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百年正好是風向洶湧的時候!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為了重溫黨的光輝曆史,回顧中國在黨的上司下科技事業取得的曆史成就,《科學時報》從現在開始開啟"奮鬥百年之路"專欄,并附有評論, 通訊、圖檔等形式,挖掘黨史、科技發展的經典片段或瞬間,講述紅色科學家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展現科技界對國家的忠誠、自力更生和偉大的精神。讓我們從百年的旅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中國共産黨走過了一百年的光輝曆程。中國共産黨的一百年,是中華民族解放的英勇奮鬥百年,是争取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百年不懈奮鬥,是中國科技發展百年不懈奮鬥。沒有共産黨,就沒有中華民族的獨立,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繁榮昌盛的科技事業。
相當多的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和第一批黨員,具有現代科技背景或較早接受民主科學思想,比同時代人對中國發展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1919年,陳獨秀在《新青年》第六卷中出版了《保衛本日犯罪》,宣傳"民主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科學)。"我們現在相信,隻有這兩位先生才能在道德、學術和意識形态上治愈中國政治中的所有黑暗,"他說。
毛澤東在1926年發表的《國民革命和農民運動》一文中提醒全黨:"農民問題本來可以包括兩個方面:帝國主義、軍閥、地主階級等人為壓迫的問題,以及水旱、病蟲害、技術差、減産等自然壓迫。前者雖然是緊迫的,但同志們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在這裡。但後一個問題也非常嚴重,我們不能不積極關注它。解決後一個問題,我們需要全國革命的制度和科學方法,不是馬上就去做,但時機已到,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在土地革命期間,我們黨開始把紅軍迫切需要的軍事醫學、軍事工程和無線電通信等技術工作,以及可以在青年和人民中開展的科學知識教育提上議事日程。
附圖為抗日戰争期間延安收音機廠的作者
說到黨早期的無線電通信工作,就要介紹一下李強(1905-1996),他是中國共産黨的早期黨員(1905-1996),是江蘇省的熟人,早年畢業于南洋土木工程學院,1925年成長為"五年"運動學生運動的領袖。他于1925年6月加入同盟,8月成為中國共産黨黨員,後來回到家鄉,建立了常熟的第一個黨組織,并成功為上海勞工運動研制了炸藥。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他赴武漢擔任中央軍委特派臨時代辦股組長。中央撤退到上海後,他擔任中央特派通信科科長,1928年11月,周恩來因情報通信革命工作需要,訓示他發展無線電台,1929年春,他創辦了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第一個地下廣播電台,培養了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第一批無線電人才。中國共産黨的曆史。
1929年底,李強奉命在香港九龍建立第二個秘密廣播電台。1931年1月,上海和香港成功宣布了中國共産黨制造的第一對通信廣播電台的成功。不久,中國共産黨中央的聲音通過秘密廣播電台及時傳送到全國各大基地。
後來,李強被派往蘇聯學習,在蘇聯郵電部、交通部、通信學院發表論文《發送鑽石天線》,引起蘇聯無線電界的震動,升為研究員,成為全蘇聯七大無線電專家之一, 研究結果被命名為"李強公式",載入蘇聯百科全書詞典。1937年七七事變後,李強回到延安上司軍工制度建設,并擔任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培養了一大批未來的中國新科技人才,特别是科技管理人員,有的擔任部長、局長,甚至國家上司人。解放戰争期間,李強受命建造短波無線電發射機,将新華社的聲音傳播到世界各地,組織和上司了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廣播電台的接管,成為中國新廣播事業的創始者,并于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院士之一。
毛澤東1944年在延安為李強題詞的畫的作者
說到我們黨在青年和人民中開展的早期科學知識教育工作,不妨舉一個愛國青年的例子。
吳恒(1914-1999),江蘇省徐州人,1934年就讀于清華大學地球科學系,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在黨組織的指導下,創辦了《新科學周刊》,明确指出"我們要讓科學站在國防的旗幟下,為救贖服務"。
同時,新科學提出的另一個目的是"打開過去學科學者與公衆之間孤立的不正常局面,向人們灌輸現階段迫切需要的科學常識",即普及實用科學知識,特别是國防科學知識。
1937年1月,寒假到來,《新科學》及時提出:"我們學生不僅受過特殊的優越教育,在寒假請盡你最大的努力放棄個人幸福的生活,去民間,貼近大衆,你懂科學知識,教公衆知識,提高公衆的知識水準, 這是做最實際的救援工作。"
"新科學"倡導"讀書不忘救國",動員青年學生和群衆聯合起來,積極參與抗日救災運動,宣傳國防科學,普及國防科學知識,宣傳民主和科普,宣傳和普及自然現象知識、改造自然知識、新發明創造知識、自然科學最新發展知識, 并介紹了著名科學家的故事和他們的科學精神。
1937年4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平研究院等應邀諾貝爾獎獲得者、丹麥實體學家玻爾來華講學。"我們對玻爾先生的歡迎的最大意義在于他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并将他從古典理論的所有束縛中解放出來,"《新科學》評論道。我們希望玻爾先生在中國的演講成果能把這種偉大的精神帶給中國的每一位科學家。"
後來,吳恒赴延安,先後任延安自然科學院地質采礦系教員,1949年任東北工業研究所所長,1952年任中國科學院東北分院秘書長,1954年任黨組秘書長,任中國科學院副書記。 并于1955年成為中國科學院第一位院士(委員)。
作者為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科技館館長、研究員。
來源:科學時報
作者: 王玉生
編輯:吳偉
稽核:王飛
<公共身份證: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