卡片,有時是分享小D創作的想法,有時是分享我們互動一起做的時候的小花絮。

這個“多做一步的自賣自誇”,不僅讓老師看到了孩子努力的過程,也看到了家長陪伴過程的用心,這是很多老師都歡迎也非常喜歡的方式。

也許還會有人說,我們老師肯定不吃這套的,他們要業績,就希望家長替孩子做,做得漂亮。我爸爸曾經是國小老師,這樣的情況我從小就聽聞過,的确是有的。

但對我來說,我不想改變環境,而是在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後來小D上國小了,第一學期頻繁被老師在微信群裡圈,直接曬女兒“狗爬”的字。

但我仍然堅持“誇”,我主動和老師溝通,小D目前的情況,我們家庭制定的計劃,時不時發“進步”的對比照給國文老師看。

這樣的誇,不僅讓我這個剛剛當國小生的媽媽心态穩住了,而且國文老師也發生了轉變,到後半學期的時候,小D的字仍然不是班級裡寫得最好的,但老師會主動表揚小D的進步、堅持和努力。

這是在幫助父母也是在幫助老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都說,結果重要,過程也重要,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和老師難免也會忘記。

那我們的“主動誇”,就是讓成人都能看到孩子的不容易,隻有被看到的孩子,才能被賦能。

02

無法打分的,主動誇

進入學校後,孩子大部分的發展都是用“分數”衡量的,這一點作為父母的我,完全了解,畢竟這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

但我始終持一個觀點,父母要做孩子的外部調節器,學校沒有的/忽略的,家庭要補足。是以,我也會主動和老師去誇小D身上那些“無法被打分”的品質。

我和小D一直保持着睡前聊天的習慣,她也會和我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情。比如前不久,她告訴我,老師表揚她,國文默寫滿分。

這個就是很典型的“可以被打分”的項目,那我就會順着這個結果和她聊:你什麼感受?你自己最自豪的是什麼?有沒有不舒服/沮喪的部分?(圍繞孩子自己的感受聊)。

于是,我就了解到,滿分的确讓小D高興,但更讓她高興的反而是,之前好幾次她默寫出錯,老師和同學對她的鼓勵;還有她想了很多辦法,讓總是出錯的那幾個字寫對了(想象法啊、關聯法啊等等)。

我當時就告訴小D,記住别人對我們的好,别人對我們的幫助,等以後别人也需要這樣的幫助時,我們也要毫不吝啬地給予,讓愛流動起來,我們的幸福感就會更高。

然後我又大大地表揚了小D的學習政策,總是出錯的地方,如果一味用老方法不斷去做,有時候就有點“傻”,這就好像在錯誤的跑道上跑,看着很累,但卻離結果越來越遠。

你發現錯了,自己能想辦法找新方法,這比默寫滿分更棒!

之後,我就主動向老師誇,不是關于小D默寫滿分,而是她提到的“感恩”和“學習方法”的這兩點。

這就是幫助家長,也是在幫助老師,用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孩子,這樣的“主動誇”,也是讓我們家長的教育觀傳遞給老師。

當老師和家長都清楚,我們養育孩子的重點不僅僅是成績時,也許“家校合一”的作用才能發揮到最大。

03

欣賞視角,而不是問題視角看孩子

幼稚園/國小就是個分水嶺,很多父母從“自己的娃好可愛啊”,變成了“看看别人家的娃”。

有了“别人“的對比後,我們對孩子說得最多的,經常就是指出孩子的問題,卻少了很多鼓勵和誇獎。

今天提到的要對老師“主動誇”,不僅僅是個溝通方法,其實也是個育兒的底層心态。

那就是,不管孩子多大,我們都要用欣賞視角而不是問題視角看孩子。

當我們可以養成主動向老師誇自己的孩子時,我們也就擁有了更加全面的視角和更加平和的心态。

這一點随着孩子越長大越重要,因為我們時刻要知道,進入班級,走上社會,第一名永遠隻有一個。

好的家庭教育并不是拼盡全力養出一個時刻“第一”的孩子,而是真的可以給到孩子勇氣唱出那句心聲,誰說站在光裡的才是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