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事關養老錢!民政部公布7件典型案例!

8月22日

民政部公布7件

打擊整治養老服務領域

詐騙典型案例

每一件都值得提醒家人注意!

案例一

李某明集資詐騙案

——“碰瓷”養老機構以異地養老

為名集資詐騙

一、關鍵詞

異地養老;養老養生一卡通;福利補貼;集資詐騙

二、基本案情

2014年至2015年,杜某甯先後注冊成立湖南省常德市德源養老養生産業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後更名為北京東衛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常德分公司,以下簡稱“德源養老公司”)、湖南東衛龍齡養老有限公司常德分公司。被告人李某明先後擔任兩公司的市場部總經理。期間,被告人夥同他人通過電話宣傳、發放宣傳單等方式,組織40餘名老人到位于石門縣夾山寺的德源養老院參觀考察并宣稱,德源養老公司經營養老服務并在全國各地有養老基地,老年人可以到公司參加活動,交錢辦理“全國養老養生一卡通”和“全國養老消費一卡通”會員卡,憑卡打折享受公司在多地養老基地的異地養老服務;若卡内資金不消費,一年後将返還一定的福利補貼即利息。德源養老公司組織老年人到外地多家養老機構參觀群組織活動,并宣傳這些機構為公司的養老基地,吸引老年人辦卡儲值。但實際上,該公司沒有提供養老養生、異地養老服務的經營實體。德源養老公司以石門德源養老院的名義與多名老人簽訂合同,老人所交錢款均進入被告人團夥成員個人賬戶,除發給團夥成員提成和工資、支付老年人存款利息外,其他錢款使用去向不明。

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李某明所在公司為163名老年人辦理“全國養老養生一卡通”會員卡,收取人民币共計1227.2萬元,已還本付息105.36萬元;累計與118名老年人簽訂“全國養老消費一卡通”會員協定,收取人民币共計85.53萬元。李某明非法獲利15萬餘元。

2021年4月,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人民法院以集資詐騙罪判處李某明有期徒刑七年,并處罰金二十萬元;責令被告人李某明與杜某甯共同退賠犯罪所得1195.61萬元。杜某甯另案宣判。

三、典型意義

1.以異地養老和旅遊養生名義誘騙老年人。異地養老、“旅遊+養老”成為老年人的養老新訴求,辦理會員卡享受異地養老、旅居養老并獲得返利,已成為不法分子慣用的集資詐騙手法。本案幫派以異地養老和旅居養老為名,将老年人誘騙至所謂的基地、養老院進行參觀、遊玩、體驗,迎合老年人的需求,為老年客戶勾畫美好的服務項目圖景,進而以預售床位、辦理會員卡等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但實際并沒有提供養老服務的實體機構,吸收的資金未用于建設機構或提供服務,除支付營銷人員提成和老年人存款利息外,均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個人賬戶支配,屬于典型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辦卡”式集資詐騙。

2.利用養老機構名義簽訂服務協定,增加老年人識騙難度。本案德源養老公司後更名為北京東衛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常德分公司,一方面借“東盟衛視”字眼擾亂視聽,打造公司“高大上”形象;另一方面以“北京東衛”名稱在多地注冊分公司(另案有北京東衛武漢分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本案被告之一杜某甯的妻子熊某娥),以形成企業規模龐大的假象。該公司不具有養老服務實體,通過多地分公司共同宣傳和開展活動,并與多地養老機構開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包括臨時租用養老機構場地開展活動、打造包裝養老基地、以及在養老機構加挂該公司牌子等方式,進一步營造公司營運規模龐大、效益良好的假象。但實際上,該公司并未與這些機構達成提供老年人住養服務的合作協定,也沒有向這些機構輸送老年人,屬于“碰瓷”養老服務、虛假異地養老。

