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創人獨家】紛享銷客林松:創業是格局與思維的放大器

【科創人獨家】紛享銷客林松:創業是格局與思維的放大器

文| babayage

編輯 |笑 笑

矽谷-深圳

從後端到管理 從代碼到市場

科創人:2002年的時候,您為何選擇回國發展?

林松:當年在矽谷工作的華人工程師中,對于是否要回國發展讨論得很激烈,明顯分成了兩派:選擇留在矽谷,比較适合純技術向的朋友,工作穩定、前景明确,在美國大齡程式員遍地都是,“寫代碼寫到老”又是很多技術人夢想中的生活模式;選擇歸國,要面臨諸多不确定性,完全不同的工作氛圍、更陌生的市場,以及一個巨大的未知:中國的發展潛力究竟有幾許?

打動我回國的因素有兩個,許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海歸政策,尤其對于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技術型海歸待遇堪稱優厚,但這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設在了北京和深圳,我恰好是深圳人,還是希望離家近點。

科創人:相對于在矽谷的工作狀态,回國後發生了哪些變化?

林松:我在矽谷時供職于甲骨文技術平台部,是一個偏後端的開發崗位,習慣了自定規劃、自定周期的工作節奏,當時我們一個中間件産品平均疊代周期是1年半到兩年。

歸國後,成為了研發團隊的管理者,要介入産品規劃,頻繁約見客戶采集需求成了很重要的日常工作。很多客戶對于自身的需求隻有模糊認知,解決方案不是問題,幫助客戶準确了解自己的需求、準确比對解決方案,反而需要更多的時間。在客戶的不确定性面前,業務周期、産品規劃都展現出了不可控性,這是第一個挑戰,更貼近業務、直面市場、更強調應變的規劃。

另外,管理工作成為了重要的工作,雖然我之前也帶過小團隊,但一下從管理四五個人到二三十人,變化還是挺大。好在甲骨文的教育訓練體系非常給力,一年下大概有六次接受來自全球的專家封閉式教育訓練的機會。在學習過程和實踐中我逐漸意識到,技術人員轉型管理最重要的是調整思維,要丢掉對細節的執念,管目标、管進度、管績效,還有尤為重要的一點:要有賦能團隊的意識,這一點對我個人發展影響巨大。

最後,遲早也要談到,回國之後與騰訊産生了交集,甲骨文的辦公地點在深圳飛亞達大廈的16樓,這個大廈的3~10樓就是騰訊。

甲骨文-騰訊

TAPD之父,見證SOSO分合

科創人:您供職于甲骨文這樣的國際級巨頭期間,是如何看待騰訊這樣的國内網際網路企業的?

林松:年輕、有朝氣、娛樂化,産品相對比較簡單。在生活層面大家交集很多,坐電梯、吃飯都能遇到一起,但說實話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覺得這些空間距離很近的朋友,在某些方面卻是最遙遠的,沒想過能在事業上有交集。

後來機緣巧合,和騰訊的幾位創始人深入交流了幾次,發現騰訊的未來規劃清晰明确,并且極度務實,對騰訊的印象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觀。我逐漸意識到,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戰術風格上與甲骨文們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但不存在高低之分,是在戰略層面各有側重。在2006年前後有些事情基本已經形成了普遍共識:國際網際網路企業在中國市場沒有辦法與國内網際網路公司競争,後者唯快不破,從idea到産品推向市場隻要一個月,并且非常擅長在市場側采集需求倒逼産品疊代,要知道對西方企業來說一個月還不夠完成紙面上的産品建構。

科創人:從甲骨文加盟騰訊,單從字面來看,似乎就有很多需要适應的東西?

林松:不開玩笑的說,光适應就用了大概半年。甲骨文強調的是謀定而後動,在規劃層面充分細緻、周到、嚴謹,一旦推向市場就要在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内穩定提供服務。而騰訊恰好相反,快想快做快試,快錯了就快改,一切都強調速度。

科創人:在騰訊度過了大約9年的時間,您認為這9年中自己成長最大的是什麼?

林松:隻提一點的話,應該是對管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尤其是賦能與管理的關系。

加盟騰訊之初,本意是想加入到某個業務團隊中,但随後被幾位高層勸服,在騰訊内部搭建了項目管理部,負責提升5個事業部的研發管理能力。我考慮了一下,這份工作有機會把我所擅長的先進管理方法付諸實踐,還能多接觸不同的項目、不同的人,挑戰與趣味并舉,決定試一試。

科創人:《科創人》采訪過的嘉賓中,有幾位曾經扮演過内部平台搭建者、服務者的角色,私下裡都會反應,這個工作比較得罪人,四面八方都是鍋。騰訊高層決定讓您去搭建這支團隊,是否是看準了您在溝通交流方面的長處?

