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hive怎麼處理過濾掉滿足多個多個條件的記錄_Hive基礎面試題總結

 點選關注上方“知了小巷”,

設為“置頂或星标”,第一時間送達幹貨。

1. 描述一下Hive動态分區和分桶使用場景和使用方法

  1. 分區

按照資料表的某列或某些列分為多個分區,分區從形式上可以了解為檔案夾,比如我們要收集某個大型網站的日志資料,一個網站每天的日志資料存在同一張表上,由于每天會生成大量的日志,導緻資料表的内容巨大,在查詢時進行全表掃描耗費的資源非常多。那其實這個情況下,我們可以按照日期對資料表進行分區,不同日期的資料存放在不同的分區,在查詢時隻要指定分區字段的值就可以直接從該分區查找。分區是以字段的形式在表結構中存在,通過describe table指令可以檢視到字段存在,但是該字段不存放實際的資料内容,僅僅是分區的辨別。

  • (1) 靜态分區
  • (2) 動态分區
  • (3) 靜态分區和動态分區的差別

靜态分區與動态分區的主要差別在于靜态分區是手動指定,而動态分區是通過資料來進行判斷。詳細來說:

靜态分區:

  • 靜态分區是在編譯期間指定的指定分區名。
  • 支援load和insert兩種插入方式。
  • 适用于分區數少,分區名可以明确的資料。

動态分區:

  • 根據分區字段的實際值,動态進行分區
  • 是在SQL執行的時候進行分區
  • 需要先将動态分區設定打開
  • 隻能用insert方式
  • 通過普通表選出的字段包含分區字段,分區字段放置在最後,多個分區字段按照分區順序放置。
  1. 分桶

分桶是相對分區進行耕細粒度的劃分。分桶将整個資料内容按照某列屬性值得到hash值進行分區,如果按照name屬性分為3個桶,就是對name屬性值的hash值對3取模,按照取模結果對資料分桶。如取模結果為0的資料記錄存放到一個檔案,取模為1的資料存放到一個檔案,取模為2的資料存放到一個檔案。

對于每一個表(table)或者分區,Hive可以進一步組織成桶,也就是說桶是更為細粒度的資料範圍劃分。Hive也是針對某一列進行桶的組織。Hive采用對列值進行哈希,然後除以桶的個數求餘的方式決定該條記錄存放在哪個桶當中。把表(或者分區)組織成桶(Bucket)有兩個理由:

  • (1) 獲得更高的查詢處理效率

    桶為表加上了額外的結構,Hive在處理有些查詢時能夠利用這個結構。具體而言,連接配接兩個在(包含連接配接列的)相同列上劃分了桶的表,可以使用Map端連接配接(Map-Side join)高效的實作。比如join操作,對于join操作的兩個表有一個相同的列,如果對這兩個表都進行了桶操作。那麼将儲存相同列值的桶進行join操作就可以,可以大大減少join的資料量。

  • (2) 使取樣(samping)更高效

    在處理大規模資料集時,在開發和修改查詢的階段,如果能在資料集的一小部分資料上試運作查詢,會帶來很多友善。

2. Hive是怎麼內建HBase的?

  1. 首先我們需要将HBase的用戶端jar拷貝入Hive lib目錄下。
  2. 修改hive/conf下的hive-site.xml配置檔案,在最後添加如下屬性:
  1. 啟動Hive,建立管理表hbase_table_1,指定資料存儲在HBase表中。 類似下面的方式:
  1. 往Hive表hbase_table_1表中插入資料。

CDH版本不需要額外操作,相同CDH版本下的軟體已經做過整合。重點是HBaseStorageHandler。

3. Hive查詢的時候on和where有什麼差別?

左右關聯時:

  • 條件不為主表條件時,放在on和where後面一樣。
  • 條件為主表條件時,放在on後面,結果為主表全量,放在where後面為主表條件篩選過後的全量。

sql1: 如果是left join在on上寫主表a的條件不會生效,全表掃描。sql2: 如果是left join在on上寫副表b的條件會生效,但是語義與寫到where條件不同。sql3: 如果是inner join在on上寫主表a、副表b的條件都會生效。sql4: 建議寫SQL,大部分的語義都是先過濾資料然後再join,是以在不了解join on+ 條件的情況下,條件盡量别寫在on後,直接寫到where後就OK了。

on中的條件是在join時執行,where中的條件,是在join結束後對結果集進行執行過濾。

4. Hive裡面的left join時怎麼執行的?

不考慮where條件下,left join會把左表所有資料查詢出來,on及其後面的條件僅僅會影響右表的資料(符合就顯示,不符合全部為null);

