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達國家發展創業投資的經驗、教訓

(一)美國與中國台灣創業投資的比較及啟示

由于美國與中國台灣地區的創業投資事業均取得了成功,而兩者又分屬于東西方兩種經濟和文化區域,是以比較兩者的發展狀況和運作模式,對于發展中國内地的創 業投資事業,是非常有意義的。 美國的創業投資是從40年代開始發展的,台灣是從80年代開始發展的,經過80年代和90年代的快速發展,美國和中國台灣 地區形成了自己的科技發展模式。我們可以從兩者的比較中獲得啟示,以資借鑒。

  1、由于經濟制度、經濟發展程度、金融深度以及社會文化 環境方面的差異,台灣地區的創業投資發展模式與美國有着很大差别,這種差别突出地展現在管理部門在整個創業投資事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地區有關部門一手出 政策,一手出資金,極大地推動了台灣島内的高科技創業投資事業的發展。大陸在經濟發展、金融深度和社會文化環境方面與台灣地區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台灣地區 管理部門的第一推動力作用可以仿效。根據創業投資事業發展的階段性規律來分析,大陸目前尚處于萌芽階段,迫切需要政府出台若幹鼓勵性政策和管理規 則。 

 2、由于中國大陸經濟制度從所有制結構上看有向混合經濟所 有制演變的趨勢,而80年代原有多種形式的有限責任公司創業投資機構都有着國有資産所有者虛置和内部人濫用權力的問題,是以,大陸在培育未來的創業投資機 構時,一方面要借鑒台灣的方式嚴格稽核,以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來規範,這一方面大陸與台灣有着相同的情況;另一方面中國台灣可借鑒美國的方式,大力發展有 限合夥制的投資機構,推動小型高科技風險企業的發展,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微觀運作基礎,充分發揮個人投資者在創業投資領域的市場化、社會化職能。 

 3、美國與台灣地區在創業投資領域,都有着良好的創業資本變現機制,這是兩地風險基金運作成功的必需條件。在美國,這個提供運作機制的主體市場就是1971年開始運作的納斯達克證券市場。大陸要發展創業投資事業,就必須造就一個創業資本退出的途徑,這是當務之急。 

 4、美國與台灣地區在被投資公司接受創業基金的結構上和創 業基金投入的行業排名上有不同點也有相同點。不同點是,台灣的創業基金有一半放在了擴充期的創業企業裡,而美國略少,台灣對擴延期的投入隻有24%,而美 國略多。這一差别集中顯示了台灣投資管理者的謹慎性,大陸與台灣在基金來源的構成上将有很大的相似性,是以,這種謹慎原則亦可為我們借鑒。從總體看,美國 和台灣地區在這一點上也是一緻的,因為擴充期公司接納的資金都是最多的。在行業排名上,美國與台灣地區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那就是,資訊業即資訊技術占第 一位,生物科技占的比例很小。原因是資訊産業所在産值比重很大,風險較大,是以投入也較多。而現階段,生物工程所占比重較小。對于這一點,要辯證分析,二 十一世紀将是生物科技的新時代,這一領域的産業化前景十分廣闊。1997年台灣宣布5年内将投入200億新台币于該領域,這也說明台灣将提高生物科技在創 業投資中的地位。鑒于這一點,我們可憑藉科研力量與人才在上海浦東地區的優勢,通過類似鼓勵政策來占領這一新世紀産業高地。 5、比較美國與台灣地區在投 資對象選擇、新興公司資本結構方面的差異,台灣地區的限制比較多,美國則較為自由。根據大陸的實際情況,在投資對象選擇上,我們要嚴格限定,而資本結構安 排上,要以鼓勵科技創業者的積極性為目的。

(二)日本發展創業投資業的教訓 日本發展創業投資業的失敗教訓主要有三: 

 一是日本銀行業對創業投資企業的控制,有52%的創業投資 企業是銀行的全資企業,所擁有的資金占創業投資總額的75%。創業投資行業中具有科技背景的人員很少,大多數管理者來自銀行機構,沿襲了銀行的管理體制。 這種狀況阻礙了日本創業投資行業對處于R&D和創業階段的高科技企業的投資機會的過濾和評估,其結果是創業投資集中于企業後期,使投資風險增加,殃及銀行 本身。

  二是日本創業投資沉澱在股票市場上的時間過長,有62% 的創業投資表示在所投資企業上市後仍将繼續持有股份,并以在股市上的操作作為盈利的主要來源。根據統計,日本創業投資企業的收入和支出構成與商業銀行比較 相似,其中收入有46%為貸款利息,22%為股份增值,17%為股份分紅,支出有62%為支付利息,32%為運作費用。這種狀況決定了創業投資的周轉速度 比較慢。 三是沒有形成以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證券市場,這制約了日本創業投資業的發展,導緻創業投資以風險貸款為主。這些情況目前已引起日本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

(三)英國 利用創業投資啟動經濟

 80年代初,由于英國經濟困難和科技政策不合理,新興産業 急劇退潮,傳統工業也停滞不前,在世界市場上英國的産品失去競争力,使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當時,一方面,英國政府沒有向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另一方面,對 于私人投資者來說,向新技術項目投資風險太大,在此情況下,撒切爾夫人執政的英國政府開始倡導創業投資業。 15年來,英國創業投資額年均增長30%, 1997年已占歐洲創業投資總額 的50%,成為全球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創業投資國。現在英國科技領域90%的投資依靠創業資本,同時85%的創業投資用 于發展新興工業。正是由于創業資本的參與,生物工程、資訊技術産業等高科技領域的投資額比1984年增加了9倍,使英國在這些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并且每年 增加就業機會15%,其中最近10年在中小高科技公司新增崗位100萬個。   

 英國創業投資業給我們的啟示,主要在于實施由國家來扶植高 新技術産業,支援私人資本建立創業投資業的政策:(1)制定了鼓勵高科技産品走向國際市場的政策,使最近幾年英國30%的高科技産品用于出口,吸引了大量 本國私人資本(包括中産階級資金)和外國投資;(2)利用稅法和預算法對私人創業投資者、風險資金使用者及管理者規定了優惠稅收政策;(3)利用财政預算 撥款為創業投資業建設基礎設施,以保證私人投資者和創業基金能與迅速發展的高科技公司保持密切聯系;(4)吸引智力資本進入經濟活動,形成刺激新興産業活 動的有效機制;(5)利用創業資本改造工業技術,盤活存量沉澱資産; (6)實施"信貸擔保計劃",規定銀行向創業投資企業提供的貸款,若企業不能償還, 貿工部以2.5%的年息償還債務的70%等;(7)利用官辦技術集團貸款,幫助公營部門取得發明專利和許可證,資助大學師生的研究項目,支援企業的産品和 工藝開發,甚至幫助開辦新的技術公司。貸款期限長達20年,以分享産品許可證的收入報酬。   典型案例:3I集團是英國最大的創業投資公司,其對高新技 術項目的選擇十分嚴格,但一旦選中,就給予比較充足的支援,并積極提供管理,特别是财務管理的咨詢與具體幫助。3I的創業投資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放企 業支票。企業支票一般是大約2.5萬英鎊的貸款,用來支援各種技術發明和設想。如果失敗,貸款無需償還;如果成功,則要求它幫助建立一個企業并從中獲得一 定的股份。二是通過研究公司對大學院校的科技成果進行商業性開發,以創業投資所得報酬的4%歸研究公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