林松:這是一方面原因,決定任命我之後,頂層給我最大的支援就是帶我挨個跟各個事業部的負責人吃飯(笑)。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前面提過的,強調管控還是注重賦能,強制别人适應你還是低侵入感的幫助對方提升,都能實作近似的目的,但合作順暢度而言天差地别。

我在騰訊研發管理部期間制定了4P管理戰略,核心理念就是以賦能提效,不是以管控提效:

Process,在騰訊内部建立統一的項目管理模式,引進靈活理念,還培養了一隻項目管理顧問團隊,以輪崗的形式不斷打磨管理實踐,幫助各個團隊賦能管理——這也是被挖角最狠的一隻隊伍(笑);

Platform,我牽頭制作了一款項目管理工具——TAPD,這是我很自豪的一件作品,10多年過去了依然是企業微信上的第一大應用,還有一個叫Knowledge Manager的社群,在企業内部時單日通路量破萬,如今也在企業微信上開放了;

People,配合外部咨詢顧問建立起了騰訊的職級規劃,将個人的發展規劃與企業的員工培養結合為一;

Patent,專利顧問,騰訊直到今天為止都是網際網路公司中專利意識最強、專利數量最多的企業,因為内部有一隻專業團隊去幫助各個事業部提煉、整理、申請專利,建立知識産權層面的競争優勢。

這三年時間對我個人而言是成長速度最快的三年,接觸到了全公司各個業務單元和幾乎全部的進階管理層,雖然挑戰很大,但收獲和成長也很大。這件事做得七七八八之後,高層和我都覺得,是時候加入到某個具體業務單元了。

科創人:是您主動提出要加入搜尋業務團隊的嗎?

林松:應該說是時機契合,騰訊早期的搜尋業務一直是OEM谷歌,2009年騰訊自研的搜尋引擎上線,搜尋業務進入了獨立發展期,公司決定加大對搜尋業務的投入,是以調動了大量進階人才彙聚于搜尋業務單元。

相比于研發事業部時期是在某一個專精領域内提升拓展能力,在搜尋業務部我輪崗了很多崗位,開拓了自己橫向的能力邊界,比如市場、PR、品牌宣傳,這些徹底擺脫了研發屬性的工作極大提升了事業、拓展了思維邊界、補全了各個領域的知識資訊,構成了我後來決定加入到一個創業團隊的底氣。

【科創人獨家】紛享銷客林松:創業是格局與思維的放大器

紛享銷客

是事業,也是人生

2009年,林松加入搜搜,同年搜搜自研引擎上線

2013年9月,騰訊将搜搜并入搜狗

2015年,林松陪伴搜搜團隊完成了與搜狗的融合後離職

2020年8月,搜狗收到了騰訊的非限制性收購要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科創人:技術人成長過程中,35~40歲的抉擇是關鍵一躍,幾乎決定了自己未來的人生走勢。當您決定加入紛享銷客的時候,是否考慮過自己接下來的成長目标?

林松:(思忖片刻)似乎沒有,但仔細想想,創業其實就是将一個事業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成就它的同時也是自我成長、自我實作的過程。

創業跟打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開車的朋友都知道,車能夠拓展人的空間感和速度感,創業也是類似的感覺,在不斷推進、完善一個創業項目的過程中,個體的認知、思維、格局,都被事業放大了,對人生的看法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回憶起甲骨文和騰訊的那些經曆,總能想起來很多自己的事情,但是紛享銷客這些年下來,能回想起來的都是公司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節點。

比如紛享銷客最初對标的Yammer這種企業級協同工具,但釘釘和企業微信的橫空出世颠覆了這一領域的收費模式,我仍記得自己聽到釘釘和企業微信進入這一領域時的心情,好在紛享銷客早早布局CRM業務場景,才能及時調整戰略方向。

反而我自己在什麼時候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記憶有些模糊了。

科創人:以您的資曆,可選擇的創業團隊想必不少,選擇紛享銷客是出于怎樣的考量?

林松:有比較現實的原因,紛享銷客當時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在資本市場得到了很高的認可度;更要看前景,我認為中國的消費網際網路已經發展到了全球頂尖的水準,兩相比較,企業級網際網路應當在未來5到10年有很大的發展——當然5年過去了,這個領域依然有很大的潛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羅旭(紛享銷客創始人兼CEO)的誠意。我們認識很早,但當初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他潛在的考察對象(笑),最初隻是以朋友的身份給他提提意見、互通有無。後來他跟我說,他看好一個人才就得像談戀愛一樣,非要追到身邊才行。

科創人:作為中國To B服務領域成長速度最快、也是競争最激烈的CRM賽道領跑者之一,這些年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林松:高度個性化造成的千企千面,這是CRM創業者在技術層面面臨的最大挑戰。企業服務的其他領域,比如招聘有最佳實踐标準模闆,績效是固定周期、固定節奏,但銷售完全不一樣,千企千面是CRM服務的核心訴求。是以我們在前進過程中做出了“必須做PaaS”的決策,如果每一個個性需求都要用代碼級開發實作的話,産品将非常難以維護,并且缺少靈活性。

第二個挑戰是移動化,CRM服務必須要在移動端建立競争優勢,在移動端這一側又要面臨ios、安卓的原生化開發,以及種種機型适配性的問題。

科創人:在您看來,CRM賽道未來面臨的技術挑戰有哪些?

林松:首先是行業化,不僅是産品的積累,更是對客戶業務和行業解決方案的洞察和積累,這是未來發展的核心重點。

第二是智能化,CRM在未來5~10年中,會逐漸更新為幫助企業進行戰略決策的智能平台,它能提供智能化的業務評估,判斷客戶的價值和成交機率,預測産品銷量……智能化與CRM業務結合是技術發力的重點。

第三是連接配接化,CRM不再隻是企業銷售人員使用的工具,它會發展為企業全員、企業合作夥伴共同使用的工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