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有二級警衛随身保護,入口的每一道菜都要經過有關部門精挑細選。
生活還有專門房源配置設定,家人也同樣享受國家優待,這是航天員王亞平的日常生活。
面對這樣的進階待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小題大做了,但看過王亞平在成為航天員後,所經曆的一切,就知道是否過度保護了。
航天員所面臨的“危險”
國家培育一個合格優秀的航天員,過程比我們想象的要困難的多,一邊是國家傾盡心血的栽培,一邊是飛行員為達成最佳目标每日面臨的嚴苛訓練。
王亞平正式成為航天員之前,還是一名在藍天翺翔的飛行員,拿到自己夢寐以求的航天員名額後,每一次的訓練都是咬着牙堅持下來的。
2010年,王亞平正式被入選中國第二批航天員,實作夢想的欣喜後,接下來她面臨的是和男航天員同樣的“魔鬼訓練”。
為了能讓航天員在超重條件下順利的操縱飛船儀器,超重耐力适應性訓練是最為必要的一環,這也是王亞平最為“恐懼”的一項訓練。
當進入訓練儀器離心機中,就如同真的進入了太空的環境一般,當機器啟動後,航天員立刻就會感受到四面八方的壓力朝着身體襲來。
高速運轉中,這個重力會持續上升到8G,但人體承受到3G的時候,就會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的情況。
到8G的重力時,航天員幾乎要接近暈厥,同時也能強烈的感受到身上的器官“走位”的狀況,這項訓練的危險程度,就如同到鬼門關走上一遭。
不過為了保證航天員的安全,這種訓練倉的内部都設定有緊急叫停按鈕,不過從這個按鈕出現至今,大陸的航天員都從未有過按下暫停鍵的案例。
這種訓練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經曆一次,每踏入一次離心機,王亞平就會緊張一次,即便心慌,也從未選擇放棄。
當然了,王亞平每天面對的并不止于此,超重耐力訓練是“與死神”擦肩而過,那失重訓練大概就是最令人精疲力盡的一項訓練。
在太空的環境中,失重是一個巨大的難題,習慣了在地球的重力環境,再到太空的話一定是無法承受的,更何況航天員還需要在太空的環境待上六個月。
是以失重訓練更是必不可少的,每次王亞平都需要穿上上百公斤的航天服潛入水中,這樣身上的重量和水中的浮力相等時,就能感受到太空失重的狀态。
在水底下她需要按照指令完成所有的操作,這個過程需要費上全身的力氣,整個訓練過程長達5小時。
每一次從水底上來,王亞平全身都是癱軟的,甚至連簡單的拿起放下都無法完成,要緩上一陣才能真正的恢複正常。
除此之外,王亞平還需要經曆,一遍又一遍的血液重新分布适應訓練,和前庭功能訓練。
這些一項項“痛苦難耐”的訓練,幾乎每一天都在重複,但這些堅持也并沒有讓王亞平失望,她擁有了第一次執行任務的機會。
從神舟十号到神舟十三号,王亞平實作了自我的突破,并成為中國首個踏出艙門的女航天員。
踏出艙門 太空授課
王亞平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能與親手“觸碰”宇宙,更沒想過身為一名女性,有幸踏出艙門,并成為中國首位。
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曾經的一場夢,可越努力的人越幸運,她不僅做到了,還做的比任何人都好。
要知道女性出艙的例子少之又少,一方面是這份職業對女性另類的看法,另一方面是女性身體結構的問題,阻礙了她們去成為一個航天員。
在太空之上,由于生理結構的問題,女性将會面臨更嚴峻的問題,比如生理期階段,由于太空無重力,經血就可以會出現倒流的可能,稍有不注意就會出現子宮膜破裂的風險。
是以一直以來,女性并不是航天員的首選,但王亞平從來都不認可這些“偏見”,即便踏出去那一步便是“鬼門關”,她也要為女子打開這扇門。
很明顯她做到了,成為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女航天員出艙門的典例。
這一次的神舟13号任務,不僅讓王亞平突破了自我,還在太空上實作了一次“教師夢”。
在太空艙内,王亞平面帶微笑的對着鏡頭另一邊的孩子們侃侃而談,這是她第一次在太空上授課,為那些與她一般有一個太空夢的孩子,講述太空的奧妙與知識。
在太空的六個月時間裡,王亞平進行了三次太空講課,除了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還包括了很多實驗課程,這也是讓我們第一次感受,與宇宙有如此近的距離。
幾次的授課中,王亞平看似輕松的背後,是她日複一日的學習和實驗而積累的經驗。
她需要将很多複雜難懂的知識點,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給孩子們聽,這背後的過程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太空出艙到底有多危險?
