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建冬:構築數字化領域國家競争新優勢,實作中國式現代化

王建冬:構築數字化領域國家競争新優勢,實作中國式現代化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态導讀關注數字中國、金融安全、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後街經濟”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讨論。

【王建冬:構築數字化領域國家競争新優勢,實作中國式現代化】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副主任王建冬認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在目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加快建設強大國内市場的大背景下,應着力打通三組循環,逐漸構築數字化領域國家競争新優勢,助力實作中國式現代化。一是加快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料市場體系,打通資料要素國内國際循環。國内層面,統籌規劃一級市場(資料資源市場)和二級市場(資料産品與服務市場)關聯的資料交易場所體系;國際層面,以雙邊帶動多邊,以試點帶動整體,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資料合作并簽訂雙多邊合作協定,鼓勵試點加入區域性資料跨境合作。二是立體化推進“東數西算”工程,打通算力網與電力網循環。一方面,在中西部地區選址布局大規模資料中心,探索利用西部地區清潔能源建設新一代資料中心;另一方面,在東部優先布局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立東西部地區人工智能資料、算力和算法資源定向輸送通道。三是強化數字中國前沿領域關鍵技術研發,打通數字化技術與産業循環。瞄準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提前布局并持續鍛長闆、補短闆;有效協同上下遊企業、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業組織,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攻關;加快締結數字化技術創新領域高水準雙多邊協定,積極參與制定科技領域國際規則。

摘編自《人民日報》

【田軒:防範金融風險,築牢安全底線】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田軒指出,近些年來,大陸将防範風險作為金融體制改革中的重要任務。客觀上看,金融風險實際上是對實體經濟與金融部門發展失衡、金融企業治理不足、金融體制改革不完善等問題的集中反映,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在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具體來看,可從多個方面築牢金融安全底線。在政策層面,聚焦拉動實體經濟的目标,加強跨周期調節。貨币政策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結構性貨币政策的效能精确性,定向支援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财政政策持續加力提效,通過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強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企業減稅降費工作,尤其是降低民營企業制度性交易及經營營運成本。在行業層面,關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一緻性,穩妥化解風險。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和資源整合機制;對平台企業加強“梯次監管”,在進口端建立一個“防火牆”,在出口端及時清理不良競争、風險較大的企業,做好動态監管和及時糾偏工作。此外,還要加強新技術手段運用,完善金融安全“梯次監管”網絡。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能力建設,健全金融領域法律法規和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資料等新興技術,建立全國性的金融監管平台,建構事前、事中、事後全面協調關聯的動态監管體系。

摘編自《經濟日報》

【曹玉濤:多點發力擘畫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方案】

洛陽師範學院副院長、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科技與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曹玉濤指出,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新征程中,我們黨将“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置于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高度,擘畫出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方案。在堅持黨的全面上司,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方面,依靠現代資訊技術搭建溝通平台,強化多學科間的交叉支撐,形成科技戰略聯盟的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助推科技研發子系統間實作“互惠知識共享”和“大跨度整合”,最終推動系統優化。在建構開放創新的科技生态方面,必須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的協同互動”,“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在國際化的開放創新對接中,整合創新資源,快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方面,通過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品質、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競争激勵機制,建構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良好環境,充分激發人才彙聚的強大合力。在統籌科技發展與風險防控方面,加快建構中國特色科技倫理體系,健全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科技倫理治理體制機制,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統籌科技發展與風險防控,以科技進步和科技倫理治理築牢科技安全防線。

摘編自《光明日報》

【高辰穎:多措并舉推動商圈“後街經濟”發展】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高辰穎表示,“後街經濟”是利用支馬路打造一批以特色品牌為引領、多元業态融合發展的特色商業街,協同主街構成兼具商業硬實力與人文軟實力的商圈發展模式,是打造标志性商圈的有力抓手,需多措并舉推動商圈“後街經濟”發展。在加快推動商圈功能縱深布局方面,以“科學規劃+精準定位”做好戰略規劃,設立“後街經濟”建設管理專班,委托專業機構調研商圈周邊支馬路存量資源、公共環境、商業基礎等相關條件;探索“主街+後街”的一體化管理模式,制定《商業中心街區管理辦法》,推動跨越職能範圍的市政市容環境一體化管理。在優化街區更新改造路徑方面,規劃與策劃結合,突出設計特色,先易後難,分步推進實施;挖掘街區在地文化,将後街景觀風貌和商業主體與在地特色文化要素融合,提升街區形象辨識度,營造“一街一主題”特色場景。在加強政策層面支援引導方面,多管道提供“後街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援,鼓勵各區設立“後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成立後街品牌建設發展基金;以“制度+技術”支援特色業态培育,探索智能化、定制化、體驗式等新業态備案審查制,鼓勵創新零售模式,簡化夜間經濟、露天市集等項目審批流程。在創新後街營運管理模式方面,引入市場化機構統一營運管理,通過資源置換、市場化租賃等形式整合街區物業分散産權,由“後街經濟”建設管理部門購買商業營運和物業管理服務;探索多方參與的共治新模式,以黨群聯系社群建構共治共享格局,組建包括商戶企業、駐地機關、居民等在内的聯合黨支部,成立實體化運作的黨建服務站。

摘編自《北京日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

王建冬:構築數字化領域國家競争新優勢,實作中國式現代化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