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司開始走下坡路,如何保持個人能力的提升?

在當今行業用人越發緊縮、技術開發者全方位内卷的大背景下,我們一個普通人要怎樣去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利的上升路徑?

大部分人選擇公司都關注錢、人、事

大部分人在選擇新公司、新崗位的時候,常關注的隻有三點:

  • 第一是錢,畢竟要吃飯養家,一個人除了社會責任外,還有家庭責任;
  • 第二點是所謂的人,一方面大家會關注進入新公司後周圍的同僚是否優秀,是否能一起成長;另一方面,也會關注是否能拿到管理權限,會帶多少人的團隊;
  • 第三點是事,具體幹什麼工作,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經驗積累,是否是自己喜歡的。

你可以問問自己,在換工作選擇公司的時候究竟在關注什麼?我猜也離不開這三點。

有的人可能會把工資作為唯一一個選擇名額,這很好了解,一個人背井離鄉來這裡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這個關注點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而我最近遇到的面試者,他考慮是否接受我的 Offer 時主要就在考慮有沒有管理權限。如果新團隊給他管理權限,或者直白地說,他有給别人打績效的權力,他就更願意接下這份 Offer;而沒有管理權限,他很可能就不做考慮了。

還有的人可能是從“事”上考慮的。我們正常想法是,經事越多,人會變得越有經驗、越成熟,或者說越有成長。實際上這是很刻闆的,我們隻能說這個人成長的機率會大一些,但是并不能代表一定會有成長。而一個人的成長又分深度型和廣度型,深度就是縱向地做一個方向、領域的專家,廣度則是橫向,成為多面手,去綜合性地解決各種問題。如果你是一個追求廣度上有所成長、有多涉獵的人,那麼你會傾向于多做事,多嘗試一些新的挑戰,去承擔更多責任。

獨家秘訣是“唯成長論”

錢、人、事這三點本身都沒有什麼問題,但作為我們是否去一家公司的衡量名額,最根本是看什麼呢?是看這三點在自己心中的優先級嗎?很多人可能都是這樣考慮的,但是我認為,最終我們所選擇的應該是一個有利于個人成長的地方。這就是我說的獨家秘訣——“唯快速成長論”。

從我這個理論來說,我們不是單純地考慮錢、人、事,而是看此三點從不同角度能對我們産生什麼作用。

“錢”的作用在于,它能夠幫你緩解一些焦慮,尤其是在這個網際網路行業紅利已經消失殆盡,行業用人越來越緊縮的背景下,當口袋裡有錢的時候,你往往能更有安全感,遇到負面情緒也更容易去排解;而且有錢的話,你遇到變化甚至變故,可能會有多一些思考的時間。

這裡要多說一下,負面情緒是無形當中無時無刻不在幹擾你思考,你總會不自覺得想到它,甚至當你決策時候也會受它幹擾,是以如果你察覺到自己陷入到負面情緒當中,一定要及時進行一些排解的動作,打打球、唠唠嗑、跑步、看書……都可以。

而“人”的作用是什麼,或者換句話說,優秀的同僚以及做管理這件事能帶給你什麼成長呢?

優秀的同僚對于你的視野、人脈的益處不言而喻,不做詳細展開。

至于管理這件事兒,這裡我們仍總是有一個刻闆印象,就是對于一個員工是否成長的關鍵評價名額,就是看他是否開始做管理,這也是面試中常問的一個方面,是以很多人會容易走入一個誤區:盲信管理。

其實根據我的經驗,做管理大機率是看坑位的。

如果你要去的這家公司碰巧能給你提供管理崗位的機會,你還有一定管理經驗,或者你跟新老闆前期建立起一定信任關系,那沒問題,這個時候我建議你勇敢去做。

但如果你在這家公司沒有任何基礎,比如你跟新老闆、新團隊并沒有建立任何信任關系,那如果你問我,我大機率不會建議你去做管理。

因為你作為一個 Leader 空降過去,各方面要處理的問題比你重新組建團隊、比你自己在一線做研發、比你做專家性質的工程師……都要更困難,而且你所承擔的壓力也更大。另外,管理本身的價值在 Level 比較低的情況下并不太容易論證,你最終能不能獲得所謂的成長并不好說。

公司開始走下坡路,如何保持個人能力的提升?