當王亞平結束了神舟13号任務,順利傳回時,有記者詢問她在太空行走是什麼感覺時。
她總是一臉輕松的解釋:“能替祖國完成這項任務我很榮幸,在太空的感覺很神奇,也很棒。”
可真正的太空生活,對健康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稍有不慎就要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尤其是在太空中失重的問題,這是王亞平需要面對最大的考驗,當身體感受不到重力時,體内的血液會不受控制的往上流,這段時間大部分的體液都擊中在上半身,尤其是在腦部。
這種情況會導緻她們的面部充血腫脹,腦部暈眩,四肢無力,反胃及嘔吐的症狀,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心血管的問題。
骨質流失也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短短半年,就如同在地球十年流失的數量一般,在太空行動隻能依靠雙手來攙扶行動,雙腳根本就無法行走,是以長此以往,肌肉會出現一定的萎縮。
盡管為了降低這些外界因素對航天員的身體影響做了很多努力,但也無法徹底根絕這些問題帶來傷害。
而且等王亞平稍微習慣了太空的生活後,就需要重新傳回地球。
當她再次踏入一個與太空生活習慣完全相反的地方時,整個人是很難适應的,有重力的家園讓她的雙腿無法下地走路。
是以當我們看到航天員回家後,從太空艙下來,都是被擔架或者輪椅擡下來的,一開始大家無法了解,等真正了解後,才知道他們執行任務的這段時間,經曆了什麼。
但對于王亞平來說,這些身體上的損傷并沒有什麼,她能代替祖國去完成一項偉大的任務,在她看來是祖國對她莫大的信任。
還有當她踏入地球的那一刻,就聽到女兒說的那一句:“我媽媽是一名大英雄”,那麼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家庭是有力的支撐
在王亞平還是飛行員的時候,就認識了同為飛行員的趙鵬,雖然接觸不多,但兩人身上總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深深的吸引着彼此。
後來的幾次合作後,趙鵬果斷的向王亞平提出了交往的請求,在當時所有人眼中,他們兩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有同樣的學識閱曆,同樣的三觀看法,這也促使兩人迅速成為夫妻,趙鵬一直都知道王亞平有一個太空夢。
是以在國家準備招收第二批航天員的時候,趙鵬還沒等王亞平開口,就率先替她做了報名的決定。
王亞平知道航天員的責任,也知道選擇了這一條路,對家庭的顧及一定大不如從前,就在她猶豫之際。
趙鵬卻堅定的說道:“不要擔憂家裡,我會支援你一切的決定,放心吧”。
也正是這一句話,讓王亞平能夠放手一搏,最終成功入選,成為一名航天員。
雖然加入航天員的隊伍後王亞平和丈夫聚少離多,但兩人的感情卻從未消退過,在王亞平36歲的這一年,迎來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女兒。
但工作原因,王亞平隻能在身體恢複後迅速歸隊,加上平時高強度的訓練,王亞平見到女兒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
不過隻要她一有空就會馬不停蹄的趕回家中陪伴孩子,不過令她感動的是,孩子從未責怪過媽媽陪伴的時間少,反而是将王亞平當做一個英雄榜樣。
在家人的支援下,王亞平在面對航天員的工作上,可以更加從容與安心。
看到最後,也就知道王亞平作為航天員,為什麼會有國家的優待,培育一個優秀的航天員,極為的不易,是以他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更何況王亞平為完成國家賦予的重任,期間付出了多少努力,艱辛的背後是一次次的咬牙堅持,這才是我們國家真正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