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門五貢生 書香傳百年

千陽縣崔家頭鎮趙家塬村和王家坳村嶺崗組、莊科村西莊組的趙姓人家,是千陽縣的名門望族,人才輩出,僅清朝嘉慶到光緒年間,就出了五名貢生,其中拔貢二名,全部被保送到北京的國子監(國家最高學府)上學。用當今的話來說,他們均是那時千陽縣學霸級的人物,放在今天,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一門五貢生 書香傳百年

什麼叫貢生呢?就是科舉時代,國家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人。明清時,每年或二三年從各府、州、縣學中選送一至二名生員升入國子監就讀,稱為歲貢。拔貢是清朝時增加的一種貢生。早期,确定六年選一次,乾隆皇帝時期改為逢酉年選一次,也就是十二年選一次。每個府學二名,州、縣學各一名,由各省學政從生員中考選,保送入京學習。經過朝考合格,拔貢可以充任京官、知縣或教谕、教職。《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均是歲貢生。很明顯,貢生教育程度很高,而拔貢比歲貢更優秀一些。

據趙氏家譜記載,趙氏家族于明朝末年,從山西洪洞縣遷入今天的趙家塬,奉行耕讀傳家的宗旨,注重子女的教育,期望後輩子孫擷取功名,榮光耀祖。後來,趙氏家族果然出了五個貢生。

趙洽,趙氏家族第六代,在清朝嘉慶年間(1796年至1820年),被選為貢生,為趙氏家族第一個貢生。在北京國子監三年學習期滿後,到甘肅省大通縣(今青海省西甯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任儒學訓導(縣上分管教育的官員,副七品)。

趙穆如,趙氏家族第八代,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貢,其餘不詳。

趙炳如,趙氏家族的第八代,趙洽的孫子,愛好詩書,博覽文史,精通中醫,為清朝同治七年(1868)歲貢生,也是趙氏家族的第三個貢生。這一年,回民起事部隊與清朝軍隊戰鬥激烈,千陽縣也處于戰火之中。但清朝的科舉制度在全國如期進行。趙炳如在北京學習十分刻苦,成績優異,引人著目。

光緒元年(1875年),趙炳如任西安府儒學訓導,教學有方,桃李盈門,後被委派監督管理關中書院(明清兩代陝西省的著名學府,全國四大書院之一,位于西安市南門内西側書院門街西口)。光緒五年(1879年),趙炳如兼任陝西省鄉試(舉人考試)對錄官,連任三次(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受到陝西省巡撫的褒獎。1902年後,趙炳如又總管陝西省課吏館(1902年後清朝在各省普遍設立的機構,主要任務是對候補官員和在職官員進行教育訓練),位高權重。可以說,他對陝西的教育和幹部教育訓練作出了重要貢獻。

趙宗晉,趙氏家族的第九代,趙炳如的第三子,光緒年間貢生,也是趙氏家族的第四個貢生。他長期在家,是地方開明紳士。 1911年農曆八月十九日辛亥革命爆發後,他積極響應,自覺參加革命活動。黃裡幫會首領任金铎與高崖等地的幫會首領串聯,組成“馬頭軍”,以大刀、鍘刃為武器,頭纏白布,活動鄉間,準備圍攻縣城,清朝千陽知縣楊世祿聞風逃跑。農曆九月十六日,任金铎聯合鳳翔柳林趙夢熊部約500人圍攻縣城,數日不下。後來,趙宗晉受任金铎委托,冒着殺頭的危險,進城說明“保衛地方,别無他意”的起義宗旨,達成馬頭軍退駐黃裡、縣城防局提供犒償的協定,避免了一場大的流血犧牲。

