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工作煩躁了,讀會書+輕音樂會讓你安靜下來,撇棄浮躁。整理不易,歡迎白嫖 ~如何閱讀一本書
- 本書介紹
- 1.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 1.1 閱讀環境
- 1.2 主動的閱讀
- 1.3 棒球賽中的捕手
- 1.4 真正的閱讀
- 1.4.1 半瓶醋
- 1.4.2 自我發現的學習
- 2.閱讀的層次
- 3.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 4.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 4.1 系統化的閱讀
- 4.2 粗淺的閱讀
- 4.3 速讀
- 4.3.1 逗留與倒退
- 4.4 提出問題
- 書的分類
本書介紹
這是本為閱讀的人,或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而寫的書。尤其是想要閱讀書的人。說得更具體一點,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了解能力的人而寫。這裡所謂"閱讀的人 "(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習慣于從書寫文字中吸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了解的人,就和過去曆史上每一個深有教養、智慧的人别無二緻。除了擷取資訊與了解外,閱讀還有一些其他的目标,就是娛樂。無論如何,本書不會談論太多有關娛樂消遣的閱讀。那是最沒有要求,也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做到的事。而且那樣的閱讀也沒有任何規則。任何人隻要能閱讀,想閱讀,就能找一份讀物來消遣。
閱讀的目标: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了解而讀。
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以及自我發現型的學習之間的差。
當閱讀脫離指導時,自我的閱讀就是在書中尋找你的疑問。本書将告訴你如何找到答案。
1.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1.1 閱讀環境
電視觀衆、收音機聽衆、雜志讀者所面對的是一種複雜的組成-一從獨創的華麗辭藻到經過審慎挑選的資料與統計一目的都在讓人不需要面對困難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由"自己"的思緒。但是這些精美包裝的資訊效率實在太高了,讓觀衆、昕衆或讀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結論。相反的,他們直接将包裝過後的觀點裝進自己的腦海中,就像錄放影機願意接受錄影帶一樣自然。他隻要按個"倒帶"的鈕,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當言論。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現得宜。
1.2 主動的閱讀
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這個讀者比另-個讀者更主動一些,他在閱讀世界裡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強一些,收獲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讀者對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書籍,要求的越多,獲得的就越多。
1.3 棒球賽中的捕手
雖然嚴格說來,不可能有完全被動閱讀這回事,但還是有許多人認為,比起充滿主動的寫跟說,讀與昕完全是被動的事。寫作者及演說者起碼必須要花一點力氣,聽衆或讀者卻什麼也不必做。昕衆或讀者被當作 種溝通接收器,“接受"對方很賣力地在"給予”、“發送"的訊息。這種假設的謬誤,在認為這種"接收"類同于被打了一拳,或得到一項遺産,或法院的判決。其實完全相反,聽衆或讀者的"接收", 該像是棒球賽中的捕手才對。有些作者完全知道如何"控球”:他們完全知道自己要傳達的是什麼,也精準正确地傳達出了。因很公平地,比起一個毫無"控球"能力的"暴投"作家,他們是比較容易被讀者所"接住"的。
1.4 真正的閱讀
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麼都沒有,隻憑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隻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了解力做挑戰(當然也有例外需要向人請教的情況,後續會談及)。在讀書時,如果你運用的隻是你的記憶力,其實你除了那些訊息之外一進制所獲。你并沒有被啟發。要能被啟發,除了知道作者所說的話之外,還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為什麼會這麼說。
1.4.1 半瓶醋
蒙田說:"初學者的無知在于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于學後。“第一種的無知是連字母都沒學過,當然無法閱讀。第二種的無知卻是讀錯了許多書。英國詩人亞曆山大·蒲 (Alexande Pope) 稱這種人是書呆子,無知的閱讀者。總有-些書呆子讀得太廣,卻讀不通。希臘人給這種集閱讀與愚蠢于一身的人一種特别稱呼,這也可運用在任何年紀、好讀書卻讀不懂的人 。他們就叫"半瓶醋” (Sophomores)
1.4.2 自我發現的學習
自我發現的學習是必要的一一這是經由研究、調查或在無人指導的狀況下,自己深思熟慮的一種學習過程。即便是經過指導,指導的過程也隻是相當于給樹苗澆水施肥,而樹苗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大。當讀一本書離開導師的時候,我們需要自己從書中挖掘疑問,也要懂得如何從書中找到答案。這也正是本書的目的。
2.閱讀的層次
閱讀分為四個層次。
基礎閱讀 (elementary reading) 。這種閱讀停留在國小生認字的階段。但是要注意的是當這本書是國外的書籍,認識其中每個字的含義也非常重要。
