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金融走下神壇系列(010)。最近聽到兩個朋友吐槽,一個說匯率問題很燒腦。比方說一美元原來兌換八元人民币,現在兌換六元人

讓金融走下神壇系列(010)。

最近聽到兩個朋友吐槽,一個說匯率問題很燒腦。比方說一美元原來兌換八元人民币,現在兌換六元人民币。那人民币的匯率是升值了還是貶值了?他說每次在面臨這個問題時,都要在腦子裡面轉幾個圈才能得出結果。

而轉圈的方式又有很多種,最常見的一種就是自己默默在心裡把一美元兌八元人民币換成一人民币兌零點一二五美元,再把一美元兌六元人民币換成一人民币對零點一六七美元。再對比零點一六七和零點一二五,因為零點一六七大于零點一二五,于是得出升值的判斷。

但是這樣以來很費時間,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被這樣一打岔,往往就沒有再繼續閱讀的興趣了,自己也覺得很煩。另外一個朋友就針對這個朋友的這個問題進行吐槽,他說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煩惱。因為最早接觸匯率問題的時候是因為想起了他小時候買他們家樓下的油條的事,一想到買油條的事情就立刻突然開朗了,沒有那麼多的圈子要兜。這個朋友講的故事是這樣的:那個時候的油條很便宜,最早的時候是一毛五一根,但是買的多就可以有優惠,最常見的優惠是一塊錢可以買八根。

他說他們家就經常這樣做,次數多了,他已經不記得油條是多少錢一根,他隻記得一塊錢八根。後來油條漲價了變成兩毛錢一根,但是仍然有優惠,那就是一塊錢六根。時間長了,他也忘記了一根油條多少錢。他隻知道後來漲價了一塊錢六根。這個故事倒是很有意思。

相對于早先一塊錢八根的油條,後來一塊錢六根油條的時候,油條肯定是漲價了,這是生活常識,不需要兜圈子就能明白。是以很好了解,于是他把這個現象放到匯率上來了解就很容易了。其實這樣的事情還很多。

·比如到地攤上掃貨第一天用一百塊錢買了八元甜品第二天用一百塊錢買了六元商品。那麼毫無疑問,第二天買的商品的平均價格肯定要高于前一天。其實在此基礎上可以生化一下對匯率升降的了解。

首先要知道表達匯率的習慣,表達匯率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一美元等于六元人民币,等号前面是一種貨币,等号的後面是一種貨币。

·第二種表達角度就是美元對人民币的匯率是六,還是一樣,對字前面是一種貨币,對字的後面是一種貨币。總之一言以必之。前面面一種貨币,後面一種貨币,那麼規律就出來了。

對前面一種貨币的匯率的了解,按照正常思維了解就行了。也就是說數字上升意味着匯率升值,數字下降意味着保值。對後面一種貨币的匯率的了解,按照反向思維來了解。也就是說數字上升意味着貶值。數字下降意味着貶值。對于歐元來說就反向了解,數字上升意味着貶值問題,就這樣解決了。如果再加上一句話,就會使問題變得更加簡單。

那就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的表達方式是:一美元等于多少其他貨币,或者說美元對其他貨币的匯率是多少?這樣以來,絕大多數情況下,美元都在前面,其他貨币都在後面。是以大多數情況下,對美元就正常了解。而對于美元以外的貨币就反着了解。

不過有意思的是,造成這種困擾以及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卻蘊含着很多關于貨币的故事。關于這一點,接下來再說。

讓金融走下神壇系列(010)。最近聽到兩個朋友吐槽,一個說匯率問題很燒腦。比方說一美元原來兌換八元人民币,現在兌換六元人
讓金融走下神壇系列(010)。最近聽到兩個朋友吐槽,一個說匯率問題很燒腦。比方說一美元原來兌換八元人民币,現在兌換六元人
讓金融走下神壇系列(010)。最近聽到兩個朋友吐槽,一個說匯率問題很燒腦。比方說一美元原來兌換八元人民币,現在兌換六元人
讓金融走下神壇系列(010)。最近聽到兩個朋友吐槽,一個說匯率問題很燒腦。比方說一美元原來兌換八元人民币,現在兌換六元人
讓金融走下神壇系列(010)。最近聽到兩個朋友吐槽,一個說匯率問題很燒腦。比方說一美元原來兌換八元人民币,現在兌換六元人
讓金融走下神壇系列(010)。最近聽到兩個朋友吐槽,一個說匯率問題很燒腦。比方說一美元原來兌換八元人民币,現在兌換六元人
讓金融走下神壇系列(010)。最近聽到兩個朋友吐槽,一個說匯率問題很燒腦。比方說一美元原來兌換八元人民币,現在兌換六元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