案例二

四川遂甯安居盛唐德康

養生養老中心案

——以簽訂養生養老合同

為名非法吸收公衆存款

一、關鍵詞

養生養老;辦理居住權證;超售床位;非法吸收公衆存款

二、基本案情

四川省遂甯市安居區盛唐德康養生養老中心(以下簡稱:“德康養老中心”)于2011年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劉某均,市場拓展部部長為張某傑。劉、張二人商量以德康養老中心名義,以沿街發放宣傳資料、組織老年人開展聯誼會等方式進行公開宣傳,為老年人辦理居住權證、簽訂養生養老合同,并對外宣稱,老年人交納的本金越多,入住時享受房租折扣也越大,德康養老中心将定期支付利息,期滿後退還本金。截至2018年底,德康養老中心共計向3300餘人吸收資金1.7億元,案發時已退還資金4275萬元,未退還資金1.3億元,入住服務費抵扣本金133萬元。實際上,德康養老中心為吸納資金而簽訂的養老服務合同數量遠超中心養老床位數量,不具備為所有簽約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能力。

四川省遂甯市安居區人民法院以德康養老中心犯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判處罰金五十萬元;劉某均犯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并處罰金四十萬元;張某傑犯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二十萬元;責令被告機關及被告人退賠非法吸收的公衆存款1.1億元等。被告人上訴後,四川省遂甯市中級人民法院維持了原判。

三、典型意義

1.警惕養老機構超量售賣床位的情況。老年人應高度警惕預付款承諾入住服務附加返利的營銷手段。養老機構以為老年人辦理居住權證、簽訂養生養老合同、享受入住優惠等方式,吸引老年人預付費用,是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常用的營銷手段。但本案中德康養老中心收取預付費的客戶總數遠遠超出其床位數,嚴重超過其服務供給能力,導緻老年人的入住需求無法兌現。

2.警惕“高額回報”陷阱。以“交納本金越多入住折扣越高”、“高額返息到期退還本金”、“返還定金并享受折扣入住甚至免費入住”等為幌子,收取預付費的行為實際是吸收公衆資金的金融活動。養老機構承諾的高額利息主要來源于老年人交納的本金,要持續維系,勢必挪東補西,一旦資金鍊斷裂,不僅高額利息無法兌付,連本金也難以追回,其承諾的養老服務更是難以兌現。養老機構的本質是提供養老服務,對帶有投資返利性質的承諾,老年人應謹記高回報伴随高風險,謹慎投資、警惕非法集資。

案例三

任某輝集資詐騙案

——以贈送床位補貼券及回購

為名集資詐騙

一、關鍵詞

床位預售;床位補貼券;集資詐騙

二、基本案情

2010年,湖南省長沙市愛之心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之心公司”)投資建設愛之心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于2016年10月9日投入使用,床位總承載量約600個。任某輝于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擔任愛之心公司市場部承包人。期間,任某輝為賺取高額營銷提成,夥同其他同案犯以預售愛之心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床位及服務的名義雇傭業務員,通過電視廣告、散發傳單、召開推介會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與老年人簽訂《養老服務合同書》,約定每滿一年贈送9%-13%不等床位補貼券(根據資金多少補貼券比率不同)。合同期滿後,未進行養老消費的會員,愛之心公司将返還本金并現金回購床位補貼券。但實際上,愛之心公司生産經營收益根本不足以支付高額營銷提成和回購床位補貼券費用。該模式客觀上不可能實作正常經營,隻能依靠新收資金和未到期償還的本金利息維持“龐氏騙局”,使公衆形成錯誤認識,讓愛之心公司吸收更多集資款。

2018年10月,愛之心公司無法按時發放員工工資。2019年3月,無法償還集資參與人到期本金及利息。2019年8月該公司停止向社會公衆吸收資金。2014年至2019年8月期間,愛之心公司發展客戶5700人次,吸收人民币共計8.11億元。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認為,任某輝為擷取高額營銷提成費用,夥同他人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應認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依法判決任某輝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并處沒收個人财産一百萬元;在其掌控、支配流向其個人賬戶的金額範圍内與同案人共同退賠給愛之心公司等其他集資參與人。

