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斷有技術開發人員和項目團隊提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鍊上擴容和鍊下擴容。
鍊上擴容,就是直接在區塊鍊上“動手術”——修改規則,包括區塊大小、共識機制等等。比如,将比特币區塊鍊的區塊大小直接從 1M 擴容到 32M、128M 甚至是 2G(這就是 BTC、BCH 和 BSV 在區塊大小上的分歧),再比如現在被給予厚望的、“以太坊 2.0”将會采用的技術方案——分片技術(Sharding)。
鍊下擴容,是指在主鍊之外建立第二層交易網絡,是以鍊下擴容也被稱為“Layer 2”。
如果将鍊上擴容類比為道路的拓寬,那麼鍊下擴容就是在旁邊建立高架橋、隧道、小路等等。
目前的鍊下擴容方案中,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用于擴充支付,比如比特币上的閃電網絡;一類是用于擴充智能合約;還有一類是用于鍊下計算。
那麼,都有哪些相對比較被大衆所熟知的鍊下擴容方案呢?
毫無疑問,知名度最廣的鍊下擴容方案就是比特币的閃電網絡(Lightning Network)。2016 年 1 月 14 日,閃電網絡的“白皮書”(論文)發表,随後大量的開發者對此進行了開發和測試。2017 年 1 月,第一個閃電網絡的實作——lnd,釋出了 Alpha 版本。2017 年夏天,比特币閃電網絡的基礎工作已經完成。截至目前,閃電網絡一共有 10423 個節點,34780 條通道,鎖定了 821.1BTC。
2019.11.14 比特币閃電網絡現狀,來源:1ML
當然,目前的閃電網絡也還處于發展階段,并不是特别成熟。2018 年 3 月,閃電網絡節點就遭受到了 DDOS 攻擊,導緻大約 200 個節點離線。
跟比特币閃電網絡類似的,是以太坊上的鍊下擴容方案——雷電網絡(Raiden Network)。雷電網絡支援即時轉賬、低成本、可擴充和保護隐私,但底層協定相當複雜,實作起來也不容易。
Liquidity Network 是雷電網絡的競争對手。其主要目的是将交易從以太坊轉移到支付管道上,同比特币的閃電網絡一樣,Liquidity Network 的使用者也能夠來回進行交易,在這個過程中無需支付手續費,隻有在開啟通道和關閉通道時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以上都屬于鍊下擴容中的支付擴充,分層側鍊 Plasma 則屬于智能合約的擴充。Plasma 是開發者 Joseph Poon 與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合寫的以太坊分層側鍊,主要的目标是将大量的智能合約計算轉移到側鍊上,而不是在以太坊主鍊上執行。
Celer Network 也是一個知名度較高的鍊下擴容方案。其主要目标是建立一個在現有和未來區塊鍊之上運作的通用網絡系統,讓每個人都可以快速建構、營運和使用高度可擴充的 DApp。
截至目前,已知的鍊下擴容方案已有三十多種,但都處于發展的早期。究竟哪些擴容方案能夠率先成熟并幫助現有公鍊解決可擴充性問題,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鍊上擴容和鍊下擴容,你更看好哪一類擴容方案?為什麼?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