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友善您及時看到更多内容,點個“關注”,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認真負責、注意各種小細節都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事。
尤其是那些處于重要崗位的人,更是要将重視程度拉滿,畢竟這很有可能是關乎生命的問題。
之是以這樣說,是有人真的因為自己的馬虎、不在意,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更是讓多個優秀的人才失去了生命。
事故發生在偉大的航天事業之中,這是一個國家的損失,也是全世界的損失,更是航天事業的損失。
從蘇聯第一個登上太空之後,其它國家就着急起來,不希望自己會被落下,尤其是美國。
是以在1981年的時候,美國也讓自己的飛機上了天。
但是這件事情的結果是悲傷的,因為技術人員們的疏忽加不在意,整個航天飛機因為一塊小小的泡沫闆在空中解體墜毀。
參與活動的七名航天員都在這場災難中失去了生命。
這在整個航天史上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悲劇,更是讓後來的參與者們有了血淚的教訓,在進行航天工作的時候一定要萬分小心與細緻。
這件事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一個泡沫闆會導緻飛機墜毀?
探索太空的追求常在
人類是不斷進步的,因為有着強大的好奇心,我們走出了自己所在的小小天地,然後在不同的地方探讨着豐富多彩的結果。
我們想要征服大海,就研制出了輪船和潛艇,然後在海面與海底進行探尋。
但是我們的野心遠不止這樣。
當大海不能滿足追求之後,人們又開始對天空充滿了想法。
在古代就已經有人自制工具幫助自己上天,隻不過結果都是失敗,并為此奉獻出了生命。
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官員叫做萬戶,為了完成自己上天的夢想,他在椅子上綁了47個自己制作的火箭。
萬戶自己則坐在椅子上,并用雙手舉着2隻大風筝,讓别人幫自己點火發射。
萬戶是第一個想到用推力和風筝的力量上天的,隻不過火箭在空中爆炸,萬戶也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但是他這種探索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為了宣揚這種精神,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将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
有這種探索精神的人不止萬戶一個,失敗的也不止他一個。
但随着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現在已經有上百人探索過宇宙。
我們國家在這個方面的發展是處于前列的,神州系列讓全世界見證了中國的能力,更是讓他們羨慕。
我們在探索初期就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從1970年到2000年這30年間,我們長征系列火箭的發射成功率達到了97%。
尤其是在1996年後,我們連續25次成功發射,在國際社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我們有沒有失敗過呢?當然也是有的。
因為我們發展的比較晚,在一開始的時候也連續失敗過,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在國際上的商譽一度處于低谷。
好在我們在這種事情上面從不服輸,最終克服了種種困難,用實力向世界證明中國人是可以的。
我們國家的失敗相對于一個事件來說真的不算什麼,尤其是美國的航天事業問題更加的嚴重。
美國在航天上面已經犧牲了22人,有的人甚至連遺體都沒有留下來,大部分的問題都是一些意外的事故。
在這些事故中,有一個是最令人惋惜與後悔的,那就是哥倫比亞航天飛機事故。
哥倫比亞号事故
哥倫比亞航天事件是在2003年發生的。
哥倫比亞航天飛機是為了紀念第一艘環繞世界的美國籍船隻,是以以它的名字命名。
哥倫比亞号是美國最老的航天飛機,在1981年的時候首次發射成功。
美國在航天過程中能夠節約成本,研發了一種可以重複使用的航天器,哥倫比亞号上裝載的就是這種航天器。
作為最年長的航天飛機,哥倫比亞号在發生事故之前已經執行了27次任務。
2003年,哥倫比亞号航天飛機開始執行它的第28次飛行任務。
這次的航天任務是純粹的學術研究,跟着執行任務的是七名研究人員。
其中的伊恩·拉蒙是一位以色列的首位宇航員,其他人員也都是非常出色的佼佼者。
他們在外太空停留了十六天,在這個段時間内就已經有人表示過飛機隔熱材料的脫落問題。
謹慎的人想要對飛機機翼受損的情況進行分析,但是美國宇航局相關負責人婉拒了這些好意,覺得這并沒有什麼必要。
但就是這個不在意的決定,讓整件事情走向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到了2003年2月1日的時候,已經完成任務的七名航天員開始傳回地球。
但在傳回的過程中,資料任務控制中心注意到了異常,他們檢測不到飛機左側傳感器的資料。
控制中心發現資料不對,立馬就聯系了宇航員,指令長在回複收到之後就失去了聯系。
因為一直聯系不上,指揮中心非常的着急,但是在12分鐘之後,指揮中心接到了一通電話。