三、典型意義

1.專業營銷團隊為抽取高額提成誘騙老年人投資。本案被告人作為愛之心公司的市場部負責人,聘請專業銷售團隊,誘騙老年人預存大額資金,進而實施非法集資。被告人明知愛之心公司自有資金嚴重不足,生産經營收益根本不足以支付高額營銷承包提成費用和床位補貼券回購費用,且愛之心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服務能力遠遠不足以承載和兌現已預訂的養老服務,該模式客觀上不可能實作正常經營。被告人将集資款的22%用于融資團隊提成,并按級别和業績分贓,而非主要用于養老機構營運和服務支出,具有明顯的非法占有目的,決定了其為老年人承諾的養老服務無法兌現。在離開愛之心公司後,被告人将此營運模式照搬至其他企業,繼續從事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活動,造成更大負面影響。

2.巧立名目實則為吸收公衆存款。被告人實施的床位預售和床位補貼券回購手段,都是為掩蓋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目的而巧立名目的騙局。被告人違反國家金融法規,公開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擾亂了金融管理秩序,符合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的構成要件。老年人在簽訂養老服務合同時,應着重關注合同是否含有“無風險”、“高收益”、“穩賺不賠”等違背經濟常識的誇大表述。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無風險又高收益”等自相沖突的宣傳常是陷阱所在。

案例四

劉某光等人集資詐騙案

——以終身養老或高息為誘餌

騙取老年人養護費用

一、關鍵詞

終身養老;養護合同;扶養協定;最低生活保證金;集資詐騙

二、基本案情

2004年9月,被告人劉某光籌建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濟慈托老中心,2010年10月更名為阿斯哈圖老年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老年服務中心”),曹某玲為法定代表人。2009年12月至2015年5月,劉某光開展終身養老業務,即老年人一次性交納一定數額養護費,可獲得每月返還最低生活保證金,并享受老年服務中心提供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照顧、24小時護理、搶救,醫療費100%報帳、火化、公墓殡葬等免費待遇。劉某光以老年服務中心的名義與老年人簽訂《養護合同》或《扶養協定》。2010年以來,赤峰市紅山區民政局多次發出整改通知書,要求老年服務中心糾正終身養老服務行為,并責令清退養老服務費用。老年服務中心也多次上報整改情況,但實際仍繼續與老年人簽訂合同或協定,誘導老年人交納養護費用。2015年5月,劉某光因資金周轉問題失去聯系,老年服務中心終身養護服務業務終止。

經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2009年起,劉某光在内蒙古自治區、河北省、甘肅省、黑龍江省、安徽省、江蘇省、山東省等地招收一千餘名老年人,騙取養護費人民币3405萬餘元。2011年3月起,被告人劉某光單獨及夥同曹某玲以養老院急需資金、擴大養老院等為由,以月息1.5分至5分不等的利息為誘餌,以借款名義騙取他人錢款80起,騙取人民币9212萬餘元。

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認為,被告人劉某光、曹某玲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明知自己沒有履行能力,仍以辦理終身養老等方式向社會公衆非法集資,數額特别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集資詐騙罪。2020年1月14日,内蒙古自治區進階人民法院二審依法判決被告人劉某光犯集資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财産。被告人曹某玲犯集資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三十萬元。

三、典型意義

提高辨識能力,警惕“終身養老”的噱頭。本案中,被告人抓住空巢老人對未來養老的擔憂,以及老年人希望享受低價格、高品質養老服務的心理,以終身養老及按月返利為誘餌,通過故意誇大老年服務中心經營、投資、服務項目及盈利能力提高社會知名度,面向不特定社會公衆騙取大量資金。“從年老到墳墓”的服務承諾,加之最低生活保證金的設計,看似提供了一攬子解決養老問題的“萬全”方案,實則是以提供“養老服務”為名的誇大承諾和虛假包裝。實際上,被告人所在公司并無兌現能力,其對外簽訂終身養老合同行為曾多次被赤峰市紅山區民政局叫停并印發整改通知書,限期糾正和清退費用,但被告人仍然繼續采用提前簽訂合同的手段逃避監管,繼續騙取被害人錢财。在經營期間,老年服務中心賬目缺失,無證據證明資金去向,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且存在通過虛構事實、隐瞞真相進行非法集資的行為,已構成集資詐騙罪。

