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網絡中ism三個頻段,RFID複習題1(參考)解析

一、填空題

1、自動識别技術是應用一定的識别裝置,通過被識别物品和識别裝置之間的接近活動,自動地擷取

被識别物品的相關資訊,常見的自動識别技術有語音識别技術、圖像識别技術、射頻識别技術、條碼識别技術(至少列出四種)。

2、RFID的英文縮寫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3、RFID系統通常由電子标簽、讀寫器和計算機通信網絡三部分組成。

4、在RFID系統工作的信道中存在有三種事件模型:

①以能量提供為基礎的事件模型

②以時序方式提供資料交換的事件模型

③以資料交換為目的的事件模型

5、時序指的是讀寫器和電子标簽的工作次序。通常,電子标簽有兩種時序:

TTF(Target Talk First),RTF(Reader Talk First)。

6、讀寫器和電子标簽通過各自的天線建構了二者之間的非接觸資訊傳輸通道。根據觀測點與天線之

間的距離由近及遠可以将天線周圍的場劃分為三個區域:非輻射場區、輻射近場區、輻射遠場區。

7、上一題中第二個場區與第三個場區的分界距離R為R=2D2/λ。(已知天線直徑為D,天線波長為 。)

8、在RFID系統中,讀寫器與電子标簽之間能量與資料的傳遞都是利用耦合元件實作的,RFID系統

中的耦合方式有兩種:電感耦合式、電磁反向散射耦合式。

9、讀寫器和電子标簽之間的資料交換方式也可以劃分為兩種,分别是負載調制、反向散射調制。

10、按照射頻識别系統的基本工作方式來劃分,可以将射頻識别系統分為全雙工、半雙工、時序系統。

11、讀寫器天線發射的電磁波是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外空間傳播,是以距離讀寫器R處的電子标簽的

功率密度S為(讀寫器的發射功率為P Tx,讀寫器發射天線的增益為G Tx,電子标簽與讀寫器之間的距離為R):S= (P Tx·G Tx)/(4πR2)。

12、按照讀寫器和電子标簽之間的作用距離可以将射頻識别系統劃分為三類:

密耦合系統、遠耦合系統、遠距離系統。

13、典型的讀寫器終端一般由天線、射頻子產品、邏輯控制子產品三部分構成。

14、控制系統和應用軟體之間的資料交換主要通過讀寫器的接口來完成。一般讀寫器的I/O接口形式

主要有:USB、WLAN、以太網接口、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

15、随着RFID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應用對RFID系統的讀寫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的讀寫器也将朝着多功能、小型化、便攜式、嵌入式、子產品化的方向發展。

16、從功能上來說,電子标簽一般由天線、調制器、編碼發生器、時鐘、存儲電路組成。

17、讀寫器之是以非常重要,這是由它的功能所決定的,它的主要功能有:

與電子标簽通信、标簽供能、多标簽識别、移動目辨別别。

18、根據電子标簽工作時所需的能量來源,可以将電子标簽分為有源/無源标簽。

19、按照不同的封裝材質,可以将電子标簽分為紙、塑膠、玻璃。

20、電子标簽的技術參數主要有傳輸速率、讀寫速度、工作頻率、能量需求。

21、未來的電子标簽将有以下的發展趨勢:成本低,體積小,容量大,工作距離遠。

22、完整性是指資訊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保證資訊完整性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協定、糾錯編碼方法、密碼校驗和方法、數字簽名、公證。

23、常用的差錯控制方式主要有檢錯重發、前向糾錯、混合糾錯。

24、差錯控制時所使用的編碼,常稱為糾錯編碼。根據碼的用途,可分為檢錯碼和糾錯碼。

25、在發送端需要在資訊碼元序列中增加一些差錯控制碼元,它們稱為監督碼元。

26、設資訊位的個數為k,監督位的個數為r,碼長為n=k+r,則漢明不等式為:2r-1≥n。

27、兩個碼組中對應位上數字不同的位數稱為碼距,又稱漢明距離,用符号D(a,b)表示,如兩個

二進制序列a=111001,b=101101,則D(a,b)=2。

28、最常用的差錯控制方法有奇偶校驗、循環備援校驗、漢明碼。

29、在偶校驗法中,無論資訊位多少,監督位隻有1位,它使碼組中“1”的數目為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