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服務選型---HTTP OR RPC

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提過,在微服務的選型方面,使用什麼協定來建構微服務體系,一直是個比較熱門的話題,目前,較常用的是http和rpc兩種方式,本文将對比這兩種方式的優劣,進而使得讀者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去選擇通訊方式。

RPC:遠端過程調用(Remote Produce Call),自定義資料格式(較為通用的有Protobuf和Json),基于原生的TCP進行通訊,速度快,效率高。

HTTP:超文本傳輸協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種網絡協定,通常在7層模型的傳輸層,其本身基于TCP,有特定的傳輸格式。現在的浏覽器采用的都是Http協定(此處Https歸為Http,其是在Http基礎上做了加密操作)

微服務選型---HTTP OR RPC

OSI七層模型

正如上文所說,HTTP處于七層模型的最頂端,即應用層,TCP處于第四層,即傳輸層。HTTP較TCP相比,包含了大量的HTTP頭部資訊,這就使得有用資訊比低,傳輸效率低。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更多的是傳輸速度快,QPS(Query Per Second)優,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HTTP的可讀性似乎不是那麼重要了。

在一般情況下,兩個應用或者接口之間的調用方式,可以分為HTTP和RPC兩種,如下圖所示:

微服務選型---HTTP OR RPC

最最簡單的方式,如果是部門之間,那麼建議使用HTTP方式,這樣使得耦合度盡可能的低,在業界,有個不成文的約定,就是部門之間盡量使用HTTP方式來調用,即使有時候中間件比如REDIS或者KAFKA使得業務實作更容易,這樣的目的隻有一個,在出現問題的時候,防止雙方互相推卸責任。

現在繼續回到上圖,在上圖中,RPC其功能上較HTTP更為豐富,大緻包括:

1、server選擇:

目前大部分RPC架構在底層server選擇上都使用的輪詢。假如有server端有ip0, ip1,ip2,ip3...ipn,在client内部實作一個機制,即某次調用的ip0 服務,那麼下次就調用ip1的服務。

輪詢方式,如果被調用的服務負載較低,或者業務功能簡單、永不出錯(理想情況下),那麼這種基本就能滿足業務需求。但是随着接觸網際網路的使用者越來越多,QPS達到百萬級别,這樣在伺服器扛不住,或者某一台伺服器當機的情況下,上面這種簡單的輪詢方式顯然不能滿足一個優秀的RPC架構的需求,這就使得在server選擇上面,需要考慮下遊服務的負載情況以及該服務的可用性等等因素。

2、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現在業界通用的RPC協定是Protobuf以及Json,在調用端,将需要的參數進行序列化(Protobuf)和封裝(Json),在被調用放則進行反序列化和解析,進而拿到對應的參數進行資料處理。

3、通信:

RPC之間的通信,一般有HTTP、TCP和UDP三種,HTTP的優缺點上面已經有提,是以此處不再進行贅述。TCP是業界使用最多的通信方式,其特點是可靠傳輸,後面筆者将會深入帶大家了解下TCP。而對于UDP,大家第一印象就是不可靠的,因為其隻負責将資料包傳輸出去,不管對方有沒有接收到,這樣就導緻對于比較重要的業務,使用可靠的TCP進行傳輸,對于不重要的業務,使用HTTP進行通訊,這就顯得UDP比較雞肋。

4、容錯:

容錯功能,是一個優秀的RPC架構非常重要的功能,比如,如果下遊某個伺服器挂了,或者下遊所有服務均不可用,那麼是否能夠保證整個業務正常運作,即不至于影響其他業務線。筆者所負責的業務之前就有存在該情況,在節假日的時候,流量可能會較平時增加很多。這樣就有可能導緻下遊某些服務扛不住了,進而導緻整個業務線或者資料流受到了影響,由于臨時擴容需要時間,也需要人員配合,這就一定程度上導緻流量浪費,業務異常,進而引起收入損失。從該點來看,限流和熔斷,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

上面,我們簡單介紹了HTTP以及RPC,HTTP方式較簡單,但效率低,RPC效率高,但是實作起來非常複雜。是以,對于這倆的選擇,目前沒有一個标準,隻能依賴業務場景,進行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