電話裡面表示,哥倫比亞号航天飛機好像在天空中解體了。
得知消息後,指揮中心快速聯系了救援隊,不過這并沒有什麼用。
當天晚上美國宇航局就正式對外宣布,哥倫比亞号航天飛機出現了事故,參與的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了。
小問題造成的巨大悲劇
這件事情造成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也加速了美國航天飛機的退役。
在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宇航局迅速展開了調查。
初步的結果是,事故發生原因是飛機發射後不久,燃料箱外脫落的一個泡沫碎塊。
但美宇航局一直堅持認為,泡沫碎塊撞擊不會有嚴重後果。
雖然是這麼說,但是泡沫碎塊的問題還是引發了社會的強烈關注。
負責對飛機事故進行調查的人員對泡沫會不會造成影響,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得出的結果是,飛機機殼上可能出現孔洞,導緻超高溫氣體進入航天飛機,最終釀成事故。
不過在後續的調查結果中,有一封郵件特别引人注目。
有工程師表示過,航天飛機外部隔熱瓦受損,可能會導緻起落架艙門出現裂孔,其它地方也可能受損。
這在事故發生前就已經得到了警告,可是相關人員并沒有将其當做一回事。
從指揮中心與宇航員進行溝通警告到事故的發生,全程不過一分鐘的時間。
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将支架上的泡沫發生了剝落的問題說明,并且能夠得到重視,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可是因為人為的不負責任,讓本應完美的事情成為了美國航天史上的悲劇。
航天員們有沒有進行自救呢?其實是有的。
一開始出問題的時候,由于損壞側影響了飛行姿态,航天飛機自己嘗試修正,然而很快故障就超過了航天飛機的最大修正能力。
在航天飛機失控旋轉後,航天員嘗試重新開機過電源,但都沒有什麼用。
在對事件調查的報告中,有一部分分析了當時航天員們的狀态,結果是是壓力下降造成了宇航員的昏迷。
或者說當時就已經死亡了,就算是昏迷,在後續的劇烈碰撞中也受到了強力的傷害,造成死亡。
就算是宇航員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内穿上防護衣,也隻是在增壓的情況下多活一會而已,還是沒有生還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這個事件因為一開始的不重視,導緻最終宇航員不論怎樣都沒有辦法自救。
哥倫比亞号已經是一個服役超過21年的老飛機了,這起事故對它來說絕對是緻命的。
如果不是這架飛機,或者如果能夠及時解決問題,可能我們就不會聽到這麼悲傷的事情了。
這件事情出現之後,一些航天相關的決定才被啟用。
比如為了防止類似因航天飛機隔熱瓦部缺損而引緻事故的發生。
當航天飛機飛離地球進入太空時,會打開負載艙進行360度旋轉,讓NASA的衛星能完整地觀察航天飛機的外部狀況。
航天事業危險但長存
事實上,航天事業确實是充滿了危險與挑戰的,但很多時候多加注意、多重視一些,是可以避免一些問題的。
哥倫比亞号的失事,使得航天飛機為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和物資這一主要作用也暫時被擱置,同時也加速了它的退役。
空難之後,美國軍方重新啟用了一次性火箭發射衛星。
事實上,這種方式的成本要比航天飛機低很多,同時也更加的安全。
但是從商業的角度來說,一些人還是更願意用航天飛機。
隻不過在這件事故發生之後,人類駕駛的這種方式就被擱置了。
其實誰也沒有想到,一塊小小的泡沫闆就能造成這麼大的悲劇,這也驗證了航天事業是多麼的危機四伏。
不過偉大的航天員們并沒有被這件事情吓到,反而是更加謹慎,并且從中吸取了更多的經驗。
航空災難是伴随着我們的探索之路的,每一個新領域的開辟都要有先行者為我們探路。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20年,到現在都是航天人引以為戒的事情,但這是一種進步。
因為他們的不懼犧牲,因為他們的勇敢探索,我們才能了解如此多更神秘的事情。
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了,我們隻是茫茫宇宙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個體。
也許未來我們也會飛到外太空去,去感受那浩瀚的星海。
但那個時候我們一定是安全的,并且不會有人因為這種本可以避免的事情而發生意外。
總結
航天事業将是我們在未來也會不斷堅持的事情,對太空的好奇将指引我們獲得的更多。
也許以後的我們可能會降落在其它的星球,也可能在遙遠的地方發現其它的生命,這都是我們的動力。
但是我們也必須在哥倫比亞号事件裡面得到啟發,那就是不要抱有任何的僥幸心理。
遇到問題、發現問題必須第一時間及時解決,不能因為自己覺得不重要,就将他人的生命當做兒戲。
現在各個國家還在用火箭的方式進入外太空,這也是最安全最簡單的方式。
相信未來會有更超前的工具幫助我們完成夢想,不過這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并且不畏艱難的持續奮鬥。
不知道你是怎麼看待哥倫比亞号事件的呢?你覺得未來的航天事業将會發展成什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