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 許每個初學Python的程式員最早接觸的概念中都有For循環,這一點理所當然, for循環可以在不費吹灰之力的情況下對資料執行很多操作。 然而,大量的使用for循環也可能會讓使用者的思維拘泥于簡單的疊代中,而忽略了一些更加高效且簡潔的疊代方法。 如何讓你的for循環告别繁複擁抱簡潔,如何重新開機探索Python循環疊代的大門,希望以下幾個小技巧能夠給你啟發。 Zip:同時在兩個清單中循環 筆者在實踐中發現代碼可以同時在兩個數組中進行循環。要想在其他的程式設計語言中做到這一點相對來說難度大很多,這也展現出了Python的簡易性。要達到同時在兩個數組中進行循環這一目的,隻需使用zip()函數。
for first,second in zip(array1,array2): print(first) print(second)
在一個偶整數序列和一個奇整數序列中使用這一方法就能展現出這一函數的功 效。
odds = [1,3,5,7,9]evens = [2,4,6,8,10]for oddnum, evennum in zip(odds,evens): print(oddnum) print(evennum)
以上函數輸出的結果便是:
12345678910
In Range函數:編寫C-Style循環 C-Style似乎看起來有點兒平凡,但它能在循環中煥發光彩。
for i in range(10): print(i) if i == 3: i.update(7)
C語言愛好者可能覺得以上的代碼并不是C-Style循環,但如果不想自己動手編寫疊代函數,以上内容已經是最完美的形式了。 不過筆者熱衷于“浪費時間”,是以決定編寫一個新的疊代程式來寫出盡可能完美的C-Style循環。
classforrange: def__init__(self, startOrStop,stop=None, step=1): if step == 0: raise ValueError('forrangestep argument must not be zero') if not isinstance(startOrStop,int): raise TypeError('forrangestartOrStop argument must be an int') if stop is not None and notisinstance(stop, int): raise TypeError('forrangestop argument must be an int') if stop is None: self.start = 0 self.stop = startOrStop self.step = step else: self.start = startOrStop self.stop = stop self.step = step def__iter__(self): returnself.foriterator(self.start, self.stop, self.step) classforiterator: def__init__(self, start, stop,step): self.currentValue = None self.nextValue = start self.stop = stop self.step = step def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defnext(self): if self.step > 0 andself.nextValue >= self.stop: raise StopIteration if self.step < 0 andself.nextValue <= self.stop: raise StopIteration self.currentValue =forrange.forvalue(self.nextValue, self) self.nextValue += self.step return self.currentValue classforvalue(int): def__new__(cls, value,iterator): value =super(forrange.forvalue, cls).__new__(cls, value) value.iterator = iterator return value defupdate(self, value): if not isinstance(self, int): raiseTypeError('forvalue.update value must be an int') if self ==self.iterator.currentValue: self.iterator.nextValue =value + self.iterator.step
Filter()函數:隻對需要的資料進行循環 在處理大量的資料時,使用filter函數能夠使得資料在使用時效果更佳。Filter函數正如其名,其功效是在對資料進行疊代前進行過濾。當隻需要使用某一範圍内的資料而且不想再添加一個條件時,filter十分實用。
people = [{"name": "John","id": 1}, {"name": "Mike", "id": 4},{"name": "Sandra", "id": 2}, {"name":"Jennifer", "id": 3}]for person in filter(lambda i:i["id"] % 2 == 0, people):... print(person)...{'name': 'Mike', 'id': 4}{'name': 'Sandra', 'id': 2}
Enumerate()函數:對次元進行索引 在Python中使用枚舉函數可以讓Python将從數組中輸出的清單索引進行編号。筆者制作了一個包含三個元素的清單對這一功能進行展示:
l = [5,10,15]
現在可以利用以下方法來通路數組索引:
l[1]10l[0]5l[2]15
在這些清單中進行枚舉時,次元的索引位置和次元會結合産生一個新的變量。 請 注意這一新變量的類型。 Python會自動将這些索引置入一個元組之中,這一點十分奇怪。筆者還是傾向于從隻有一個元素的Python庫中獲得這些結果。還好,我們可以把這些枚舉函數置入到一個Python庫中。
data = dict(enumerate(l))
輸入以上代碼之後就會得出:
>>> data{0: 5, 1: 10, 2: 15}
Sorted()函數:使用資料中進行排序,而非使用前 Sort函數對于常常需要處理大量資料的人來說至關重要,它将字元串根據首字母A到B進行排列,将整數和倍數自負無窮起由小至大排列。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函數無法用于帶有字元串和整數或浮點數的清單。
l = [15,6,1,8]for i in sorted(l): print(i)16815
也可以将相反的參數設為False來進行逆運算。
for i in sorted(l,reverse = True): print(i)15861
對于可用的最後一個參數,可以使用key函數。 Key是一個應用于已知循環中的每個次元的函數。 而筆者偏向于使用lambda,Lambda會創造一個匿名但仍可調用的函數。
l.sort(key=lambda s: s[::-1])
寫代碼時,遇到大量的帶有疊代的資料在所難免。 簡潔成就卓越,這些方法能夠使代碼簡潔明了并且運作起來更快。 循環的世界值得你繼續探索!
- END -
文源網絡,僅供學習之用。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往期精彩
◆ 50款開源工具你都用過嗎?
◆ python+C、C++混合程式設計的應用
◆ python網絡爬蟲的基本原理詳解
◆ Python自動操控excel,一小時解決你一天的工作
◆ 如何用Python增強Excel,減少處理複雜資料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