在join階段,where子句的條件都不會被使用,僅在join階段完成以後,where子句條件才會被使用,它将從比對階段産生的資料中檢索過濾。

是以左連接配接關注的是左邊的主表資料,不應該把on後面的從表中的條件加到where後,這樣會影響原有主表中的資料。where後面:是先連接配接生成臨時查詢結果,然後再篩選。on後面:先根據條件過濾篩選,再連接配接生成臨時查詢結果。

對于條件在on加個and還是用子查詢,查詢結果是一模一樣的,至于如何使用。需要分情況, 用子查詢的話會多一個MapTask,但是如果利用這個子查詢能過濾很多資料的話,用子查詢還是比較建議的,因為不會加載太多的資料到記憶體中,如果過濾資料不多的情況下,建議使用on後面加and條件。

5. Hive内部表、外部表、分區表

  1. 内部表、管理表(MANAGE TABLE)
  • 與資料庫中的Table在概念上是類似的。
  • 每一個Table在Hive中都有一個相應的目錄存儲資料。
  • 所有的Table資料(不包括External Table)都儲存在這個目錄中。
  • 删除表時,中繼資料與資料都會被删除
  1. 外部表
  • 指向已經在HDFS中存在的資料,可以建立Partition。
  • 它和内部表在中繼資料的組織上是相同的,而實際資料的存儲則有較大的差異。
  • 外部表隻有一個過程,加載資料和建立表同時完成,并不會移動到資料庫目錄中,隻是與外部資料建立一個連接配接。當删除一個外部表時,僅删除連接配接和中繼資料。
  1. 分區表
  • Partition對應于資料庫的Partition列的聚集索引
  • 在Hive中,表中的一個Partition對應于表下的一個目錄,所有的Partition的資料都存儲在對應的目錄中。

6. Hive和MySQL的差別,大資料為什麼不用MySQL做大規模資料存儲和資料處理?

Hive是基于Hadoop建構的一套資料倉庫分析系統,它提供了豐富的SQL查詢方式來分析存儲在Hadoop分布式檔案系統中的資料:可以将結構化資料檔案映射為一張資料庫表,并提供完整的SQL查詢功能;可以将SQL語句轉換為MapReduce任務運作,通過自己的SQL查詢分析需要的内容,這套SQL簡稱Hive SQL,使得不熟悉MapReduce開發人員可以友善地利用SQL語言-查詢、彙總和分析資料。而MapReduce開發人員可以把自己寫的Mapper和Reducer作為插件來支援Hive做更複雜的資料分析。

它與關系型資料庫的SQL略有不同,但支援了絕大多數的語句如DDL、DML以及常見的聚合函數、連接配接查詢、條件查詢。它還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進行資料提取轉化加載,用來存儲、查詢和分析存儲在Hadoop中的大規模資料集,并支援UDF(User-Defined Function)、UDAF(User-Defined AggregateFunction)和UDTF(User-Defined Table-Generating Function),也可以實作對map和reduce函數的定制,為資料操作提供了良好的伸縮性和可擴充性。

Hive不适合用于聯機事務處理(OLTP),也不提供實時查詢功能。它最适合應用在基于大量不可變資料的批處理作業。Hive的特點包括:可伸縮(在Hadoop的叢集上動态添加裝置)、可擴充、容錯、輸入格式的松散耦合。

Hive建構在基于靜态批處理的Hadoop之上,Hadoop通常都有較高的延遲并且在作業送出和排程的時候需要大量的開銷。是以,Hive并不能在大規模資料集上實作低延遲快速的查詢。例如,Hive在幾百MB的資料集上執行查詢一般有分鐘級的時間延遲。