此外,被告人誇大其經營和投資能力,以老年服務中心急需資金擴建為由,以高息借款為誘餌騙取他人錢款。被告人通過“拆東牆補西牆”支付少量利息的騙局,讓集資參與人早期嘗到一點甜頭,最後血本無歸。被告人明知該模式不可持續而為之,且預收款項和借資等資金用途不明,進一步揭示了其非法占有集資款的真實意圖。

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機構時,應當考察機構是否合規經營,通過官方管道查詢該機構登記備案、營運管理、資質信譽等資訊。同時,審慎看待“終生無憂”、“終身養老”等宣傳口号,警惕超過一年的預付費要求,避免财産受到損失,養老變“坑老”。

案例五

張某平等人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案

——以老知青養老為噱頭

吸引老年人預訂養老服務

一、關鍵詞

預訂養老床位;床位租賃;高額回報;非法吸收公衆存款

二、基本案情

2011年,被告人張某平在經營湖北省武漢老知青回歸茶莊公司,以及投資建設武漢市黃陂區知青歲月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以下簡稱“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時出現資金困難。2012年4月,張某平在未經相關管理部門準許的情況下,在武漢市武昌區、漢陽區租賃辦公地點作為其融資點,并雇用周某東等業務員在武漢市内居民小區、公園、廣場等處發放宣傳資料,向社會公衆宣傳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養老項目。張某平以經營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名義,與老年人簽訂《預訂養老服務合同書》、《床位租賃合同書》,以高額回報及承諾入住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享受折扣為誘餌,大肆吸收公衆資金。在此期間,張某平夥同周某東等被告人非法吸收了3622人資金,共計3億多元,案發時累計償還本金共計8130萬餘元,支付利息共計2612萬餘元,尚未償還金額近2億元。2016年3月18日,張某平在無法兌付所吸收大量存款的本金和利息的情況下,到公安機關投案并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其非法吸收的資金主要用于償還出資人本金和支付利息、支付營銷團夥提成和傭金、償還被告人個人欠款,以及支付其個人購房款等方面,未實際開展養老服務業務。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人民法院判決認為,張某平、周某東等被告人向不特定社會公衆宣傳,以承諾固定高額利息或承諾入住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享受折扣為誘餌,通過簽訂養老服務合同,向社會公衆變相吸收存款,數額巨大,擾亂了金融秩序,嚴重影響國家對金融活動的監管,對社會穩定造成了極其不良的影響,其行為已構成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法院以犯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分别判處被告人張某平、周某東等三年至九年一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分别處二萬至五十萬元不等的罰金。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裁定維持原判。

三、典型意義

警惕打着懷舊名義實施的非法集資。被告人面向老年知青群體,打出“懷舊牌”,先後開辦“武漢老知青回歸茶莊”、“知青歲月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通過“老知青”這一曆史記憶橋梁,靶向誘騙老年人。這是不法分子常用的“套近乎”心理戰術,從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入手,利用親情關懷、群體記憶、憶苦思甜等手段,拉近距離,瓦解老年人心理防線,借機騙取老年人錢财。老年人面對花式宣傳和免費福利,在沒考察清楚之前,不要輕易透露個人資訊,不要随便接話,避免被帶入節奏,關鍵時刻要保持理智、果斷拒絕。

同時,被告人借助老年人普遍關心的養老服務問題,以投資建設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為名,并以高息為誘餌,掩飾其非法本質,吸收公衆存款3億多元。實際上,集資款并未用在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建設營運上,而是用于支付利息和營銷提成。最終,既無法兌付所吸收大量存款的本金和利息,也無法兌現服務承諾,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案例六

江蘇徐州天愛養老服務公司

非法集資案

——以預售養老服務消費卡

非法吸收公衆資金

一、關鍵詞

養老服務消費卡;打早打小;源頭治理;非法集資

二、基本案情

江蘇省徐州市天愛養老服務公司(以下簡稱“天愛公司”)在未辦理養老機構備案的情況下,利用發放宣傳材料的形式,虛假宣傳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投資獲得高額回報等内容,向社會售賣數額不等的消費卡,并返還消費券用于抵扣旅遊等服務。但實際上,非法吸收的集資款隻有部分用于建設養老服務設施。

