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 計算機系統概述
1.1 基本構成
- 4個主要的結構化部件:處理器、主存、輸入/輸出子產品、系統總線
-
處理器與存儲器交換資料:MAR、MBR
處理器與輸入/輸出子產品交換資料:I/O AR、I/O BR
處理器中的PC、IR
1.2 微處理器的發展
略
1.3 指令的執行
- 指令周期:取指階段、執行階段
- 程式計數器PC、指令寄存器IR
- 指令的4種主要操作:處理器與存儲器資料傳輸、處理器與輸入/輸出子產品資料傳輸、資料處理(處理器可進行算術操作和邏輯操作)、控制(改變執行順序)
- example(包含處理器與存儲器資料傳輸、資料處理)
(1) PC=300,處理器從位址為300的存儲器單元取指令1940,将指令放入IR,PC遞增為301
(2) 執行該指令,處理器從位址為940的存儲器單元取資料0003,放入累加器AC
(3) PC=301,處理器從位址為301的存儲器單元取指令5941,将指令放入IR,PC遞增為302
(4) 執行該指令,處理器從位址為941的存儲器單元取資料0002,與AC中資料相加,結果存回AC
(5) PC=302,處理器從位址為302的存儲器單元取指令2941,将指令放入IR,PC遞增為303
(6) 執行該指令,處理器将AC中資料存入位址為941的存儲器單元
1.4 中斷
- 常見中斷類别:程式中斷、時鐘中斷、I/O中斷、硬體失效中斷
- 指令周期
- 長I/O等待與短I/O等待的程式時序分析
- 中斷處理時的軟硬體事件
-
處理多個中斷
(1) 在處理一個中斷時,禁止再發生中斷
(2) 定義中斷優先級,允許高優先級中斷打斷低優先級中斷的運作
1.5 存儲器的層次結構
- 計算機存儲器設計的目标:速度、容量與價格之間的權衡
- 存儲器層次結構
存儲器層次從上往下:處理器的寄存器、高速緩存、記憶體、磁盤
(1) 每bit的價格遞減
(2) 存取速度遞減
(3) 容量遞增
(4) 處理器通路頻率遞減
1.6 高速緩存
- 高速緩存的意義:處理器執行指令的速度受存儲周期限制,速度與成本的權衡下,考慮利用局部性原理,在寄存器與記憶體之間增加一個容量小且速度快的存儲器
- 通路局部性原理:高速緩存與記憶體之間進行塊傳遞
- 高速緩存的多級使用
-
原理
(1) 記憶體容量為 2 n 2^n 2n個字,每個塊(block)包含K個字,共有 M = 2 n / K M=2^n/K M=2n/K個塊
(2) 高速緩存中有C個存儲槽(slots),每個槽有K個字和一個标簽(辨別存儲的塊)
(3) (RA為處理器讀取的字的位址),處理器讀取字時,若包含RA的塊不在高速緩存中,則處理器通路記憶體中包含RA的塊,為其配置設定高速緩存槽,然後把記憶體中的塊載入高速緩存槽,同時把RA中的字傳遞給CPU;若包含RA的塊在高速緩存中,直接取RA中的字傳遞給CPU
1.7 直接記憶體存取
-
執行I/O操作的技術:可程式設計I/O、中斷驅動I/O、直接記憶體存取(DMA)
(1) 可程式設計I/O操作:處理器給I/O子產品發指令來執行指令後,要定期檢查其狀态以确定I/O操作是否完成,處理器要等待很長的時間
(2) 中斷驅動I/O
-
直接記憶體存取(DMA, direct memory access)
(1) 處理器向DMA子產品發送指令後,DMA子產品直接與存儲器傳送整個資料塊,完成後DMA子產品向處理器發出一個中斷信号
(2) 處理器向DMA子產品發送的指令包括:是否請求開始讀寫操作,I/O裝置的位址,存儲器單元,讀寫的字數
1.8 多處理器和多核計算機組織結構
-
對稱多處理器(SMP)
(1) 定義:多個性能可比的處理器、共享記憶體和I/O裝置(通過系統總線)、共享對I/O裝置的通路、可執行相同功能、由統一的作業系統控制,可進行作業、程序、檔案和資料元素等級别的互動
(2) 與單處理器對比
1) 性能提升
2) 可用性:單個處理器失效不會導緻停機
3) 漸增式成長
4) 可伸縮性
(3) 組織結構
高速緩存一緻性問題通常通過硬體解決 - 多核計算機:将多個處理器(核)組裝在同一塊矽(片)上的計算機,又稱為晶片多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