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指令在面試中也算是常見問題啦,不管怎麼樣都應該稍微了解一點。
下面隻做最簡單記錄,具體要在終端自己敲敲印象才深刻!
一、使用者管理
1. 添加使用者
useradd username # 添加名為username的使用者
passwd username # 為使用者username添加密碼
useradd -r username # 添加名為username的系統使用者
useradd -d path username # 添加名為username的使用者,并制定home目錄路徑path
2. 檢視使用者
id # 顯示目前使用者id、組資訊
who # 顯示目前使用者資訊
id username # 顯示使用者名為username的使用者資訊
who -a # 顯示目前使用者詳細資訊
who -b # 顯示系統上一次啟動時間
3. 切換使用者
su # 切換到root使用者
su username # 切換到指定使用者
二、目錄操作
1. 建立目錄
mkdir 目錄名 # 建立目錄
mkdir -m a=權限 目錄名 # 建立目錄并設定相應權限(r--read, w--write等)
mkdir -pv {目錄名1,目錄名2...} # 批量建立目錄
2. 删除目錄
rmdir 目錄名 # 删除空目錄(必須是空目錄)
rm -d 目錄名 # 删除目錄
rm -di 目錄名 # 删除目錄,删除前會先詢問使用者
rm -r 目錄名 # 遞歸的删除目錄及目錄下所有子目錄
rm -rf* # 會将目前目錄下所有内容删除,慎用
3. 切換目錄
cd # 切換至root根目錄
cd / # 切換至系統根目錄
cd 目錄名 # 切換至指定目錄
cd ../ # 傳回上一層目錄
4. 檢視目錄内容
dirs -l # 顯示目前目錄路徑
pwd # 顯示目前工作目錄
ls # 檢視目前目錄下目錄/檔案
ls -a # 檢視所有目錄/檔案,包括隐藏檔案
ls -l # 以長清單形式展示檔案/目錄詳細資訊
ls -t # 以修改時間倒序檢視目錄/檔案
ls -i # 顯示檔案/目錄inode号
5. 移動目錄
6. 壓縮
7. 解壓縮
三、檔案操作
1. 建立檔案
2. 檢視檔案
cat filename # 檢視檔案内容
cat -n filename # 檢視檔案内容,每行開頭顯示行号
cat -E filename # 檢視檔案内容,每行以$結尾
tac filename # 檢視文檔,從最後一行開始顯示
3. 編輯檔案
vim filename # 進入編輯文本
'''
進入之後按i,進入Insert模式,文檔的最下面會有insert辨別,這個模式下可以插入删除檔案内容;
按esc可以退出編輯狀态,改為指令狀态(這種狀态下無法直接編輯文檔,隻能輸入指令);
退出編輯狀态之後:
1. 按x可以删除光标所指的一個字元
2. 按dd可以删除光标所在的一行字元
3. 輸入:wq可以儲存并退出,:q是退出,:q!是強制退出
'''
4. 移動檔案(目錄也适用)
5. 删除檔案
rm -i filename # 删除檔案,删除前會詢問使用者
rm -f filename # 忽略不存在檔案,不進行删除提示
6. 拷貝檔案/目錄
cp -p filename path # 将檔案拷貝到指定路徑
cp filename re-filename # 複制檔案到目前路徑并重命名re-filename
cp dirname re-dirname # 複制檔案夾到目前路徑并重命名re-dirname
7.比較檔案/目錄差異
diff file1 file2 # 比較兩個檔案的差異
diff dir1/ dir2/ # 比較兩個檔案夾的不同
8. 權限修改
四、一些常見的其他操作
clear # 清屏
echo 文本 # 顯示文本
echo -n 文本 # 輸出不帶回車的文本
echo -e 文本 # 可以使用轉義字元
ifconfig # 檢視處于激活狀态的網絡接口
ifconfig -a # 檢視所有狀态的接口
ping ip/域名 # 網絡連接配接檢測(比如檢查主機 127.0.0.1)
date # 列印系統時間
date %m%d%H%M%S # 按指定格式列印時間
history # 檢視曆史指令
history n # n為整數,檢視最近n條指令
history -c # 清除曆史記錄
df # 列出各檔案系統的磁盤空間實驗情況
df -a # 列出所有檔案系統的磁盤使用情況
df -ia # 列出各檔案系統inode的使用情況
今天先整理到這,明後幾天再慢慢補…
參考部落格:軟體測試常用的Linux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