為防止更多的社會老人上當受騙,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政府于2020年正式将該風險入庫,抽調區處非辦、區警察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金融局等有關部門精幹力量,組成天愛養老風險處置化解工作專班,專司相關事宜,并向該公司注冊地所在漢王鎮政府正式下發《風險提示函》,詳細說明風險狀況,要求漢王鎮高度重視,嚴格落實屬地監管責任。2020年11月,專班對天愛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整改情況進行現場走訪、查驗、談話,發現該公司已全面停止宣傳業務,且全部退賠。

三、典型意義

對養老服務詐騙苗頭要打早打小,避免風險隐患進一步擴大。近年來,以養老服務為名進行非法集資、吸收公衆存款等犯罪被刑事偵查、被判刑的案件多發。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養老”、“非法吸收公衆存款”字樣進行篩選,相關刑事案件近年即有百餘起,單案涉案金額最高達14億元,涉及受害人數萬人。這對各級民政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特别是老年群衆,有着深刻教育警醒意義。一方面,以養老服務為名,以辦卡、充值、投資、消費券等方式誘騙老年人消費,給老人帶來極大的财産損失、精神損失,尤其是财産損失往往大部分無法追回。老年人及其家庭要提升辨識、防詐的意識和能力,識清此類營銷模式的意圖、套路。另一方面,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大日常檢查力度,發現養老服務機構有收取大額預收費行為的,要加強重點監管,發現非法集資苗頭性風險的盡早介入,最大程度減少老年人經濟損失。

案例七

肖某非法集資案

——以投資購買養老服務為名

跨地域非法吸收公衆存款

一、關鍵詞

投資養老産業;購買會員卡;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衆存款

二、基本案情

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河南名謙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實際控制人肖某夥同副總經理、分公司負責人高某風等人在鄭州、濟源、南陽、雲南大理、安徽宿州等地設立集資點,以新密市隆利福頤年園籌建處、新密市隆利福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河南名謙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河南名謙實業有限公司等名義對外,通過發放宣傳彩頁、口口相傳等方式,以辦理會員消費卡、預約認購股權、借款為借口,承諾支付年息7%-13%或月息1%-3%利息為誘餌,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期限分為二年、三年、五年,每年或每月支付一次利息,承諾到期後退還本金。該公司共向6000餘人吸收資金約人民币5億餘元,後由于資金鍊斷裂,案發時未兌付金額仍有3.6億元。

肖某于2020年4月23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案被刑事拘留。截至目前,已抓獲犯罪嫌疑人16人,其中刑事拘留13人,逮捕12人,取保4人,移送起訴12人,判決10人。

三、典型意義

1.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的監督力度,有效防範養老服務詐騙問題發生。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的日常檢查力度,及時發現違法違規隐患苗頭,有效防範養老服務詐騙問題發生。檢查中要重點檢視養老服務機構的收費名目、收費标準、優惠條件及營運情況,特别關注是否存在虛假或誇大宣傳,是否存在一次性收取大額預付費行為,收取大額預付費的對象數量是否超過床位總數等情況。對存在問題隐患的,要及時進行約談整改;對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的,要會同有關部門依法處置;對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公安機關查處。

2.購買養老服務時注意辨識正規消費和非法集資,依法理性進行消費。本案被告人在多地設點,是跨地域行騙的典型。社會公衆在購買養老服務時,既要檢視養老服務機構的資質,也要實地檢視機構的收費标準、經營狀況,宣傳項目是否真實存在,切不可輕易相信宣傳人員的一面之詞,貪圖便宜購買貴賓卡、消費卡,更不能因其以養老産業政策、公司前景、承諾高額回報等為噱頭,就誤以為是國家支援的合法業務,不顧風險進行投資。

事關養老錢!民政部公布7件典型案例!

編輯:祁萬來

監制:包真

總監制:張富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