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計算機網絡打交道免不了經常要做網線,網線的制作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把雙絞線的4對8芯網線按一定規則插入到水晶頭中,是以這類網線的制作所需材料僅需雙絞線和水晶頭;所需工具也較簡單,通常僅需一把專用壓線鉗即可。雙絞線網線的制作其實就是網線水晶頭的制作,這類網線制作的難點就是不同用途的網線跳線規則不同。
1. 直通RJ-45接頭的制作
第1步:用雙絞線網線鉗(當然也可以用其它剪線工具)把五類雙絞線的一端剪齊(最好先剪一段符合布線長度要求的網線),然後把剪齊的一端插入到網線鉗用于剝線的缺口中,注意網線不能彎,直插進去,直到頂住網線鉗後面的擋位,稍微握緊壓線鉗慢慢旋轉一圈(無需擔心會損壞網線裡面芯線的包皮,因為剝線的兩刀片之間留有一定距離,這距離通常就是裡面4對芯線的直徑),讓刀口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拔下膠皮。當然也可使用專門的剝線工具來剝皮線。
【小提示】網線鉗擋位離剝線刀口長度通常恰好為水晶頭長度,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剝線過長或過短。剝線過長一則不美觀,另一方面因網線不能被水晶頭卡住,容易松動;剝線過短,因有包皮存在,太厚,不能完全插到水晶頭底部,造成水晶頭插針不能與網線芯線完好接觸,當然也不能制作成功了。
第2步:剝除外包皮後即可見到雙絞線網線的4對8條芯線,并且可以看到每對的顔色都不同。每對纏繞的兩根芯線是由一種染有相應顔色的芯線加上一條隻染有少許相應顔色的白色相間芯線組成。四條全色芯線的顔色為:棕色、橙色、綠色、藍色。
先把4對芯線一字并排排列,然後再把每對芯線分開(此時注意不跨線排列,也就是說每對芯線都相鄰排列),并按統一的排列順序(如左邊統一為主顔色芯線,右邊統一為相應顔色的花白芯線)排列。注意每條芯線都要拉直,并且要互相分開并列排列,不能重疊。然後用網線鉗垂直于芯線排列方向剪齊(不要剪太長,隻需剪齊即可)。自左至右編号的順序我們定為“1.2.3.4.5.6.7.8”。
第3步:左手水準握住水晶頭(塑膠扣的一面朝下,開口朝右),然後把剪齊、并列排列的8條芯線對準水晶頭開口并排插入水晶頭中,注意一定要使各條芯線都插到水晶頭的底部,不能彎曲(因為水晶頭是透明的,是以可以從水晶頭有卡位的一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條芯線所插入的位置)。
第4步:确認所有芯線都插到水晶頭底部後,即可将插入網線的水晶頭直接放入網線鉗壓線缺口中。因缺口結構與水晶頭結構一樣,一定要正确放入才能使後面壓下網線鉗搖桿時所壓位置正确。水晶頭放好後即可壓下網線鉗搖桿,一定要使勁,使水晶頭的插針都能插入到網線芯線之中,與之接觸良好。然後再用手輕輕拉一下網線與水晶頭,看是否壓緊,最好多壓一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所壓位置一定要正确。
至此,這個RJ-45頭就壓接好了。按照相同的方法制作雙絞線的另一端水晶頭,要注意的是芯線排列順序一定要與另一端的順序完全一樣,這樣整條網線的制作就算完成了。
兩端都做好水晶頭後即可用網線測試儀進行測試,如果測試儀上8個訓示燈都依次為綠色閃過,證明網線制作成功。如果出現任何一個燈為紅燈或黃燈,都證明存在斷路或者接觸不良現象,此時最好先對兩端水晶頭再用網線鉗壓一次,再測,如果故障依舊,再檢查一下兩端芯線的排列順序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随剪掉一端重新按另一端芯線排列順序制做水晶頭。如果芯線順序一樣,但測試儀在重奪後仍顯示紅色燈或黃色燈,則表明其中肯定存在對應芯線接觸不好。此時沒辦法了,隻好先剪掉一端按另一端芯線順序重做一個水晶頭了,再測,如果故障消失,則不必重做另一端水晶頭,否則還得把原來的另一端水晶頭也剪掉重做。直到測試全為綠色訓示燈閃過為止。
二、網線的跳線規則
以上我們所介紹的是最簡單的直通網線制作方法,這類網線通常隻用于從集線器(交換機)、牆上資訊子產品到工作站的連接配接,并且并不是一種最理想的制作方法。主要原因是這種網線制作沒有考慮到互相芯線之間串擾,在高速網絡(如100Mbps以上網絡)中影響更大。為此IEEE标準委員會制定了幾種特定用途的跳線方法,下面分别介紹。
雙絞線在網絡中的接線标準有以下幾種:
(1)一一對應接法。即雙絞線的兩端芯線要一一對應,即如果一端的第1腳為綠色,另一端的第1腳也必須為綠色的芯線,這樣做出來的雙絞線通常稱之為“直連線”。但要注意的是4個芯線對通常不分開,即芯線對的兩條芯線通常為相鄰排列。這種網線一般是用在集線器或交換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配接。
