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本書以去全新的趣味實驗和案例的形式,層層解密上至人文史學、意識形态,下至日常行為、心理常識,無奇不有,為讀者解開幾百年甚至上千來看似合理卻又錯綜複雜的抓狂現象和行為,把讀者從抓狂的世界撈起來……
美國大片《泰坦尼克号》,向人們展示了發生在100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冰海沉船事件。然而在輪船首航前,英國著名的實業大亨喬裡·奧昆納就預感輪船要沉沒,進而放棄了難得的首航船票。對此,有人不解的問他原因,他說:“我做了一個怪夢,夢中看見泰坦尼克号沉沒了。”果然,在輪船出發5天後,撞上冰山沉沒了。美國前總統林肯在遇刺前三天就預感到被刺殺的場景,他把這個噩夢告訴了自己的親人和好友,結果三天後遇刺身亡。這在美國家喻戶曉。在今天看來,人們真的預見到了這些事情發生嗎?還是因為存在“第六感”?
現在已有證據表明,人類的感覺功能除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五種感覺以外,人類還存在着一種“第六感”。英國生物化學家羅伯特·謝爾德20年來一直從事此類科學實驗,他認為心靈感應和預感等現象可以從生物角度得到解釋,它們是正常的動物行為,它經過了數百萬年的演變,是為适應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1]
動物心理學家丹尼斯·巴登在《動物心理學》一書中提到,1940年希特勒對倫敦進行大規模轟炸,在德國飛機襲擊前數小時,有一些貓就在家中來回走動,頻頻發出尖叫聲,有些咬着主人的衣裙拼命往外拉,催促他們迅速逃離。動物發出的種種奇特信号,使得科學家開始破譯動物神秘的第六感。
為了對鲨魚的第六感進行探究,美國研究人員對小斑點貓鲨的胚胎進行了研究。通過分子測試,他們在鲨魚的電感受器中發現了神經嵴細胞(neuralcrestcells)的兩種獨立基因标志。神經嵴細胞是胚胎發育早期形成各種組織的胚胎細胞。研究結果顯示,神經嵴細胞從鲨魚的腦部轉移至其頭部的各個區域,并在其頭部發育為電感受器,成為鲨魚獨特的“第六感”。
參照動物的“第六感”,人類的認知系統中也存在着獨特的“第六感”,人類也可以不通過感覺器官而直接感應到外界資訊。
美國華盛頓大學腦心理學專家已經确認大腦中一個區域能明顯地應對早期警示信号。[1]腦部的這一區域又被稱為前扣帶皮質(anteriorcingulatedcortex,ACC),它位于大腦前葉的上半部,沿着區分左右腦的隔膜分布。
當人們需要在多個互相排斥的選擇中作出決斷時,或是犯了錯誤之後,ACC區域有明顯的活動,它能覺察出環境中細微的變化,并起到預警作用。也就是說大腦額葉部區域可早于人類意識之前感覺到危險,并且提供早期的警告幫助人類逃脫。
對此,華盛頓大學心理學研究員約書亞·布朗博士(DrJoshuaBrow)解釋說:“當我們有可能犯錯誤時,甚至在必須做出困難決定之前,前扣帶皮質實際上已經察覺到了這種‘困境’,是以前扣帶皮質在大腦對外界的認知與反映中便擔當了一個早期的警告系統。當我們的行為可能導緻負面結果時,前扣帶皮質便預先警告我們,讓我們更小心,避免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