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珠寶加工廠,如何通過IoT邊緣技術,OT/IT資料融合,實作成本的下降、效率的提升
本文分享自華為雲社群《玩轉物聯網IoT邊緣服務系列二-珠寶加工的成本下降空間在哪裡?》,作者:eleven1111 。
本期主題:
珠寶加工廠,如何通過IoT邊緣技術,OT/IT資料融合,實作成本的下降、效率的提升。本文我将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一位珠寶加工廠老闆的故事。
緣起:
我是一家珠寶加工廠的老闆,已經管理這家近百人的工廠有十餘年了,但在十餘年中,我從未像近兩年這般焦慮與勞累。不僅面臨着訂單與生存的壓力,同時,業務的向下波動,不得不時刻擔憂着業務的平穩性,承受着巨大精神壓力。
或許很多人認為,工廠這種勞動密集型企業,作為工廠老闆掌握生産資料,自然可以吃到“人口紅利”,賺的盆滿缽滿。但在如今,我們時常自嘲,做工廠的毛利和直接将錢放在銀行裡的利息,差不了多少,微薄的毛利,讓我們如履薄冰。
困境:
這兩年因為疫情的原因,訂單少的可憐,還要養活這百十号人,雖然我也想過開源節流,但又談何容易?對于我們這種規模的工廠來說,并不存在技術壁壘,同行購買的數控機床都基本一樣,不管是國内,還是國際上的競争,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不斷壓縮成本,以更低廉的價格獲得更多的訂單。
在如今中低端制造業開始向工業4.0轉型更新的大背景下,我們也考慮過産業更新,考慮過增強技術實力,在珠寶加工領域構築技術壁壘。但對于我們來說,産業更新的想法很美好,但實作起來,就多少有些摸不着頭腦了。我其實也不太懂,産業更新到底是更新我現有的産業,還是那些已完成更新的産業,來替代我的産業。
去年有人跟我提過工廠數字化轉型,利用物聯網打造智慧工廠,通過物聯網技術,實作産能的更新,在減少人員投入的前提下,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多的産出。這聽起來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但我總覺得,數字化改造成本,似乎遠比我在員工身上投入的更多,真的能為我帶來更高的收益嗎?
PS:您的工廠生産是否存在其中某種現象呢?
識局:
我讓技術科負責産業更新改造的事情,針對工廠的現狀,給我一個既經濟實惠,又看得見成效的方案,我再來決策是否投入。經過技術科與華為雲IoT團隊一段時間的調研、評估,終于給我帶來了希望:
生産耗材成本降低:
原先:我們廠有十餘台數控機床,刀具是最大的生産耗材,每次财務找我簽字報帳的時候,最頭疼的是刀具的采購價又上漲了,居高不下的成本,讓我不得不要求勞工,人工記錄下使用次數,盡量用到使用壽命的上限再更換。
現在:采集數控機床的生産資料,将生産資料與MES的訂單資料所對應,自動記錄每一台機床的刀具使用次數,在使用次數達到上限時,自動提醒更換,既避免了因過期使用導緻的良品率下降,又減少了提前更換刀具的浪費。
工藝可以一天多變:
原先:我們的生産工藝,都是根據客戶訂單來決定的,往往一台數控機床,在現場配置好紙質生産參數、工藝檔案,在一批訂單完成之前,不能夠輕易更換的,否則會導緻停機、停工、耗時更換,浪費很多生産時間,導緻開工率不足。
現在:坐在辦公室裡,将生産工藝檔案,遠端的下發到指定的資料機床,機床可以動态的調整生産,提高了生産效率,降低了庫存,針對量小、高定制化的線上直銷場景,再适合不過了,更好的迎合了當代年輕人對個性化的追求。
生産OEE(全局裝置效率)提升:
原先:數控機床偶爾故障或非正常停機,往往需要工廠中的房間主任巡視發現時才會處理,勞工的響應并不積極主動,往往裝置有問題拖了好久才修。同樣,産線上的勞工,對産品品質的敏感度也不高,往往批次出現問題時,也是等着質檢人員過來糾正。
現在:當數控機床發生問題時,自動生成工單,将告警資訊上報,因為生産OT系統與人事的IT系統打通了,是以故障裝置對應的工位、當天值班人員,會收到郵件和電話提醒,廠裡會根據工單處理數量和問題解決時間,與評比考核挂鈎,這樣極大提高了勞工的積極主動性。每個産品的生産過程資料都會被實時分析,當發現某個批次出現品質問題時,會自動追溯生産哪個環節出現了偏差導緻的,及時糾正後續生産過程。
破局
我接受了華為IoT團隊提供的數字工廠方案,接下來就把落地工作交給了技術科。
首先,基于對企業在生産制造環節數字化轉型的了解,将需求分解為:
