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創作大賽#
神策軍,是唐朝中後期禁軍的主力。原為西北的戍邊軍隊,後進入京師成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軍,負責保衛京師和戍衛宮廷以及行征伐事,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兵力,是唐朝維持存在的最重要的軍事支柱。從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哥舒翰在磨環川設立開始計算,到天複三年(公元903年)被正式廢除,一共經曆了150年的曆史。
誠然,神策軍多次守衛唐朝皇室,立下了不少戰功。不過,神策軍後期淪為宦官的工具,自身的戰鬥力更是日益下滑。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神策軍反而成為唐朝走向滅亡的推手之一。
一
具體來說,神策軍原為西北的一支戍邊軍隊。在吐蕃崛起後,其成為唐王朝的邊境大患。當然,唐朝一開始和吐蕃的較量中,是長期占據上風的。唐玄宗在位時,哥舒翰擊敗吐蕃,自天寶十三載(754年)七月十七日,哥舒翰請立澆河、洮陽兩郡并建立甯邊、威勝、金天、武甯、耀武、天成、振威、神策八軍。而這,意味着神策軍的正式創立。
神策軍設定于臨洮以西二百餘裡的磨環川,位于洮水南岸,與洮陽郡隔水相望。拟洮陽太守成如缪充任首任神策軍使。創立之初,神策軍承擔着護衛唐朝西北邊境的重任。因為長期和吐蕃等強敵作戰,這促使神策軍的将士大多為精銳之人。
安史之亂爆發後,因為安祿山率領的叛軍長驅直入,直接威脅到唐朝核心地區的安危。于是,唐玄宗立即下令西北邊境的軍隊馳援内地。神策軍由當時的神策軍将衛伯玉領千餘人赴難中原,參加了乾元二年(759年)攻圍安慶緒(安祿山子)的相州之戰。九節度兵敗邺城後,衛伯玉與宦官觀軍容使魚朝恩退守陝州,防備叛軍。
這時神策軍故地已被吐蕃占領,衛伯玉所統之軍仍沿用神策軍的名号,伯玉為兵馬使。伯玉入朝,此軍歸陝州節度使郭英乂;英乂入朝,神策軍遂屬魚朝恩這位宦官。在這期間,魚朝恩把陝州節度使所轄軍隊并入神策軍,使其擴大為萬人以上的大軍。
二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神策軍壯大的過程中,宦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進一步來說,因為節度使等武将頻繁造反,唐朝皇帝不敢繼續信任他們,這才任由宦官執掌神策軍等精銳力量。當然,掌握禁軍的宦官不僅禍亂朝政,甚至左右皇帝的廢立,這可謂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了。
在唐朝中後期,神策軍有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擴編。第一次大規模擴編是在唐代宗大曆(766~779年)初年。彼時,神策軍主要收編了平盧鎮邢君牙部、陽惠元部,安史降将尚可孤部,朔方鎮郝廷玉部、侯仲莊部等。這些軍隊都是久經沙場,極有戰鬥力的藩鎮部隊,使得神策軍實力大增。
第二次大規模擴編是在德宗貞元(785~805年)年間。主要收編鎮國鎮駱元光部,朔方鎮李朝采部,河東鎮浮璘部等。又以“神策行營”的名義,強行把京畿和關内的諸軍兼并,如鳳翔鎮、銀夏鎮的軍隊等。另外,神策軍還招募了部分新兵。
到了這個時候,神策軍的性質不僅僅是都城禁軍,也具備征伐不服從朝廷藩鎮的功能。比如到了唐憲宗時期,神策軍的駐地除京畿地區外,還擴大到關内道。左神策軍駐紮在京西北八鎮,即普潤鎮、崇信城、定平鎮、歸化城、定遠城、永安城、颌陽縣,右神策軍駐紮奉天鎮、麟遊鎮、良原鎮、慶州鎮、懷遠城等5鎮。
三
最後,就神策軍的統領來說,唐代宗在位時期,鑒于魚朝恩這位宦官的勢力太強,于是将其除掉,把神策軍交給武将管理。可是到了唐德宗時期,因為在“泾原兵變”的過程中,許多文臣武将都見風使舵,這導緻唐德宗不願意相信這些官吏。與此相對應的是,宦官窦文場、霍仙鳴對唐德宗忠心耿耿,于是在796年,唐德宗設定左右神策軍中尉,讓窦文場、霍仙鳴擔任。
此後,神策軍就一直由宦官統領,他們成為宦官幹預朝政的工具。相對于明朝的宦官,唐朝中後期的宦官因為掌握了神策軍,是以他們肆意幹涉朝政,甚至敢于廢立、囚禁皇帝。并且,自唐穆宗之後,神策軍也逐漸腐化,最終在唐朝末年時退出了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