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這種閱讀通常是用較短的時間速覽全書,了解書的架構。但是很難掌握一本書的重點。
分析閱讀 (analytical reading) 。這種閱讀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如果說檢視閱讀是在有限的時間内,最快也最完整的閱讀,那麼分析閱讀就是在無限的時間裡,最好也最完整閱讀。
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隻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主題閱讀 (syntopical reading) 。這種閱讀也可以稱作比較閱讀 (comparative reading) 。也就是在閱讀這本書後需要與閱讀過的相關書籍做一個比較,列舉出它們之間的相關支出,提出一個所有書都提到的主題。
3.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美國最先開始全民教育,這也造就了它成為今天高度開發的工業化社會。從國小的ABC教學法到後來的音标教學法,從大聲閱讀到默讀再到大聲閱讀,美國在提倡全民教育理念和教育批判的壓力下不斷提升對于閱讀的指導。一般國小一年級是以卡片為學習材料,一年下來基本可以認清幾百個字了。然後可以閱讀基本的一些讀物,甚至對閱讀産生興趣。國小畢業到國中再到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随着教育的持續和閱讀的增多而增強,但是在大學時,美國教育界發現,不少學生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至少一半的學生是“半瓶醋”,故增設了閱讀課程來抓以前學過的閱讀知識,或是以前壓根沒有提倡過的閱讀理念。總而言之,當一個學生到了9年級基本上都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閱讀。
4.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4.1 系統化的閱讀
第一步是略讀,看主題,看目錄。開始讀的時候,從目錄中與主題較貼近的幾個章節開始讀起。最後,東翻翻西翻翻,念一兩個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是不要太多,就這樣把書讀一遍,注意留意書的主題脈絡,最重要的是,不要忽視最後兩三頁。現在,在花了幾分鐘,不超過一小時的時間裡,你已經了解了書的大緻内容,心理清楚了書中是否有自己繼續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有必要繼續讀下去。你也應該更加清楚,書的分類,以便将來作為參考。附帶一提的是,這是一種十分主動的閱讀。一個人如果不夠集中,就很難進行這樣的閱讀,回想一下,有多少次,你準備看一本書的時候,翻看了幾頁,腦海卻陷入了白日夢的狀态中。按照這個方法閱讀時,你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偵探,跟随作者的思路尋找線索。
4.2 粗淺的閱讀
粗淺的閱讀,我們大多數人所受的教育,都說是要去注意那些我們不懂的地方。我們被教導說,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我們被教導說,讀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或論說,就去查百科全書或其他相關資料。我們被教導說,要去查注腳、學者的注釋或其他的二手資料以獲得幫助。但是如果時候不到就做這些事,卻隻會妨礙我們的閱讀,而非幫助。是以正确的 做法是: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4.3 速讀
許多書其實是連略讀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書隻需要快速讀過就行了。有少數的書需要用某種速度,通常是相當慢的速度,才能完全了解。一本隻需要快速閱讀的書卻用很慢的速度來讀,就是在浪費時間,這時速讀的技巧就能幫你解決問題。每一本書’不論是多麼難讀的書,在無關緊要的間隙部 分就可以讀快一點。而一本好書,總會包含一些比較困難,應該慢慢閱讀的内容。速讀就是需要去分析出哪些部分需要慢慢閱讀。
4.3.1 逗留與倒退
一些不熟練的閱讀者在每看過兩三行之後,眼睛就自然地"倒退氣 regress)到原點——也就是說,他們又會倒退到先前讀過的句子與那一行去了。你可以自己做這樣的訓練:将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這個"指針"順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眼着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動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繼續練習下去,繼續增快手的動作,等到你發覺以前,你的速度已經可以比以前快兩三倍了。總而言之,略讀或粗讀一本書總是個好主意。尤其當你并不清楚手邊的一本書是否值得細心閱讀時(經常發生這種情況),必須先略讀一下。略讀過後,你就會很清楚了。
4.4 提出問題
:你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一一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的問題。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書的分類
大多數數可以分類為小說或是論述性的書籍,論述性的書籍旨在說明一些實用的東西,又可以分很多種,比如曆史類,文學類,心理學類,情感類等等。其次書籍還可以分為哲學類和科學類。如果一本書的内容大多超乎你日常的經驗,那麼這本書是科學類的,它是作者基于自身的經驗所作,否則即為哲學類。
閱讀過程:
11/12真正的閱讀
11/16閱讀的層次
11/23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
12/3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