而“事”想要做好,實際上更簡單些,主要就是看你對于行業本身的判斷,以及你對于自己想做的工作是否清晰,要怎麼樣去安排時間等等。

“唯成長論”對職業生涯的重要性

為什麼我會如此推崇“唯成長論”呢?因為一個人的成長會在職業生涯中形成兩個重要的正循環。

第一,當你個人成長度足夠好的時候,你會處于一種快樂的狀态。這個時候,你在工作過程當中甚至能感覺到成長的節奏,你會意識到自己跟之前不一樣,正在做一件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情。成長,它能幫助你挖掘出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态。

請你不要輕視心态的重要性,這在你一個整個職業生涯當中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職業生涯最怕“浪費時間”,各行各業都是如此,“浪費時間”的狀态非常容易讓你感到焦慮。因為在内卷的現在,一些公司對于就業年齡有一定限制,如果你在對應的時間沒有達到對應的 Level,某個技術 or 某項能力沒有達到對應的标準,就很容易被淘汰掉。

但感覺到自己在成長會讓你的焦慮感減弱很多,就算你被辭退了、被裁員了,你也會對于成長有更多客觀認知,更有耐心去找下一份工作,你會意識到自身無限的潛力,和更廣闊的世界,進而擁有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态。

第二,你會處于一種加速成長的狀态。結合上述心态的轉變,很自然可以想到,一個不斷成長的人,不管公司是否變更,都會有效延長職業生涯。你的天花闆越高,你的成長速度越快,你的職業生涯越長。

有些公司——我就不說具體的公司了——招聘的标準不斷變化,可能對于 82 年之前的候選人是一套考查标準,87 年的就是另一套标準,93 年的又是别的标準,對于這點,其實公司表面上是要求年齡,實際目的是想通過一個标準化的方式來判斷一個人本身的成長性。候選人在過往的經曆中有沒有成長得足夠快呢?企業方會想,他的年齡到了這個階段,他的級别也走到了相應的 Level,那我可以認為他的成長性是非常好的,我可以錄用他。

可以看出,我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無論是錢也好、人(包括管理)也好、事也好,背後都是要考量一個人成長的軌迹。

看一家公司的成長性:公司!=個人

錢、人、事,這三個要點都可以給你帶來不同方面的成長。但如果把這個衡量的架構從我們打勞工自身遷移到公司層面上來考慮的話,就會涉及到另一個題目,即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是怎麼樣的?我們如何判斷這個公司本身是不是向上發展的?

注意:公司能夠給你帶來個人成長的前提是,你做的工作跟公司的核心業務/潛力業務有關,這樣你的成長和公司的成長是保持一緻的,而不是說,你選擇一家看起來處于上升期的公司,卻做着一些重複的、誰都能做的事兒,并期待能夠有所成長。

大家也知道最近的網際網路行業并不平靜,之前有滴滴下架,美團被罰款,遊戲要規範化,教育行業雙減政策等等。到今天,我們已經看到太多黑天鵝事件了,是以越來越多人也逐漸接受,一個公司的成長速度快與慢、是否能存活、能不能上市,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宏觀政策。

我們普通人,作為“時代的一粒砂”,在此時此刻看到的公司成長性并一定是真實的。這倒不是說這個公司的 HR 或者是老闆會有意欺騙大家,而是說,一家公司的發展往往不确定性很強,強到甚至公司老闆自己也不敢确定,更别說我們資訊滞後的圍觀群衆了。有時候我們看到的繁榮是有迷惑性的。

正因為這種不确定性,我們才不要太顧慮公司的成長性,而應該更看重個人成長。在現今,“唯成長論”才是我保持個人上升的重要法則。

選擇工作時有3不看

那麼,我們在實際抉擇時,如何做取舍呢?我不妨先來說一下,在選擇工作的過程當中有哪 3 點是幹擾到你成長的,是你不應該去看的。

許諾未來的東西不看

比如說你去面試一家公司,老闆跟你說,如果你來兩年,就給你升到進階職級;或者,以後公司上市就給你多少股份……我認為這樣的承諾你不要看得太重。

公司開始走下坡路,如何保持個人能力的提升?

原因并不是大家常說的“畫餅”,我并不認為公司老闆一定是在欺騙我們,其實一個有規模的公司是大機率不會欺騙我們的。那又是為什麼呢?而且,我們不是常說,要有長遠眼光嗎?

其實,我提出這一條正是針對現在這個時代,如今形勢變化太快,承諾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像政策一樣多變,像黑天鵝一樣突然,像市場一樣莫測,可能其中某一個因素就會導緻對方的承諾無法兌現。當你對這件事有高預期的時候,如果公司沒有達到你的預期,你的心态很容易出現負面的變化,很可能沒有辦法在這家公司繼續高效工作,你會想東想西、患得患失,更沒有辦法很好成長。

我的建議是:你不看,但也不要抗拒。你可以轉變自己的想法,把這些承諾當做一個很平常的事情,甚至就當作沒聽見。如果真的實作了,那時候對你反而是一個驚喜。無論如何,一定不要把對方的承諾作為你選擇一家公司的依據,還是要關注你當下的收獲,否則你的決定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