(2)1-3、2-6交叉接法。雖然雙絞線有4對8條芯線,但實際上在網絡中隻用到了其中的4條,即水晶頭的第1、第2和第3、第6腳,它們分别起着收、發信号的作用。這種交叉網線的芯線排列規則是:網線一端的第1腳連另一端的第3腳,網線一端的第2腳連另一頭的第6腳,其他腳一一對應即可。這種排列做出來的通常稱之為“交叉線”。
例如,當線的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依次為: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時,另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則應當依次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當線的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依次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時,另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則應當依次為: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這種網線一般用在集線器(交換機)的級連、伺服器與集線器(交換機)的連接配接、對等網計算機的直接連接配接等情況下。
(3)100M接法。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網線制作規則。所謂100M接法,是指它能滿足100M帶寬的通訊速率。它的接法雖然也是一一對應,但每一腳的顔色是固定的,具體是:第1腳——橙白、第2腳——橙色、第3腳——綠白、第4腳——藍色、第5腳——藍白、第6腳——綠色、第7腳——棕白、第8腳——棕色,從中可以看出,網線的4對芯線并不全都是相鄰排列,第3腳、第4腳、第5腳和第6腳包括2對芯線,但是順序已錯亂。其實這種跳線規則與下面将要介紹的資訊子產品端接方式B是完全一樣的,當然我們也可以按資訊子產品端接方式A來重新排列芯線順序,那就是:第1腳——綠白、第2腳——綠色、第3腳——橙白、第4腳——藍色、第5腳——藍白、第6腳——橙色、第7腳——棕白、第8腳——棕色。隻不過所選方式要與下面所介紹的資訊子產品端接方式一緻,否則所做的網線很可能就不通了。
這種接線方法也是應用于集線器(交換機)與工作站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配接,也就是“直連線”所應用的範圍。
三、資訊子產品的跳線規則
上面介紹了雙絞線網線的跳線規則,因為在企業網絡中通常不是直接拿網線的水晶頭插到集線器或交換機上,而是先把來自集線器或交換機的網線與資訊子產品連在一起埋在牆上,是以這就涉及到資訊子產品芯線排列順序問題,也即跳線規則。
交換機或集線器到網絡子產品之間的網線接線方法是按市線EIA/TIA 568标準進行,但因其有A、 B兩種端接方式(IBM公司的産品通常用端接方式A,AAT&T公司的産品通常用端接方式B,端接方式的主要差別在下述的T568A子產品和T568B子產品的内部固定聯線方式)。兩種端接方式所對應的接線順序如下表1所示:
雖然從集線器或交換機到工作站的網線可以是不經任何跳線的直連線,但為了保證網絡的高性能,最好同一網絡采取同一種端接方式,包括資訊子產品和網線水晶頭。因為在資訊子產品各線槽中都有相應的顔色标注,隻需要選擇相應的端接方式,然後按子產品上的顔色标注把相應的芯線卡入相應的線槽中即可,不必去記顔色順序。
四、資訊子產品的制作
了解了以上資訊子產品的跳線規則後,我們就可以利用在上一篇所介紹的材料和打線工具制作資訊子產品了。具體的制作步驟如下:
第1步:用剝線工具在離雙絞線一端130mm長度左右把雙絞線的外包皮剝去。
第2步:如果有資訊子產品打線保護裝置,則可将資訊子產品嵌入在保護裝置上。
第3步:把剝開的4對雙絞線芯線分開,但為了便于區分,此時最好不要拆開各芯線線對,隻是在卡相應芯線時才拆開。按照資訊子產品上所訓示的芯線顔色順序,兩手平拉上一小段對應的芯線,稍稍用力将導線一一置入相應的線槽内。
第4步:全部芯線都嵌入好後即可用打線鉗再一根根把芯線進一步壓入線槽中(也可在第3步操作中完成一根即用打線鉗壓入一根,但效率低些),確定接觸良好。然後剪掉子產品外多餘的線。
【小提示】通常情況下,資訊子產品上會同時标記有TIA 568-A和TIA 568-B兩種芯線顔色順序,應當根據布線設計時的規定,與其他連接配接和裝置采用相同的順序。
第5步:将資訊子產品的塑膠防塵片沿缺口穿入雙絞線,并固定于資訊子產品上,壓緊後即可完成子產品的制作全過程。然後再把制作好的資訊子產品放入資訊插座中。
資訊子產品制作好後當然也可以測試一下連接配接是否良好,此時可用萬用表進行測量。把萬用表的檔位打在x10的電阻檔,把萬用珠的一個表針與網線的另一端相應芯線接觸,另一萬用表筆接觸資訊子產品上卡入相應顔色芯線的卡線槽邊緣(注意不是接觸芯線),如果阻值很小,則證明資訊子產品連接配接良好,否則再用打線鉗壓一下相應芯線,直到通暢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