趙封晉(1867-1939),字伯崇,趙氏家族的第九代,趙炳如的第五子,趙宗晉的弟弟,光緒十一年(1885年)被選為拔貢。他先後任山西省保德州(為直隸州,府治在今山西省保德縣)州判(知州的左右手,副七品)、山西省學務公所(省級教育行政機構,相當于現在的省教育廳)視學(按照提學使的指令,巡視各府、廳、州、縣的教育,每省為六人,正六品)。民國建立後,他回到千陽縣,先後任千陽縣财政局長、勸學所所長(教育局局長)。當時的勸學所僅有所長一人,視學一人,學務委員一人,書記(文書)一人,人員不足,辦公條件十分簡陋,經費異常困乏。他克服困難,努力興辦千陽的教育事業。

民國十三年(1924年),陝西省行政公署政治視察所到千陽檢查各項工作,對千陽縣的工作多有不滿。但到勸學所檢查時,作出了“唯該所長趙封晉學品兼優,對于教育也頗明通”的良好評價。省上檢查還發現千陽縣沒有成立天足分會(大約是勸小腳女人放足,提倡天足的民間機構),就臨時召集鄉紳、各屆人士商議,推選趙封晉為千陽縣天足分會會長,并制作一個千陽縣天足分會的木牌,釘在了勸學所的門口,足見趙封晉的威信之高。

趙封晉工作勤奮,成績突出,先後獲民國内務部三級獎章,教育部單莪獎章。退休後,趙封晉回到老家,仍手不釋卷,還單獨有自己的書房。他的後代仍然清楚地記得,他的書房有一幅自拟的對聯:“鳥向枝頭催筆意,梅從窗外放詩懷”。這幅對聯對仗工整,抒寫了鳥語人歡、梅花綻放、怡然自得、提筆寫詩的迷人情景。他還為安葬人的黑堂拟了“福人安福地,佳水繞佳城”的對聯,當地好多人現在打墓的時候仍将其書寫在黑堂兩邊。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7月17日,趙封晉因病去世,享年73歲。

趙氏家族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每一輩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字作為名字中的一個部分,比如,趙炳如的六個兒子都是“晉”字輩。趙封晉的兒子都是“乃”字輩,孫子是“世”字輩,曾孫是“慶”字輩。趙宗晉的孫子都是“育”字輩,曾孫都是“國”字輩。

趙氏家族的後代也頗不一般。在民國時期,趙封晉的孫子趙作世考進了西北大學教育系,趙保世、趙盛世考上了鳳翔師範學校。解放後,特别是改革開放後,趙氏家族更是大放異彩,很多人上了大學、中專,獲得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在教育、行政、醫學等衆多領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趙彥傑,趙氏家族後代中的姣姣者,拔貢趙封晉的玄孫,趙作世的孫子。他生于1985年9月,2002年保送上清華大學,2006年以全額獎學金赴美國普渡大學留學,先後獲碩士、博士、博士後學位,并在美國任研究員。2014年回國工作,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後導師、中國電科智能無人專家組組長、總設計師,先後被中組部遴選為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專家,受聘為軍委科技委專家組專家,分别入選軍委科技委“國防科技卓越青年”、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中國電科十大領軍人才。2016年至2018年,在他主持下,先後進行了三次固定翼無人機叢集的試驗飛行,均打破了這一領域的世界紀錄。2018年5月4日,他被授予“北京五四青年獎章”。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對他的先進事迹進行了多次報道。

200年來,為什麼趙氏後人如此優秀?拔貢趙封晉的孫子趙盛世老人給出了答案。2019年,他90歲,耳聰目明,身體健康,曾經在我縣教育系統當了幾十年教師,桃李滿門。他高興地說,“趙氏家族之是以有今天,與先輩的教育熏陶有極大的關系。我七八歲的時候,我的爺爺趙封晉常常給我講荊轲刺秦王等曆史故事,激勵我們奮發學習。他當年從山西回千陽的時候,用馬車拉回來了好多書,我們這些後輩兒孫們經常拿來閱讀,增長了不少知識。後輩們以先輩為榜樣,志向遠大,刻苦學習,愛崗敬業,才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績。”

趙盛世老人揭開了一個家族發展的奧秘,那就是,樹立遠大的理想,以先輩為楷模,刻苦學習,奮發有為,不懈追求,才能保持家族長久的興盛。