是以,Hive并不适合那些需要高實時性的應用,例如,聯機事務處理(OLTP)。Hive查詢操作過程嚴格遵守Hadoop MapReduce的作業執行模型,Hive将使用者的HiveQL語句通過解釋器轉換為MapReduce作業送出到Hadoop叢集上,Hadoop監控作業執行過程,然後傳回作業執行結果給使用者。Hive并非為聯機事務處理而設計,Hive并不提供實時的查詢和基于行級的資料更新操作。Hive的最佳使用場景是大資料集的批處理作業,例如,網絡日志分析。

總結:

  • 查詢語言不同,Hive是hql語言,MySQL是SQL語句
  • 資料存儲位置不通,Hive是把資料存儲在HDFS上,而MySQL資料是存儲在自己的系統中
  • 資料格式,Hive資料格式可以使用者自定義,MySQL有自己的系統定義格式
  • 延遲性,Hive延遲較高,而MySQL延遲較低
  • 資料規模,Hive存儲的資料量超級大,而MySQL隻是存儲一些少量的業務資料
  • 底層執行原理:Hive底層預設使用的是MapReduce,而MySQL是Executor執行器

7. 簡述Hive調優

【Hive企業級調優】

  1. 設定本地模式
  2. 并行執行
  3. JVM重用
  4. 嚴格模式
  5. 合理設定map和reduce的數量
  6. Fetch抓取
  7. 防止資料傾斜參數的開啟,會生成兩個MR job
  8. explain執行計劃,通過執行計劃來調節SQL語句

8. Hive資料傾斜原因和處理

  1. 産生原因
  • (1) K分布不均勻
  • (2) 業務資料本身的特性
  • (3) 建表時考慮不周
  • (4) 某些SQL語句本身就有資料傾斜,例如:大表join小表:其中小表key比較集中,分發到某一個或幾個Reduce上的資料遠高于平均值。大表join大表:但是分桶的判斷字段0值或空值過多,這些空值都由一個Reduce處理,非常慢。group by:group by次元過小,某個值的數量過多,處理這個值的Reduce非常耗時。Count Distinct:某特殊值過多,處理此特殊值的Reduce耗時。
  1. 解決方案

參數調節

Map端部分聚合,相當于Combiner。

有資料傾斜的時候進行負載均衡,當選項設定為true,生成的查詢計劃會有兩個MRJob。第一個MRJob中,Map的輸出結果會随機分不到Reduce中,每個Reduce做部分聚合操作,并輸出結果,這樣處理的結果是相同的Group By Key有可能被分發到不同的Reduce中,進而達到負載均衡的目的;第二個MRJob再根據預處理的資料結果按照Group By Key分布到Reduce中(這個過程可以保證相同的Group By Key被分不到同一個Reduce中),最後完成最終的聚合操作。

SQL調整

  • 如何join:關于驅動表的選取,選用join key分布最均勻的表作為驅動表,做好列裁剪和filter操作,以達到兩表做join的時候,資料量相對變小的效果。
  • 大小表join:使用map join讓小的次元表(1000條以下的記錄條數)先進記憶體。在Map端完成Reduce操作。
  • 大表join大表:把空值的Key變成一個字元串加上随機數,把傾斜的資料分到不同的Reduce上,由于null值關聯不上,處理後并不影響最終結果。
  • count distinct大量相同特殊值,将值為空的情況單獨處理,如果是計算count distinct,可以不用處理,直接過濾,在最後結果中加1。如果還有其他計算,需要進行group by,可以先将值為空的記錄單獨處理,再和其他計算結果進行union all。
  • group by次元過小:采用sum() group by的方式來替換count(distinct)完成計算。
  • 特殊情況預處理:在業務邏輯優化效果不大的情況下,有些時候是可以将傾斜的資料單獨拿出來處理。最後union回去。

9. Hive的自定義函數實作了什麼接口什麼方法?

Hive自定義函數包括三種:UDF UDAF UDTF。

  1. UDF:一進一出,繼承了UDF類,并重寫evaluate方法。
  2. UDAF:聚合函數,多進一出。如count max min
  3. UDTF:一進多出,如lateral view explore

10. HiveSQL如何查詢A表中B表不存的資料?

11. 如何控制Hive中Mapper和Reducer的個數?