- 針對CNC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的CNC裝置,實作透明可視,包括産量實時、裝置綜合效能/運作狀态等。
- 針對CNC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裝置管理/刀具管理:裝置/刀具按期保養、點檢/巡檢、曆史資料查詢、履曆記錄。
- 針對CNC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異常情況/告警及時響應:裝置故障實時通知到裝置維修工程師,或者在規定時間内,更新到主管上司,促使異常情況快速閉環。
- 針對CNC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營運大闆可視,對外營銷,幫助接單。
- 線下已有ERP子系統資料與雲端MES系統資料打通,實作資料協同。
然後,确定技術整體方案,主要包含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資料采集,第二部分是資料彙聚/分析,第三部分是資料應用。該方案主要實作企業生産制造環節的生産要素資料實時采集,包括智能生産裝置的基本資訊、狀态資料、運作過程資料、異常情況資訊、訂單資訊、工藝檔案等;通過平台的資料接入、資料分析、資料模組化、主資料管理等能力,實作資料中有效資訊提煉,資料價值挖掘,資料資産沉澱;然後,通過标準的restful API接口開放共享給上層應用系統;生産管理系統基于資料資訊,提供OEE實時可視、生産過程精準管控、裝置管理、刀具管理等場景化應用。下面就三部分功能介紹:
- 第一部分,資料采集主要由軟、硬體一體的工業邊緣方案來實作。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裝置數采,第二部分為子系統數采。針對OT生産裝置資料采集,工業邊緣通過雲端配置協定插件和資料采集規則,支援生産現場的CNC裝置連接配接,如Fanuc、廣數機床等,支援資料采集自定義,實時采集OEE、産量等資訊,完成協定轉換,然後,資料路由到數字工廠平台。針對線下ERP、OA等子系統資料采集,對接多廠家異構系統權限許可、接口适配等,采集系統間的業務資料,如訂單資訊、BOM資訊等,實作業務資料在多個系統間協同,打破傳統方式資料孤島/資料斷點。
- 第二部分,資料彙聚/分析是主要由華為雲數字工廠平台來實作。該平台與工業邊緣無縫對接,基于平台的裝置接入管理能力,進行協定解析,提取資料、彙聚資料,然後,基于平台的資料模組化和實時分析/時序分析等能力,進行資料分析和資産模組化,通過标準接口開放給上層應用。
- 第三部分,資料應用是主要由精益生産管理MES系統來實作。該系統支援OEE資料通過多終端、多元度等方式實時可視,生産計劃/訂單數字化管理、生産過程精準管控、裝置運作狀态實時監控、告警管理、刀具管理、人員績效管理等場景化應用。
最後,實施該方案,需在客戶現場安裝部署N個工業網關盒子,用于采集現場裝置資料;還需部署一台前置機(網關或伺服器),用于采集現場的IT子系統資料。工業網關盒子是Linux的原生核心系統,為了節省硬體成本,資源規格不到,是以采用IoTEdge的輕量版作為底座;而邊緣前置機是容器化運作環境,資源較高可以執行更高性能的邊緣計算,是以采用IoTEdge的标準版作為底座。邊緣數采的資料,作為數字工廠的資料源,按照華為IoT的規範要求,通過數字工廠平台的數采服務進行遠端管理。邊緣數采方案架構如下:
以OPCUA協定采集裝置資料為例:
回首
如今工廠的數字化轉型已經落地有幾個月了,随着生産過程的數字化管理,計劃外停機損失降低30%,加工效率提升20%,耗材成本降低20%,工單處理及時性大幅提升,我很慶幸自己的決策,找到了成本下降空間,也意識到隻有産業更新,才能博出一個明天。
本期點評:
采用華為雲IoT數字工廠開箱即用的解決方案,通過IoT邊緣對現場OT生産裝置和IT系統進行全量接入,在平台上進行資料模組化、統計與分析,實作生産透明可視,生産訂單、生産裝置和産線人員的實時線上協同、降本增效。
PS:IoT邊緣技術實作參考:
基于IoT邊緣實作OT數采: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bestpractice-iotedge/iotedge_bestpractice_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