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某些部分有借鑒大神處,共勉之。
說到最大公約數的算法,最熟悉的還是輾轉相除法,又名歐幾裡德算法(Euclidean algorithm)。在求最大公數的時候,輾轉相除法是利用以下性質來确定兩個正整數 a 和 b 的最大公因子的:
1. 若 r 是 a ÷ b 的餘數, 則gcd(a,b) = gcd(b,r)
2. a 和其倍數之最大公因子為 a。
另一種寫法是:
1. a ÷ b,令r為所得餘數(0≤r<b),若 r = 0,算法結束;b 即為答案。
2. 互換:置 a←b,b←r,并傳回第一步。
第一種寫法是利用遞歸實作,第二種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其輾轉過程。實作代碼如下:
int gcd(int m,int n) //遞歸
{
if(n==0)
return m;
else
return gcd(n,m%n);
}
//調用: n=gcd(a,b);
int gcd(int m,int n) //遞歸
{
if(n==0)
return m;
else
return gcd(n,m%n);
}
//調用: n=gcd(a,b);
今天第一次了解另一種求最大公約數算法——更相減損法(等值算法),其實個人認為也可了解為輾轉相減法。。。
此處借用百科解釋一下其原理:《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專著,其中的“更相減損術”可以用來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即“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數,以少減多,更相減損,求其等也。以等數約之。”
翻譯成現代語言如下:
第一步:任意給定兩個正整數,判斷它們是否都是偶數。若是,用2約簡;若不是執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較大的數減較小的數,接着把所得的差與較小的數比較,并以大數減小數。循環執行這個操作,直到所得的減數和差相等為止。
則第一步中約掉的若幹個2與第二步中等數的乘積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約數。
其中所說的“等數”,就是最大公約數。求“等數”的辦法是“更相減損”法。
代碼如下:
int gcd(int m,int n) //更相減損法
{
while(m!=n) //輾轉相減
{
if(m>n)
m-=n;
else
n-=m;
}
return m;
}
實作代碼如下,由于本人屬于小水一名,簡單的東西容易忘記,代碼中附加了幾種變量交換方式 ,共勉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gcd(int m,int n) //遞歸
{
if(n==0)
return m;
else
return gcd(n,m%n);
}
/*
int gcd(int m,int n) //輾轉相除法
{
int p;
while(n)
{
p=m%n;
m=n;
n=p;
}
return m;
}
int gcd(int m,int n) //更相減損法
{
while(m!=n)
{
if(m>n)
m-=n;
else
n-=m;
}
return m;
}
*/
void swap(int &m,int &n) //引用 ,交換變量 (無傳回值)
{
int temp;
temp=m;
m=n;
n=temp;
}
/*void swap(int *m,int *n) //指針,交換變量
{
int temp;
temp=*m;
*m=*n;
*n=temp;
}
調用:swap(&m,&n);
int swap(int &m,int &n) //不用輔助變量,交換 (此兩種方法指針通用)
{
m=m+n;
n=m-n;
m=m-n;
}
調用:swap(m,n);
int swap(int &m,int &n)
{
m=m^n;
n=n^m;
m=m^n;
}
調用:swap(m,n);
*/
int main()
{
int a,b;
while(1)
{
printf("please enter the two positive integers: ");
scanf("%d%d",&a,&b);
if(a<b)
swap(a,b);
printf("the greatest common divisor gcd: %d\n\n",gcd(a,b));
}
system("pause");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