  1. 控制Hive任務中的map數

    通常情況下,作業會通過input的目錄産生一個或者多個map任務。

    主要的決定因素有:input的檔案總個數,input的檔案大小,叢集設定的檔案塊大小(目前為128MB,可以在Hive中通過set dfs.block.size;指令檢視到,該參數不能自定義修改)

    舉例:假設input目錄下有1個檔案a,大小為780MB,那麼Hadoop會将該檔案a分割成7個塊(6個128MB的塊和1個12MB的塊),進而産生7個map數。假設input目錄下有3個文a, b, c大小分别為10M、20M、130M,那麼Hadoop會分割成4個塊(10M、20M、128M、2M),進而産生4個map數,即,如果檔案大于塊大小(128MB),那麼會拆分,如果小于塊大小,則把該檔案當成一個塊。

  • 問題1  是不是map數越多越好?

    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一個任務有很多小檔案(遠遠小于塊大小128MB),則每個小檔案也會被當做一個塊,用一個map任務來完成,而一個map任務啟動和初始化的時間遠遠大于邏輯處理的時間,就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而且,同時可執行的map數是受限的。

  • 問題2 是不是保證每個map處理接近128MB的檔案塊,就高枕無憂?

    答案是不一定,比如有一個127MB的檔案,正常會用一個map去完成,但這個檔案隻有一個或者兩個小字段,卻有幾千萬的記錄,如果map處理的邏輯比較複雜,用一個map任務去做,肯定也比較耗時。

針對上面的兩個問題,需要分别減少map數和增加map數來解決:

  • (1) 通過合并小檔案,減少map數?假設一個SQL:

該任務的inputdir /xxxx/p_data/p_data-etl/pt/pt=20200915公有194個檔案,其中很多是遠遠小于128MB的小檔案,總大小9GB,正常執行會用194個map任務。Map總共消耗的計算資源:SLOTS_MILLIS_MAPS=623020 我通過以下方法來在map執行前合并小檔案,減少map數:

在執行count語句,用了74個map任務,map消耗的計算資源:SLOTS_MILLIS_MAPS=333500,對于這個簡單的SQL任務,執行時間上可能差不多,但節省了一半的計算資源。

其中,100000000辨別100MB,CombineHiveInputFormat是用來表示在執行前對小檔案進行合并,大于檔案塊大小128MB的,按照128M來分割,小于128MB大于100MB的,按照100M來分割,把哪些小于100MB的(包括小檔案和分割大檔案剩下的),進行合并,最終生成了74個塊。

  • (2) 如何适當的增加map個數?當input的檔案都很大,任務邏輯複雜,map執行非常慢的時候,可以考慮增加map數,來使得每個map處理的資料量減少,進而提高任務的執行效率。假設有這樣一個任務:

如果表a隻有一個檔案,大小為120MB,但包含幾千萬的記錄,如果用1個map去完成這個任務,肯定是比較耗時的,這種情況下,要考慮将一個檔案合理的拆分成多個,這樣就可以用多個map任務去完成。

這樣會将a表的記錄,随機的分散到包含10個檔案的a_1表中,再用a_1表代替a表,則會用10個map任務來完成。每個map任務處理大于12MB(幾百萬記錄)的資料,效率肯定會好很多。

map數量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使得大資料量利用合适的map數,使得單個map任務處理合适的資料量。

  1. 控制Hive任務中的reduce數

Hive自己如何确定reduce數:reduce個數的設定極大影響任務執行效率,不指定reduce個數的情況下,Hive會猜測确定一個reduce個數,

計算reducer數的公式很簡單N=min(參數2,總的輸入資料量/參數1);

如果reduce的輸入(map的輸出)總大小不超過1G,那麼隻會有一個reduce任務

調整reduce個數方法一

調整hive.exec.reducers.bytes.per.reducer參數的值:

調整reduce個數方法二

reduce個數也不是越多越好

和map數量一樣,啟動和初始化reduce也會消耗時間和資源;另外,有多少個reduce,就會有多少個輸出檔案,如果生産了很多小檔案,而且這些小檔案是作為下一個任務的輸入,則也會出現小檔案過多的問題。

什麼情況下隻有一個reduce?