單方面付出的事情不看

在選擇機會時,可能有一些公司會要求你在非工作時間做一些公司任務,占用你額外的時間和精力,這種機會我感覺沒有什麼必要去看了。我并不是否定加班,加班在某些情況下也是有價值的,主要是看加班是否有幫你得到成長,還是隻會占用你自己的思考時間。

在自己的時間裡,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去思考下一步怎麼做,思考你想做什麼,思考你的職業生涯做多久,你的職業規劃是怎樣的,每一年、每家公司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違法的工作不看

有些公司,無論是 Leader 層也好還是管理層,會有一些不好的習慣,讓你去做一些違法的事情。一定要拒絕。

我身邊就有反面案例。之前我有同學做過資料相關的違法操作,已經被警方抓起來了。雖然他也指證是老闆讓他去做這些,但實際上他作為這件事情的執行者,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走下坡路的公司為啥還能去?

到這裡,我們選擇工作的标準,可以了解為:一核心和三不看。

無論這家公司是向上發展,還是向下滑落;也無論這家公司本身的錢多,還是錢少;管理權限大也好,小也好。隻要這家公司能給你帶來成長,并且這個成長對于你的職業生涯是有幫助的,再直接點,就是能提供給你在下一段工作經曆中一定要用到的東西,那我就建議大家選擇這個機會。

現在很多公司網傳褒貶不一,甚至一個公司“身兼多職”,既被評為“良心企業”,又被說成“行業毒瘤”。其實這些都是評論的人站在自己的利益視角來發聲的,是以你究竟要不要去這家公司,不應該完全以這些外部觀點作為決策依據,而要嘗試去找這家公司跟你成長相關的關鍵點,比如我去這家公司能得到哪些東西,可能是其他公司、其他 Offer 給不到我的。

那這裡還涉及到一些常見問題:

被監管的公司的 Offer,我要考慮嗎?

業績走下坡路的公司要不要去呢?

有家公司上市已經很久了,人員流動性并不是很強,比較穩定,但是這家公司業務水準我并沒有管道去了解,要怎麼決策呢?

這些情況是基于你可以挑選的公司有限,那麼,在有限的選擇裡你要考慮另外一個方面:該公司已經做成過什麼事情。尤其需要考慮,這家公司已經做成的事能不能有助于你行業經驗的增長。

一般能夠在業内做足夠久的公司,在某一個方向的技術應該是業内頂尖的,是以該公司做成的項目、做出來的事情大機率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打磨,有很多現成的經驗值得你去學習。

說到經驗,不隻是新手,很多老骨幹也容易在具體做事的時候陷入誤區,即經驗不一定是顯性的,并不一定由你親手創造出來,其實學習他人現成、成熟的經驗對于你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這裡你可能會有另一個疑問:要按這麼說,好像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可以選擇的?

是的。在公司選擇過程中,你不要給自己設定太大的限制,還是那句話,從個人成長性的角度,最終還是去選擇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地方,去做有幫助的事情。

我不會在這裡點名說哪些公司最好去,哪些公司不能去,而且這選擇也跟你個人的發展路徑息息相關,不一定每個人适用。不過我可以再給大家一些建議,比如——

對一些已經在業内形成壟斷的公司,雖然現在網上對這些公司的評價并不算太好,但我建議年輕人依然可以試試,因為往往是這樣的地方,你能學到行業内最先進的東西,你也許能獲得最好的業務支援,也許能進行最前沿的技術挑戰,這些都是有意思、有成長的。

對于非壟斷的公司,你反而可以考慮其中一些小的、相對來說挑戰性比較強的公司,如果你能做好,就會獲得更快速提升的機會,也會有更多的關注和資源支援。而且可能年輕人需要一些不确定性和挑戰性,做起事情才會更有激情。

公司開始走下坡路,如何保持個人能力的提升?

但是這兩個類型公司的選擇,同樣也是以“是否能給你成長帶來幫助”為基準進行判斷的。

時間有限,成長無限

在這裡,我将自己受益最深的一段話分享給你:

作為一個職場人,我們每一份工作都是為下一份工作而做的準備

作為一個逐夢人,我們每一次工作都是為夢想而做的積累

是以,切記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雙眼。這個利益不隻是錢,也可以是所謂的管理,可以是具體的事。如果你根據自己的最終目标,判斷它是一個“殺雞取卵”的行為,那我建議你不要去做,不要再浪費你的時間。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去不返的。

其實,在職場裡也好,在整個行業也好,我們每個個體都是大海裡的浮萍,不确定性是必然的,對抗不确定性的唯一的方法隻有自己的成長。是以,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外界,無論是上司還是公司,而我們在職場中隻需要做一件事,就是保證自己不被幹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