有時候,不管資料量有多大,也不管有沒有設定調整reduce個數的參數,任務中一直都隻有一個reduce任務;其實隻有一個reduce任務的情況,除了資料量小于hive.exec.reducers.bytes.per.reducer參數值之外,還有以下原因:

  • (1) 沒有group by的聚合計算

    比如直接寫成

  • (2) order by 全局排序
  • (3) 有笛卡爾積 這些操作隻能找辦法來變通和避免,沒有其他好的辦法,Hadoop不得不用一個reduce去完成;同樣,在設定reduce個數的時候需要考慮兩個原則:大資料量利用合适的reduce數,單個reduce任務處理合适的資料量。

12. Hive中的Order, Sort, Cluster, and Distribute By

  1. order byHive中的order by與傳統的SQL語言中的order by作用是一樣的,會對查詢的結果做一次全局排序,是以,在Hive中使用order by,所有資料都會到同一個reducer進行處理。大量資料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耗時的操作。如果制定了參數hive.mapred.mode=strict(預設值是nonstrict),這時就必須指定limit來限制輸出條數,因為所有資料都會在同一個Reducer端進行處理,資料量大的情況下可能出不來結果,是以在strict模式下必須指定輸出的條數。
  2. sort by

    Hive中指定了sort by,那麼在每個Reducer端都會做排序,也就是說保證了局部有序(每個reducer出來的資料都是有序的,但是不能保證所有的資料是有序的,除非隻有一個reducer),好處是:執行了局部排序之後可以為接下去的全局排序提高不少的效率(再做一次歸并)。

  3. distribute by和sort by一起使用

    distribute by是控制map的輸出在reducer是如何劃分的,比如有一張店鋪表store,mid是所屬商戶,money是商戶的盈利,name是店鋪名字。HiveSQL語句:

所有mid相同的資料會被發送到同一個reducer去處理,因為指定了distribute by mid,統計出每個商戶中各個商店的盈利的排序(排序是全局有序的,相同商戶是在同一個reducer處理)。distribute by要在sort by之前。

  1. cluster by

    cluster by的功能就是distribute by和sort by相結合,功能是一樣的。

被cluster by指定的列隻能是降序,不能指定asc和desc。

13. Hive中的split、coalesce以及collect list函數的用法?

  1. split将字元串轉化為數組,即split('a,b,c,d') ==> ["a","b","c","d"]
  2. coalesce(T v1, T v2, ...)傳回參數中的第一個非空值:如果所有值都為null,則傳回null。如果某個預設值為null,想要傳回的不是null,而是0或者其他值,可以使用coalesce函數:
  1. collect_list将分組中的某列轉換為一個數組傳回,不去重(列轉行函數)。
  1. collect_set也是将分組中的某列轉為一個數組傳回,但是去重。

14. 描述一下資料庫中的null,null在Hive底層是如何存儲的?

  1. null與任何值運算的結果都是null,可以使用is null、is not null函數指定其值為null情況下的取值。
  2. null在Hive底層預設使用'\N'來存儲,可以通過alter table test set SERDEPROPERTIES('serialization.null.format'='a')來修改。
  3. 查詢出t1表中存在但是t2表中不存在的id相對應的t1表的所有字段。

15. Hive中有哪些儲存中繼資料的方式及其特點

  • 内嵌模式,資料庫derby,也是基于Java、JDBC和SQL标準
  • 本地模式,MySQL資料庫,資料存儲模式可以自己設定,持久化好,檢視友善。
  • 遠端模式,用于非Java用戶端通路中繼資料庫,在服務端啟動MetaStoreServer,用戶端利用Thrift協定通過MetaStoreServer通路中繼資料庫。将MetaStore分離出來獨立成一個Hive服務(可以部署多個),可以避免認證資訊洩露等。

16. 生産環境中為什麼建議使用外部表?

  1. 因為外部表不會加載資料到Hive,減少資料傳輸、資料還能共享。
  2. Hive不會修改資料,是以無需擔心資料的損壞。
  3. 删除表時,隻删除表結構、不删除資料。

往期推薦:

MapReduce和YARN基礎面試題總結

HDFS基礎面試題總結

建設資料中台到底有什麼⽤?

資料中台從哪⾥來,要到哪⾥去?

資料中台在⽹易電商業務的最佳實踐

知了小巷

長按識别二維碼,一鍵關注

hive怎麼處理過濾掉滿足多個多個條件的記錄_Hive基礎面試題總結
hive怎麼處理過濾掉滿足多個多個條件的記錄_Hive基礎面試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